2023年郑州国际车展举办时间是多少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07 20:33:57作者:橙橘网
女孩叫刘同,甘肃省某小县城人,说起考研考公考编来,简直是一场噩梦,欲哭无泪,如今她患了很严重的焦虑抑郁症,觉得自己一直孤独地陷入大海里,怎么也爬不到岸上来。
从2028年至2023年,刘同4次考研,2次考公,3次考编,自21岁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整整5年了,还要继续考下去。
是自己不够努力吗?
不是,她简直与战国时代的苏秦一样,头悬梁,锥刺股,用很苛刻的方法来约束自己。
5年来,她大多数时间独自关在老家那间10平米的小卧室里,为了避免犯困犯懒,她将床单被褥全部清了出去,只有桌椅和复习资料。
刘同还专门给自己换了一张最硬的木板凳,不带靠背,外加一个脚垫。每天早上起来,她把身体钉在桌子前,命令自己,双脚不能离开那块垫子。
刘同高考时分数刚过一本线,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家庭主妇,对填报志愿给不出多少建议,刘同就定下一个思路,学校优先,专业其次,先上一个稍好一点的学校再说。
最终她还是被一所省属一本院校录取了,但是被调剂到石油工程专业。
女孩子学石油总有点那个,入学后,刘同发现同专业的同学大都有背景,比如父母或亲戚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刘同顿时有了危机感。
她知道,本科毕业如果没有背景,大概率会被分到偏远的油田工作,风餐露宿,野外作业,很不适合女生。
于是,刘同决定考研。考研可以把专业更细化一些,比如考精细化工类,跟所学的石油工程有交叉,毕业后容易在城市里找一份工作。
2018年是刘同的第一次考研,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能进入面试。
那一年研究生的人数为290万,录取人数为81.13万人,刘同原本有机会被录取。当时本校老师给她电话,说她在校成绩优秀,可以调剂回本校读研。
但刘同觉得,继续留在本校读研,既不能提升学院背景,也无法转方向,没有意义。她失去了这次上岸的机会。
2019年夏天,刘同大学毕业,收拾行李回家后,立刻钻进了卧室复习。
那一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刘同分数进入复试,本该很有希望上岸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疫情突发,面试改成了前所未有的线上形式,在1:1.5的差额录取下,她被刷下去了。
还要不要三战的问题,一家人出现了分歧。爸妈觉得两次失败已经足够,不能抱住一棵树摇,还是找工作为好。
可是,刘同不服气,她认为距离上岸只是一步之遥,不能前功尽弃,她坚持三战。
刘同更加努力,坚持早上七点起床,专注复习到半夜。她给自己设立了诸多规矩和惩罚机制,比如在桌子前的时间以2小时为单位,期间不能起身,不能去厕所,不能脚离开了脚垫,晚上得多看半小时的书。
她开始严重失眠,负面情绪裹挟,常常独自一个人哭。到了复习后期,刘同的焦虑崩溃感越来越频繁,严重时会用头撞墙。
2020年底,刘同勉强完成了第三次考研。
当年院校接连扩招,但报考人数也比头一年增加36万人,达到了377万。录取比例再次降低,刘同虽然已将报考学校换到省内一所985院校,但英语成绩没过国家线,再次被死死绊住。
这次打击是致命的,母亲看她情况不对,就领她去医院,诊断出中度焦虑和抑郁,需要服药。
母亲心疼女儿,说:“如果考研让你这么难受,让你生病,那就不要再继续了。”
刘同不能接受,她于2021年,第四次考研。
这一年,考研的人数陡增80万,达到457万人,比刘同第一次考研,多出了167万人。
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疫情,经济下行,就业愈发困难,大家都奔着考研来了。
结果,刘同第四次考研报了一所985大学,再一次没有进入复试。
四次考研失败,父母高低不让她继续考了。刘同也觉得应该考虑经济问题了。
从2022年开始,刘同全力考公考编,考上就可以上班就业,领到工资了。
编制考试的内容本身比考研难度低,但对刘同而言,压力不降反升。受制于本科专业,刘同只能报“三不限”的岗位,竞争堪称惨烈。刘同经历过500多人,甚至900多人争抢一个名额的考试,全部落败。
接连的失败,让父母也难以承受。有一天半夜,失眠的刘同听见父母在隔壁房间吵架。父亲埋怨母亲惯了女儿,一会儿考研,一会儿考公,这么大年纪,一事无成。
刘同在门外哭着大喊:“难道我希望变成现在这样吗?”
2023年夏天,刘同从家里搬出,在网上疯狂投递简历。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最终一家私企招聘了她,是在省城一家教育公司带小孩做化学实验,承诺月薪6000元。
哪知道老板经常以各种理由克扣课时费,承诺的六千工资,最后实发只有三千。还有各种气受,刘同无法忍受,辞职了。
如今,刘同又在找工作的路上,在省城游荡。
这时候,父亲打电话劝她尽快回家复习,继续考公务员,说上辅导班花费几万都没关系。
刘同知道,考公务员越来越难了,她有点害怕了。
刘同5年来,考研、考公、考编加起来一共9次,她觉得自己始终被困在一片汪洋之中,上不了岸,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自己不够勤奋吗?是自己太笨吗?
我认为,刘同的个案很有代表性,像她这样连续几年考研上不了岸的大有人在。
她很勤奋,很自律,对自己有点苛刻。要说她有错,就是第一次考研错失了良机,既然能够调剂到本校,为什么要放弃呢?她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目标定的太高,结果“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被困在考研考公考编里面不能自拔。
读书不能把自己读成孔乙己,也不能成为范进,如果一条道走到黑,那就成为一个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