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 | 埃安、极氪、蔚来,车企开启自研电池争夺战

更新时间:2024-01-03 22:05:58作者:橙橘网

电厂 | 埃安、极氪、蔚来,车企开启自研电池争夺战


记者 严利婷

编辑 高宇雷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从年初卷价格、年中卷营销,到年末卷智驾,车企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又将电动车打回原形。在续航焦虑重新占据舆论C位的情况下,竞争焦点再度被拉回到起始点,一场关于补能的技术比拼也悄悄打响。

从12月中旬开始,短短两周之内,埃安、极氪、蔚来三家造车新势力就相继发布自研电池。其中,最引人注瞩目的还是蔚来46105大圆柱电池,这款产品有行业最低的单芯内阻,5分钟可补能255公里。

更重要的是,与此前的纯技术发布不同,这一次上述车企的自研电池都已经走到了量产阶段。

比如,广汽埃安在发布P58微晶超能电池的同时,旗下因湃电池工厂也正式竣工投产。极氪的金砖电池也首搭在新车极氪007,并于2024年1月1日启动交付,而蔚来的150度固态电池更是直接上路实测,这款电池在冬季低温状态下的续航超过1000公里,后续将以灵活升级的方式服务蔚来所有在售车型。

此外,随着头部车企将自研电池的链路跑通,更多的车企也准备排队进场。此前,长安汽车已在广州车展上发布了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并计划在接下来7年陆续推出8款自研电芯,而近期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也对外透露,奇瑞汽车明年将正式推出自研电池产品。

如果将这两家车企计算在内,截至目前,自研电池的国产车企已经超过10家。除了零跑、岚图等少数车企在自研之余选择外采电芯,包括比亚迪、广汽、上汽、吉利、长城、蔚来等在内,多数玩家均选择了从0到1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比亚迪、广汽等巨头还将手伸到了上游原材料领域。

某种程度上,车企对电池自由的追求似乎没有尽头,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自研大潮才刚刚开始。


超越发动机的存在,电池到底有多重要?

当然,不同车企自研电池的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归根究底都是同一个逻辑:电池太重要了。

“无论电池、电机、电控,都是电动车的基础,这是我们对电池的认知和重要性定义”,12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金砖电池发布后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一家电动车企未来想要形成竞争力,必须掌握各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而电池是最基础的要素。

首先,在产品定义方面,从续航、空间、性能、安全到体验,电池影响着电动车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用户感知最明显的续航方面,同样是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芯的100度电池包、搭配双电机的电动轿跑,2.185吨重的蔚来ET5能跑700公里左右,而2.655吨的小米汽车却能跑800公里。

这背后是汽车电池相隔3年的技术差异,其中,小米汽车采用的是宁德时代最新上市的麒麟电池,这款电池在相同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电量相比4680提升13%,最高能量密度达255Wh/kg。不过,蔚来在2023年NIO Day发布的120度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可达260Wh/kg。

“我们一直觉得电池还有很多突破空间”,蔚来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指出,很多车企只是将供应商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但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零部件的焊接方式,现在电池的创新都体现在细节上。比如,通过上盖局部胶粘和防碰撞的特殊设计,蔚来的大圆柱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了24%。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创新也不仅仅是从电池密度出发。按照蔚来电驱及高压架构负责人毕路的说法,在车企竞相角逐的高压快充技术方面,从外部的超充桩、换电站,到内部的电控、电池,这是一个大的闭环,其中,电池不仅要满足高压快充的存储密度,还需要满足高压传输的能量效率。

这意味着,如果脱离了高倍率电池,高压快充很难发挥真正效用。比如,作为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平台的量产车,小鹏G9全系标配的是3C快充电池包,充电速度大约是15分钟补能400公里,但同样是800V平台,最新上市的极氪007搭载4.5C的金砖电池,可以实现15分钟补能500公里。

对于车企来说,电池已经成了整个补能体系的关键一环。当前,为了配合首款纯电车型问世,理想汽车不仅在大力布设超充站,还联合宁德时代研发了5C超充电池,这款电池可以实现12分钟补能500公里,但可能相较蔚来900V平台下的5C电池还是稍逊一筹,后者5分钟就可补能255公里。

