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向稀土价值链的上游移动,西方试图追赶”

更新时间:2024-01-22 18:39:04作者:橙橘网

“中国正向稀土价值链的上游移动,西方试图追赶”

(观察者网讯)“中国过去常常向西方国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用于生产清洁能源领域的高端产品。而如今,中国正在进口上游产品,然后出口下游的增值产品。”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月22日报道称,中国正向稀土价值链的上游移动,西方则试图追赶。

据报道,上个月,一家中国企业买下了加拿大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在运营的稀土矿的全部库存,并收购了拥有该矿山项目的澳大利亚公司“Vital Metals”的9.9%股份。

自2016年以来,这家中企一直在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矿商那里进口稀土,并在中国进行加工。近年来,它还收购了两家在格陵兰岛和坦桑尼亚拥有稀土矿项目的澳大利亚公司股份,以及美国最大稀土矿所有者的股份。这些交易赋予中企购买这些矿山生产的稀土精矿的独家权利。

报道指出,随着以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和加拿大为首的西方国家宣称要发展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上述收购交易表明,中国正寻求从西方进口上游产品,然后反过来向这些国家出口增值产品。因此,虽然中国过去常常向西方国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以制造用于清洁能源的高端产品,但现在它正试图逆转这条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流程。


稀土矿产(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稀土,常被用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在稀土供应链中,上游生产包括稀土元素的开采,以及氧化物的提取和分离;下游主要生产永磁体,可以用于电动汽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向世界供应稀土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中国在稀土加工技术方面也遥遥领先。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地质科学教授凯文·安斯戴尔(Kevin Ansdell)指出,在稀土供应链的精炼环节,西方落后了。“打个比方,如果你在欧洲新开发一个稀土矿,那么矿石加工到一定程度后,很有可能必须送去中国提炼成纯金属。”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材料科学家安东尼奥·埃利奥·卡斯特罗·内托(Antonio Helio Castro Neto)认为,美国想要赶上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将至少需要10年时间的大量投资。

而且,中国正寻求保持其在下游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去年12月,两部门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在禁止出口部分,“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位列其中,具体涉及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和稀土硼酸氧钙制备技术。目录的调整随即引发多家外媒关注。

一方面,中国对稀土矿产的快速勘探和开采,以及它在分离和提取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使得中国在原矿和其他上游产品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出于对稀土价格、环境等问题的考虑,中国正着力推进产业升级,不仅在2009年禁止了稀土原矿出口,并对国内稀土生产实施了管控。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稀土出口总量中的份额已从10年前的约90%,降至2022年的70%左右。受国内供应调整影响,中国的稀土行业更多地转向进口上游产品进行加工。与2016年的14274吨进口总量相比,2022年的体量是其10倍左右。

港媒援引专家指出,中国正努力实现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公司正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并积极寻求多元化,以满足他们对原材料的需求,上述中企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报道还写道,中企近期收购交易,是中国向稀土价值链上游移动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从2016年到2023年,随着中国从国外购买更多的上游产品,中国出口的稀土永磁体——一种高需求、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体量大约翻了一番,出口目的地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越南。

港媒总结道,过去40年,廉价劳动力和低生产成本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最近,中国一直在努力更广泛地升级制造业,以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西方国家宣称要将部分供应链迁出中国,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31.4万亿元。而且中国已经向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上游迈进,不仅仅是在稀土领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镍、钴和锂加工商,其大部分生产程序在中国以外完成。

报道援引钢铁研究领域专家称,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都在努力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活动升级。而将生产原材料或上游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高利润和更多好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中国  矿产  精矿  矿石  稀土矿  稀土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