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直播在哪看(附回放入口)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14 20:34:54作者:橙橘网
暑假行将结束,新的学年又要开始了。
开学前,各种上级通知和要求纷至沓来。其中,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比如要求学校开学后一个月之内不得组织考试,不硬性检查作业;要开展好心理健康筛查,摸清学生假期心理状况和开学前心理状况,防止学生带病、带情绪返校,要制定重点人群心理干预方案,强化危机识别与干预意识,加强对师生员工情绪及行为异常的关心关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即使干预,避免突发意外事件等等。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窗户要安装限位器,开放式走廊要加高或者封闭。我今年去过曾经挂职过的外地名校,发现其各层平台走廊已经如看守所一般,用钢丝网或者不锈钢封闭的严严实实。这样貌似安全了,却不是学校应有的样子,徒增了师生人群的感官焦虑而已。
以上种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如临大敌,是因为近些年大中小学校出现的学生跳楼事件层出不穷,几乎各地都发生过类似案例。
当代学生心理承受力之低下,已经超过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稍有不如意,就随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付诸于鸿毛飘落,空留家人哀思追念。
当下,即使作为一线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面对社会巨变下的青少年复杂心理问题和外在表现,经常会产生一种行动无力感和心智枯竭感。
作为在当年无信息技术影响下长大的中青年教育者,我们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研究在当下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探寻其活动轨迹和心路历程,来寻找他们心理问题的形成缘由和解决办法。当代青少年“发小”的缺失,就是当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的因素之一。
“发小”是汉语方言词汇,是指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常用于口语。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有这样一些"发小",他们或者是你幼儿园、学生时代中一直同班级、同年级或同学校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一起爬墙头、捉迷藏,看邻居家的电视,分享最好玩具的伙伴……
成年后,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了你无话不谈的知己,你们常来常往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同家人的往来,胜过你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在你郁闷,难过,悲伤,焦虑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
如今高楼别墅多了,人与人的距离却似乎远了,成为"发小"的概率也少了。不单是中国,英国《独立报》援引《美国社会学评论》2013年刊发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美国人平均每人的密友人数为2人,低于1985年的人均4至5名密友。更有 甚者,调查对象中几乎四分之一称自己一个亲密朋友也没有。
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疏离感让人们更需要"发小", "发小"能弥补人们亲密感的缺失。当代青少年普遍缺乏真正的“发小”,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以前街巷式居住方式被楼房化进 程所取代。楼房居住获得了私密性,但失去了邻里相望的熟悉感,少年儿童也失去了呼朋唤友的便利,有合适的发小玩伴一起长大,竟然也成了奢望。住在高楼里,却没有一起玩的朋友和空间,这些失去了朋辈互助的青少年,独自面对父母无法涉足的问题与挑战,无人倾诉、无人交流,更无人排解,就造成了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动辄跳楼等极端案例的增多也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二是网络世界的影响。除了居住环境的变化,手机平板等多媒体终端的过度使用,对于青少年而言,无异于一种新的精神鸦片。很多家长也把手机使用当成驯服孩子的工具,甚至自己比孩子还要上瘾。很多家庭状况不好的孩子,也在拿起手机的一霎,把自己立志求学,改变命运的决心抛之脑后。当人手一机、旁若无人的时候,亲情交流就是一种奢望,就更不会与同学玩伴交心交往了。
三是课外辅导的泛滥。很多孩子,有同龄的玩伴,却没有共同的时间。大家都辗转在不同的辅导班,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没有连续的交往,深厚的友情自然很难培养,互相之间的交流时间也少的可怜,掏心掏肺的心理宣泄和情绪迁移更无从谈起。
随着工作、生活的需要或变化,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于长大了,见识了,社会化了,防御心理也强了。而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是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彼此欣赏认可,这种纯真、可贵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踏实、安全感更强,会伴随终生。在"发小"面前,人们很自然的回归真实的自己,毫无顾忌的分享喜怒哀乐。
学业繁重紧张的青少年学生,还要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压力。"发小"的帮助是他们舒缓心理压力、学业顺利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也是相伴度过青春期、逆反期和叛逆期的知心扶持。
总之,不开心的时候,无论成人和青少年能有个可以倾诉的"发小",把苦恼说出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益的。拥有几名“发小”的青少年,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要远高于没有“发小”的同龄人。
"发小 "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大多数人有体会,倾诉也分对象,很多事只能给最信任的朋友说,给理解你的朋友说。对知心"发小"倾诉,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开导你,犹如你消极情绪的"垃圾转运站"。
如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少年拥有伴随一生的“发小”。作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益友,通过彼此倾诉与排解身心问题,从而减少和预防各类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这是摆在社会与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重要议题,也是保障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
为教育寻根,为师生启智,为改革求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