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港停车攻略(地址+车位查询入口+收费标准)
2024-01-10
更新时间:2024-01-10 16:06:07作者:橙橘网
“我要减肥!”
很多人常挂嘴边的四个字,却好像海市蜃楼般触不可及。
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再苦再难,也在两年内走完了。
但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即便是减掉3公斤的目标,也比完成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伟大成就还要艰巨。
因为减肥所需的时间不会收敛,它将一直发散,直到宇宙毁灭的那一天。
(注:本文不包含广告,更不主张自行用药,一切与医药有关的行为,务必遵医嘱)
减肥真有那么难吗?
难!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呢?
2023年年底,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盘点了年度十大突破性成果,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名列首位的竟然是类减肥药!
看到没,只要减肥技术切实有效,最高大的科学榜单都能给你屠喽!
其实,早在一年前,马斯克已经为这类药物站台宣传过一次:节食辅助以注射司美格鲁肽(Wegovy),让他很快瘦掉了30磅,约合27斤!
而这个司美格鲁肽,便是这类减肥药的代表。
它们起效的方式不是燃烧你的脂肪,而是——让你不饿!
01
正常情况下,饿了就吃,饱了就停,并不会让人发胖。
但怕就怕:晚上是不是吃太多了啊?是不是好久没运动了啊?近期是不是总熬夜啊?压力大了?焦虑了?
总之,甭管是由于没管住嘴,还是没迈开腿,抑或是精神状态差。
当吸收的能量比身体消耗的多时,脂肪就累积了,人也就胖了。
既然如此,那就狠下心,不吃啦!可问题在于,不吃会饿啊!
很数人都曾有过饿肚子的经历,咕咕叫的胃一收缩,毫无疑问,那并不好受。
那时,你胃里的食物已经消化殆尽,胃和肠道中的细胞会产生一种名为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的蛋白质,又被称为饥饿素。
它会增加胃部蠕动、刺激胃酸分泌,同时激活垂体前腺和下丘脑弧形核中的神经肽Y神经元,让你产生食欲。
每当这时,吃还是不吃?便成了个大问题。
每一次抉择,都是一场意志与本能的较量。但无论谁胜谁负,你总会不爽。
意志赢了,饿得不舒服;本能赢了,吃饱就后悔……
如果不吃还不饿,那该有多好啊!
你这样想,科学家也这样想。
想着想着,哎!就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
02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糖尿病时发现了GLP-1。
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激素,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作用。
具体点说,就是能降血糖。
在一开始,人们也的确用它来研发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一次偶然的实验发现,当把GLP-1 注射到老鼠的大脑中后,它们吃得更少了。
咦!这副作用好像有些诱人啊,这不妥妥的梦中情(减肥)药吗?
于是,研究人员便征集了20名健康的年轻男性开展实验:
待他们吃完早餐后,对一部分人静脉注射GLP-1,让另一部分服用安慰剂。等到了中午发现,注射GLP-1的人午饭吃得更少。
为啥吃得少了?不饿呗!
后续的研究发现,GLP-1能起到抑制胃排空、蠕动,以及胃酸分泌的作用,同时还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饱腹感和降低食欲。
而这原本是体内产生的另一种物质——瘦素(Leptin)的功效。
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脂肪的储存。当瘦素水平高时,大脑认为能量储备高,产生饱腹感,降低食欲。
很明显,瘦素和饥饿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共同影响着生物的进食行为。
但有些肥胖人群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瘦素失效了!