“5C充电关键点在于电池的阻抗”,曾士哲解释称,当前,市面上的大圆柱电池抗阻一般在3毫欧左右,很难支撑5C快充技术,而蔚来的46105大圆柱电池可以做到1.6毫欧的抗阻,相当于降低了一半,但他也强调,大圆柱电池的超快充技术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产品力的角度出发,电池的升级远未到尽头,在车圈竞争不断升级的当下,除了续航和补能之外,车企比拼的空间、性能、安全、乃至品牌,都可以从电池上找到解法。比如,性能方面,极氪的金砖电池在3秒脉冲放电倍率最高可达16C,巨大的瞬时能量可让百公里加速轻松跑进3秒。

随着CTP、CTB、CTC等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升级,电池逐渐从能量件变成结构件,车内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根据极氪提供的一组统计数据,当前,奥迪A6L、奔驰E级和宝马5系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得房率”普遍在73%-76%之间,而搭载金砖电池的极氪007的“得房率”则达到了81.8%。

此前,理想汽车电池负责人柳志民也曾对外透露,早在2019年下半年,理想产品团队就接到了创始人李想要求内部做一款家庭MPV的诉求,但基于自身的增程技术,当时理想的MPV“得房率”只能做到67%,与旗下大型SUV车型L9相当,后来发现要做到70%以上的“得房率”只能是纯电车。


“这是电动汽车软、硬件的天然优势”,蔚来CEO李斌在2023年NIO DAY的采访中表示,由于电池、电驱的先天技术特性,现在电动车可以做很多燃油车做不了的事情。他以安全性举例称,“以前的汽车怎么讲安全冗余都没有意义,因为发动机时代根本做不到,最多在后面搞个备胎。”

如今,电动车可以发挥自身技术特色,进一步提升整车的安全上限。据李斌介绍,蔚来新一代旗舰车型ET9具备制动、转向等7重安全冗余,所搭载的大圆柱电池还融入了新的热电分离设计,并研发了智能高精度热失控算法,可大幅提升单芯电池安全、预防电池过热甚至自燃等情况发生。

总体来看,电池就如同一辆电动车的心脏,它的状态决定了最终的产品边界,重要性远胜于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单从占据整车30%-40%的成本比重来看,电池在供应链上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对于蔚来等采取换电模式的车企来说,电池还不仅是一个零部件,更是一个独立的大单品。

“这里面也有一些思维模式的区别”,李斌表示,所以蔚来考虑电池的生命周期有多长,很大程度上不是从8年质保期出发,而是将电池材料、回收流程、回收工艺以及梯次利用都纳入进来,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去考虑,“如果这么去看这件事情,它的视角就不一样,需要我们自己去定义。”


特斯拉带头 车企争夺电池话语权

不过,作为整车定义的关键一环,很长一段时间,电池的供应链都受制于宁德时代等少数巨头。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指出,这种供应链格局与动力电池的产业门槛息息相关。电池是一个资源密集性的行业,投资力度大而回收周期较长,宁德时代由于起步早,拥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并且通过早期与宝马等国际一流车企合作,啃下了配套的技术标准。

反应在市场份额上,从2016年开始到2022年,宁德时代已经连续6年问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其中,2022年,宁德时代装机量高达191.6GWh,市占率为37%,而排名其后的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分别为13.6%、13.6%和7.3%,相当于三大巨头的份额加起来还抵不过宁王一家。

这种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为电池的供需矛盾埋了伏笔。2015年,不甘于受松下产能限制的特斯拉,通过投资三元锂电之父杰夫·戴恩的研究小组,拉开了车企自研电池的序幕。随后,特斯拉又相继收购了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电池设备公司Hibar,并在2020年推出自研的4680电池。


特斯拉的举措引发了部分车企跟进。其中,长城汽车于2018年将电池部门独立并改名为蜂巢能源,专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蔚来汽车则在2020年底发布100度电池包后,也开始投身150度半固态电池的研发。当时,这些在外界看来只是一些试探性的动作。

然而,从2021年开始爆发的电池荒,进一步催化了电池的供需矛盾,很多车企的一把手都需要亲自出面“抢电池”,甚至何小鹏曾被爆在宁德时代蹲守一星期。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电池价格也让所有车企有苦难言,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更是在公开场合吐槽,“我们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与之相对的则是,从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由于自身具备电池供应能力,逐渐迎来业务爆发期,尤其是在车企普遍遭受疫情冲击的2022年,比亚迪更是吃尽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红利,全年汽车销量达到186.85万辆,同比增长212.82%,并且还一举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更重要的是,在车企普遍遭遇成本压力的情况下,比亚迪的盈利能力也是一枝独秀。根据财报显示,从2022年Q1到Q4,比亚迪的净利润从8.08亿元攀升至73.11亿元,全年净利润达到166.22亿元,相当于一次性实现了过去5年的利润总和,利润增速也高达446%,在业界可谓遥遥领先。

