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委员黄少媚:建议继续优化广深房地产限购政策

更新时间:2024-01-22 17:43:55作者:橙橘网

广东省政协委员黄少媚:建议继续优化广深房地产限购政策



1月22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第十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新世界中国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出席会议,并提出“继续优化广州、深圳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建议。



黄少媚指出,自从2010年起,房地产限购政策已实施了13年。随着房地产基本面的改变,截至2023年12月,全国保留或部分保留限购政策的城市仅剩下10座,其中,限购力度最为严格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当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中国经济正面临复苏的“窗口期”,能否把握住此关键节点至为关键。

黄少媚建议,应及时发挥四大一线城市的带头作用,研究全面放宽限购可行性,让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回归市场。“尤其是广州市场,作为四大城市里库存压力最大的城市,当下过严的限购政策存在已无必要;深圳市场,建议除了保留必要的核心区限购外,也要及时做出限购边际的调整”。

“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才能抓住当前经济复苏的七寸

黄少媚指出,当下,“保交楼”仍是压力巨大的民生问题,仅靠政策性支持并不够,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自救”。但由于房地产形势一直低迷,房企债务缠身,就连龙头企业都出现严重债务危机,已严重影响市场预期,也将积压地方债务、金融风险等。

当下,大部分省会城市也尝试了限购政策边际的调整,广州作为调整限购政策的首个一线城市,也做了限购区域缩小、限购年限减少等调整。但从市场反应看,政策对市场刺激力度并不理想。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居民置业意愿调研报告》显示,政策出台后,一度也曾带动置业意愿脉冲式提升,随后居民置业意愿呈现快速回落。从市场心理来看,居民置业意愿取决于预期,信心不足,导致市场持续低迷。

基于此,黄少媚提出建议,“从过去几轮危机来看,房地产都是复苏的发动机。当下,必须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才能抓住当前经济复苏的七寸”。

黄少媚表示,目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基本面已完全不同。事实上,房地产有其自有规律,“掐着脖子做人工呼吸”的政策合成谬误需要及时、科学调整,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窗口期,继而拖累经济恢复,影响市场信心的回归。

“保留北上广深核心区限购,优化广深库存大的非核心区限购”

黄少媚表示,一线城市向来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扭转市场预期要趁热打铁,让一线城市起带头作用。把握住“房住不炒”的上限,除了谨慎保留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核心区的限购外,对于库存压力突出的广州、深圳的非核心区域需及时进行政策优化。



黄少媚指出,当下,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库存压力最大。2023年广州库存量仍达到1200万㎡左右,去化周期为20.4个月,达到历史最高位。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限购调整,对库存消化作用极为有限,这同样意味着,当下广州已具备再行放宽的条件。她建议除了保留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部分核心区)、南沙区(部分核心区)这些投资属性较高的区域外,包括白云区、荔湾区这些自住属性强的区域,均应全面取消限购。

而对于深圳来说,也同样面临库存问题,截止到2023年12月,深圳一手住宅可售面积接近520万㎡,去化周期达到了19.3个月,处于近年来的最高位。

“当前,深圳限购政策调整力度过小,仅是放开深汕合作区的限购,这对于刚需、刚改人群,存在误伤”。黄少媚建议,尽管深圳对热钱吸引力较强,限购政策的调整要较为谨慎,但是就当下形势而言,除了投资属性较强的几个核心区域外,宝安、龙岗、龙华部分区域,以及光明、坪山、大鹏、盐田这些居住属性更强、库存压力大的区域都具备研究优化放开限购的条件。

广深两地的限购政策过于严格,不利于人才政策的开展

黄少媚表示,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流入人口呈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大湾区能否将优质人才留下来,将人口红利进一步转变为人才红利,具有战略意义。

她指出,撤除“安居障碍门”是非常必要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结婚、安家等刚性需求必须优先得到满足,否则其他都无从谈起。“广深两地的限购政策过于严格,不利于人才政策的开展。大湾区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打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是为幸福大湾区的要义所在”。

黄少媚还认为,中长期来看,经济复苏尚需时间,当下已缺乏炒房土壤,放松限购与“房住不炒”并无矛盾。全面放开限购,正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开端,从根本上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黄少媚表示,全面取消限购,也为多年来一直在探讨、悬而不决的房产税落地打开一个缺口。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房产税的开征一定是未来的方向。房产税问题不能回避,房地产的未来良性发展也不能仅靠政策、文件等行政方式管理市场,“让市场回归市场,才是未来建立长效机制的唯一路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