无论分泌了多少瘦素,他们都感觉不到自己吃饱了,有时甚至还会出现食欲亢进的表现。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通过补充额外的瘦素来抑制食欲是不可行的。
而GLP-1功能的发现,恰好为这一难解的肥胖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03
2010年,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发布了一款以GLP-1的化学结构为模板的糖尿病药物——利拉鲁肽(Liraglutide)。
2014年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它用于治疗肥胖症。
马斯克注射的司美格鲁肽,则是诺和诺德的新款明星产品,同样兼具降血糖药和减肥药的角色。
当它被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时,药品名是Ozempic;充当减肥药时,药品名是Wegovy,也就是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类GLP-1物质,其化学成分与GLP-1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具体来说,GLP-1的前6个氨基酸在司美格鲁肽的结构中缺失;
GLP-1上第8、34点位上的氨基酸与司美格鲁肽上对应点位的成分不同。
从上到下依次是GLP-1、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
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差异,使司美格鲁肽能在血液中存留更长的时间。
GLP-1产生2分钟后就分解过半了,司美格鲁肽则有一周的半衰期。
因此,每注射一针司美格鲁肽,便能起一周的作用。
那么,从群体的视角看,司美格鲁肽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2022年8月,研究人员公布了了第五阶段临床实验的结果,他们对超重或肥胖(无糖尿病)的304名成人开展了为期两年(104周)的实验。
在此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分别是2.4mg的司美格鲁肽和安慰剂。
结果表明,注射司美格鲁肽的实验组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5.2%,注射安慰剂的对照组的体重平均下降了2.6%。
你要问为什么对照组的体重也下降了?因为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被要求合理饮食以及运动啊。
但不管怎么说,在减肥方面,司美格鲁肽真的很有用。
而凭借着这类产品,诺和诺德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其母国丹麦2022年的GDP。
04
《科学》杂志之所以将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减肥药评为2023年的年度突破成果,不仅是由于它们出色的减肥功效。
去年8月份,诺和诺德宣布,在一项针对17000名超重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大规模实验中,
注射司美格鲁肽的人比注射安慰剂的人患致命或非致命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降低了20%。
这些试验首次表明,GLP-1类药物除了减肥本身之外,还能产生其他积极的影响。
此外,由于一些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表示在治疗期间对酒和香烟的渴望减少,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测试它们对毒瘾的治疗效果。
更有甚者,还有人正在试着用它们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
你要问是什么让他们相信这类药物对这些疾病有用?
好像也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或许更多的只是感性上觉得,它应该有更多的功效,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毕竟,一开始谁也没想到:它的减肥效果会那么好啊!
当然啦,无论这类药物有没有更远大的前途,此时此刻,很多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时:我到底能不能用它们来减肥?
在一定情况下,可以。
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你真的属于肥胖,或超重并伴有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人。
2023年7月,浙江华东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申报的(利鲁平)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得上市许可,适应症为肥胖或超重。
如今已经可以在电商平台买到。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体重是否超标的话,算算BMI指数吧。
BMI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
肥胖:BMI≥30kg/m2;
超重:BMI≥27kg/m2(一般25以上即可认为超重,27是用药指标)。
如果你既不肥胖,也不超重,或者只是超重但没有其他并发症,原则来说,你是不能用这类药物来减肥的。
当然啦,如果你想买,谁也拦不住。
毕竟,除了这款国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还有些人已经用上了司美格鲁肽来减肥。
要知道,司美格鲁肽在国内获批上市的适应症仅为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但无论如何,你在用这类减肥药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例如已经明确会产生的恶心、呕吐,还有那些未确定但有些苗头的问题:
去年9月,美国监管机构更新了司美格鲁肽的标签,表明其存在导致肠梗阻的风险。
除此之外,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这类减肥药并不能彻底“治愈”肥胖,你想要靠它来维持体重,就必须一直注射。
研究人员报告称,停止注射一年后,三分之二的实验对象的体重恢复如初。
而且,即便是愿意长期注射,你能承受它们那高昂的价格吗?
你能承担它们可能导致的未知的风险吗?
注射司美格鲁肽一年需要花费21036美元,约合15万人民币
05
在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肥胖问题已经成了人类“公敌”。
2020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加起来超过50%。
这也就意味着,一半以上(7亿多)的中国人体重超标!
2023年5月,位于伦敦的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发布了最新的《世界肥胖地图》(World Obesity Atlas 2023),统计并预测了全球187个国家的肥胖情况。
预计到203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超过19亿,超重+肥胖人数的总和超过40亿!
而无论如今的你已经堕入了肥胖大军,还是正在超重部队徘徊;
抑或是希望自己再瘦些、更好看些,我都想把一句毫无新意的建议送给你:
管住嘴、迈开腿,求外不如求自己。
毕竟,在合理饮食和运动下,那些注射安慰剂的对照组,也都瘦下来了……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of-the-year-2023
[2] 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2035年全球将有40亿人超重,https://www.sohu.com/a/685239817_121270688
[3]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31122/New-insights-into-the-brains-control-of-eating-speed.aspx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19845/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81768/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5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