此外,一直模仿比亚迪走垂直整合路线的零跑汽车也开始崭露头角。2022年,零跑汽车全年销量为11.12万辆,同比增长154%,对应的总营收为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2023年初,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零跑汽车打着豪华平权的口号将旗下中型SUV C11的价格杀到14.98万。


“我们一款中型SUV为什么能卖14.98万,说白了就是靠电池等在内的全域自研能力”,零跑汽车电池产品线副总裁宋忆宁表示,毋庸说零跑有高达7成的零部件自研率,仅是自创的C2C电池车身一体化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C11这个价格放出来,别人要学也我们,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

对于电池带来的技术降本空间,特斯拉曾给出了一组更直观的对比数据:由于4680电池的单体容量相较于2170电池提升5倍,所以对应的每度电投资成本减少7%、总成本减少14%,而通过4680的CTC一体化技术及整车的一体化压铸工艺,还可以减少370个零部件、并给整车减重10%。

强烈的对比之下,更多的车企开始加速自研步伐。其中,2022年5月,蔚来在前期自研技术的基础上,宣布投资2.18 亿元在上海建设电芯研究实验室和试制线,同年10月,蔚来再度以20亿的注册资本在安徽成立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对此,李斌也公开算了一笔账: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如果以20%的毛利率来算,蔚来如果自己造电池,就能多出约8个点的毛利。车企在外采电池的情况下,一般整车毛利在10个点左右,如果蔚来自研电池和芯片的话,毛利率整体能提升大约10个点,相当于整车毛利率能达到20%左右。

根据电厂不完全统计,2022年,除了蔚来之外,上汽、广汽、吉利、大众、宝马等多个车企的电池项目也都在集中动工。其中,吉利从2019年3月开始,在国内陆续投资了12个电池项目,累计投资规模超过1300亿,而2022年落地的鹰潭、桐庐、盐城、衢州4个项目,约占总投资的31%。

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研大潮由此蔓延开来。期间,电池巨头也曾试图修复与巩固与车企的合作关系。2023年年初,宁德时代就推出了一个“锂矿返利”计划,即:未来3年,倘若车企将80%的订单给到宁德时代,宁德时代会将50%的碳酸锂原料按每吨20万元的价格结算,剩余再按照市价计算。

对此,车企对此却并不感冒。宋忆宁告诉电厂,这种条款实际意义不大。一方面,车企对电池降价预期要比上述条款设定的20万元更为乐观。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在上述条件之外还有一些隐形条款,比如,在3年的合作过程中,车企还是需要先按市价打款,后续结算后才会返还差价。

这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无法缓解现金流压力。他强调,零跑还是希望能在电池上占据主导,“除了电芯以外,我们的电池全部都是自己做,所以我们把电芯也标准化了,相当于尺寸、型号、容量都定了,随时去4、5家供应商里面挑,我们来占主导,所以我们这两年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越来越少。”


从自研到自供,车企离电池自由还有多远?

问题是,车企自研电池也并不是一条坦途,最典型的代表可能就是特斯拉。

从2020年推出自研的4680电池以来,特斯拉在量产阶段就遭遇了各种问题。这款电池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无极耳技术,可以缩短电子流通路径,减小电池内阻与产热量,带来更高的输出功率与更好的快充性能,但这也带来了生产工艺上的挑战,比如激光焊环节不易控制,良品率一直上不去。

2022年年初,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摸索之后,特斯拉4680电芯产量首次突破100万枚,随后,特斯拉宣布在得州和柏林两座新工厂开设4680电池生产线,规划产能分别为100Gwh、50Gwh,而同年8月,首款搭载4680电池的车型Model Y也在美国官网重新上线,一切看上去正逐渐走上正轨。

可好景不长,从2022年8月开始,4680版Model Y迄今为止两度上线、又两度从特斯拉官网消失。对此,外界普遍猜测有两个,一个是由于实际路测效果不佳,特斯拉正准备升级现有的4680电池,二是4680电池产量有限,特斯拉要将产能优先供给 Cybertruck,后者已于近期正式启动交付。

不过,从最新的消息来看,最大难点还是4680电池的量产问题。据外媒爆料,由于在生产4680电池阴极材料时,所使用的干涂层技术尚无法达到规模化量产要求,当前,特斯拉的4680电芯产能仅够支撑每年2.4万辆Cybertruck的交付,而马斯克也曾强调这款车的产能要到2025年才能爬到25万辆。


