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1 08:34:06作者:橙橘网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简单的论文带读指南…那么一定要关注秃头研究所的论文带读栏目!每天都有热门事件、热门考点、有趣选题,通过标注考点、知识点和可学习案例,帮助我们实现「无痛阅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息流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进入每日论文带读群
可添加拌拌tts-pgbanban
备注24论文带读
所有资源也可在息流中获取
回复「息流」即可
媒介环境学派的
冷门理论们
@TuTouSuo™️
今日论文分享: 北美媒介环境学在中国的选择性译介及学术盲点——以麦克卢汉和哈弗洛克为例
文/ 朱豆豆 王淑花 高慧敏
一学框架+逻辑(⭐⭐)
缘起于北美的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是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由一系列关系密切的学者及其研究者组成,以对文化、技术和传播的理解为特征——但在我国其萌芽和发展更多依靠译介,且主要在新闻传播学单一学术场域中进行。故而,正如摘要中所提到的,在西方语境和学科滤镜的双重作用下,汉语世界的媒介环境学尚存在许多疏漏和盲点。
那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梳理了麦克卢汉的一些相关作品或观点并未呈现在汉语世界中,如「全球剧场」「全球膜」「媒介教育观」;而在第二部分,作者则阐述了哈弗洛克的「口语-文字观」与「记忆理论」;同时在第三部分,作者还追溯媒介环境学更多的学术脉络,如麦克卢汉的《古登堡群英》等;最后作者指出,经典人物或作品的「遗失」难免与国内治学者的选择性译介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学观点(⭐⭐⭐⭐⭐)
在1970年的《从陈词到原型》一书中,麦克卢汉将新媒体与表演相提并论,首次提出「全球剧场」概念并对之予以阐释:自从1957年人造卫星出现之后,地球就被封闭在一个人造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终结了「自然」,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有待编排剧目的剧场……地球村已经转变成一个全球剧场,其结果便是,人们在公共空间「做自己的事」。
麦克卢汉在1969年《花花公子》杂志的采访中提出了「全球膜」的概念:经过几个世纪的情感分裂,现代意识再次变得完整和包容,因为整个人类家族被密封在一个统一的全球膜上。
在由麦克卢汉与他人合作撰写的一本完全关注教育的书,即在《城市如教室:理解语言和媒介》中,麦克卢汉指出面对电子信息的爆炸,城市作为「没有墙的教室」将导致「大多数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并提出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掌握新媒介,因为新媒介将为我们「提供基本的感知工具」,帮助我们发展出「具有普通社会经验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哈弗洛克不认同柏拉图所认为的「人的记忆会受到科技的损害」这一观点,他认为书面文字使人的记忆得以从人脑中逃脱,记忆以文字形式得以加强,同时人获得了控制记忆的能力。
三加自我思考()
除了文中提到的「全球剧场」「全球膜」「媒介教育观」相关理论外,我们也可以继续了解下麦克卢汉的其他理论。例如麦克卢汉在其《开脑术》演讲中提出「后视镜」理论。具体而言,「后视镜」理论指的是旧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参与感,那么在旧环境的视线牵引下,新媒介均已以旧媒介为参照而出现——而「后视镜」可以作为认识新媒介的方法论:即以过去的旧媒介作为索引来解锁新媒介。因此可以说,如果在数字媒介的时代背景下个体以麦克卢汉的「后视镜」的视角聚焦网络直播,将会更好揭示网络直播与之前电视直播的功能差异,使得个体感受与预测媒介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冲击。如此看来,「后视镜」既是媒介演化的基本运作原则,也是帮助个体重新审视与未来的思考方式。
答题语料积累+案例(⭐⭐⭐⭐⭐)
不难发现,麦克卢汉的「全球剧场」概念正反映着我们当下的种种媒介景观:伴随传播技术的发展,地球表面的广阔区域迅速成为了直播、视频会议和其他电子支持形式表演的潜在舞台。从国内现状来看,无论是抖音、快手平台中开展的全民「表演」,亦或是vlog等平台的日志「秀」,还是三年特殊时期下视频会议的频繁上线,这些由新传播技术生成的新媒介平台已成为所有人表演的舞台。在这样一种人造的环境中,地球村俨然变成了人人可表演的「全球剧场」,网络也变为一种被全景监视的公共领域。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ʕ•ﻌ•ʔ
「秃头所王牌课程:秋日答题班」
WONDERLAND/以题带学
在实用与应试中保持思考
•̀ᴗ• •̀ᴗ•́
「TTS超级创意策划班」
新闻编辑部主编与
百万年薪产品经理
成为学术研究大佬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试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