事实上,遭遇量产难题的不止特斯拉一个。近期,蔚来已经路测的150固态电池也面临较大的爬坡压力。根据李斌介绍,这款电池已经做完了验证与实测,市场预期被拉得很高,但每个电芯都要做CT检测,所以整体成本很高,生产也有较大难度,如今产量并不高,大规模交付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电池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宋忆宁表示,自研电池的确能够带来很大的降本空间,但车企并不一定都需要亲自下场造电芯。“我一直认为电池里面有两个东西比较难,一个是电芯,一个是芯片,这两个东西很奇怪,只有能用和不能用两种状态,哪怕做得再好看,不能用的话价值就归零。”

当前市面上排名前10的电池厂商,尤其是中国厂商都投入了很多年,磷酸铁锂技术普遍比较成熟,而难度更大的三元锂电技术,除了宁德时代,现在中创新航等厂商也做得不错,车企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宋忆宁认为,“这么多厂商都做这么好,车企没有必要再出来单干,能把资源整合好就不错了。”

对此,张翔也持同样的态度。他告诉电厂,电池的制造门槛也很高,车企自己下场的话,将会占用宝贵的发展资金,车企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电池的集成上面。根据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即便不考虑研发及人员投入,单是锂电设备的成本就在2亿元/GWh左右,并且这些设备的换代周期也只有3-5年。

此外,根据麦肯锡估算,只有在汽车生产规模达到50万辆以上,或者电池生产规模达到15GWh以上,车企自产电芯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这意味着,在这样一个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中,与龙头拼效率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尤其是考虑到电池技术的进化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原计划自造电芯的蔚来已经被迫放弃了这条路。近期,李斌在采访中坦言,长期来看,车企研发电池可以改善毛利,但短期的确很难,车企需要不断平衡投入产出比,“电池是一个重资产的事情,从材料到电芯、整包、BMS,我们会自己做研发,但是让别人来制造。”

当然,还有很多车企仍在坚持,比如,广汽埃安、极氪等等。根据安聪慧介绍,极氪自研的金砖电池在生产效率上能提升40%以上,每度电成本较同等三元锂下降14.8%,但他也承认,如果将电池等在内的补能网络放在一起独立核算,这块业务至今还是亏损的。其中,衢州极电工厂投资就超百亿。

从投资承受力以及销量规模来看,当前能撑得起自建电池厂的可能就是比亚迪、特斯拉及广汽埃安。2023年,三者的年度销量分布为300万辆、180万辆、48万辆。其中,埃安的因湃电池工厂近期也正式投产,最高单线产能为6GWh,但对于总体规模和具体的量产时间,埃安方面仍然三缄其口。

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特斯拉、埃安这样的巨头,车企距离真正的电池自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您推荐

电厂 | 埃安、极氪、蔚来,车企开启自研电池争夺战

电厂 | 埃安、极氪、蔚来,车企开启自研电池争夺战,锂电,电芯,极氪,特斯拉,电池包,电动车,自研电池,广汽埃安,绿色车辆,动力电池,蔚来333电动方程式车队

2024-01-03 22:05

苹果:别争了,AI 时代的新「iPhone」,还是 iPhone!

苹果:别争了,AI 时代的新「iPhone」,还是 iPhone!,谷歌,ios,苹果公司,财务报表,财务会计,智能手机,apple,iphone

2024-01-03 22:05

终于放大招!小米14 Ultra或将支持卫星通信:已成旗舰标配?

终于放大招!小米14 Ultra或将支持卫星通信:已成旗舰标配?,手机,卫星通信技术,小米14ultra

2024-01-03 22:05

吴前24分浙江终结辽宁8连胜 赵继伟15+7郭艾伦0分

吴前24分浙江终结辽宁8连胜 赵继伟15+7郭艾伦0分,赵继伟,郭艾伦,吴前,辽宁队,辽宁飞豹,浙江队

2024-01-03 22:03

丈夫和妻子亲热被拒绝,2017年他杀了妻子和俩女儿,怀疑妻子出轨

丈夫和妻子亲热被拒绝,2017年他杀了妻子和俩女儿,怀疑妻子出轨,出轨,亲热,离婚,背叛,女儿,亲妈,杀了妻子

2024-01-03 22:00

平湖人才公寓日常管理规则有什么内容和要求?

平湖人才公寓日常管理规则内容有用人单位对本单位承租人负有监管主体责任,应加强对承租人文明意识、安全意识等教育,督促承租人自觉遵守公寓管理各项规定。详见全文。

2024-01-03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