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要求458家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 这21家银行首当其冲

更新时间:2024-02-29 02:05:22作者:橙橘网

监管要求458家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 这21家银行首当其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郝文琪、周洲 北京报道

ESG强制披露时代已来。

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披露(E)、社会信息披露(S)、公司治理信息披露(G)三大方面进行披露。

《指引》显示,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ESG报告,其余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梳理,截至2月28日,强制披露上市公司中,共计52家金融类企业披露了2022年度ESG报告(含“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或“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1家金融类企业未披露ESG报告。其中,强制披露上市公司包括21家银行机构,23家券商机构,5家保险公司,3家其他金融服务公司。

总体而言,21家上市银行均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或“2022年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了关于环境、社会、治理等三方面内容。21家上市银行(按Wind行业类)分别为6家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和7家城市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和江苏银行共5家银行单独发布了以绿色金融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报告、TCFD报告为名称的“第三本报告”。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全盘梳理21家银行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绿色信贷、碳减排工具等环境披露信息,一窥银行业披露现状。

六大行均未披露范围3碳排

根据GHG Protocol的划分,范围1是核算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量,包括固定燃烧、移动燃烧、无组织排放和过程排放;范围2是核算企业外购电力、蒸汽、供热或制冷的生产而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范围3是指包含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量。



从碳排放数据披露来看,21家上市银行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定量数据亦不完整。

碳排放定量数据披露最少的银行为宁波银行,在其ESG报告中未呈现相关内容,其环境绩效指标仅包含节能环保行业贷款、人均用电量、人均用纸量和人均用水量;邮储银行和重庆银行缺少范围1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的数据,江苏银行仅在其《2022年度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中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值得注意的是,21家银行中仅平安银行完整披露了范围3排放量。

此外,除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青岛银行外的17家银行都做了额外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具体统计项有人均碳排强度、建筑排放强度、减排二氧化碳当量或二氧化碳减排量同比增加量。例如,江苏银行2022年度减排二氧化碳当量373.45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同比多增29.2%。

21家上市银行(按Wind行业类)具体来看,按银行性质分类,国有银行中,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高的依次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其中,范围1直接排放量最高为农业银行222353.26吨二氧化碳当量,平安银行是唯一披露范围3碳排的,六大行均未披露范围3的定量数据。

股份制银行中,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高的依次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其中,范围1直接排放量最高为兴业银行9879.72吨二氧化碳当量,仅平安银行披露范围3的定量数据。

城市商业银行中,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高的依次为江苏银行、北京银行、渝农商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重庆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碳排放定量数据缺乏最为严重,均未披露范围3的定量数据,范围1和范围2的定量数据亦不完整,江苏银行仅有总量,重庆银行缺少范围1的数据,宁波银行未呈现任何碳排放数据。

环境信息披露的完整度与报告的编制原则有直接关联。以宁波银行为例,其报告为社会责任报告,缺少环境相关的定量数据,全文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等规定编制。

而对比六大行披露的ESG报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碳排放总量参考标准之一为《ISO14064-1: 2018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碳排放披露分别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次核查报告 2014》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刊发的《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两项权威文件。

农业银行披露,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排放因子参考生态环境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交通银行披露,直接与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系数来源于《上海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办公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试行)》。

此外,平安银行相对完善的数据披露中,主要参考准则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 Standards)》、深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报告》相关披露建议。

上市银行碳减排贷款总额超5500亿元

2023年年初,央行印发通知,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将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2021年央行官宣推出,被认为是我国绿色金融一大里程碑事件,相关贷款在2022年已初具规模。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梳理,截至2月28日,上市银行机构中六大国有银行已在2022年度ESG报告中完成2022年碳减排贷款相关披露。国有银行在支持碳减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下,工商银行累计向846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位于项目数榜首。在贷款金额方面,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以超1000亿元的贷款规模居于前列。根据各上市银行机构ESG报告信息披露,六大国有银行碳减排贷款总额已超过4500亿元。

在2022年ESG报告期内,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为某风力发电公司“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审批项目贷款14.56亿元,并积极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烟尘24.19吨,二氧化硫119.06吨,二氧化碳53.36万吨,废水3.44万吨。由建设银行牵头承销的“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乡村振兴)”于 2022年7月5日发行,具备“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三重贴标,发行金额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碳减排、乡村振兴等绿色项目,募集资金对应的募投项目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9.90万吨/年。

上市银行机构中八家股份制银行中已有6家在2022年ESG报告中完成碳减排贷款相关披露,还有2家银行未在报告中披露相关数据信息。根据已披露的数据,其中3家银行机构碳减排贷款超100亿元,兴业银行以达445.28亿元的贷款规模居于首位,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下,兴业银行累计向800个项目发出贷款。

据上市银行机构2022年ESG报告已披露的减排贷款数据显示,上市银行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0%,其中中国银行加权平均利率最低,为3.44%。值得关注的是,招商银行作为上市银行机构中的股份制银行,碳减排贷款加权利率为3.58%,低于上市银行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机构中七家城市商业银行的2022年度ESG报告中未披露碳减排贷款相关数据。

绿色信贷余额超千亿元银行达16家

绿色贷款是银行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大特色。2022年全年,21家强制披露ESG报告的银行中,绿色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的银行共有16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



从余额来看,国有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普遍较高。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超万亿元。工商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接近四万亿元,位列第一。

除国有银行外,各上市银行积极发力绿色信贷。上述银行中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大部分在千亿范围,其中兴业银行以6370.72亿元的规模位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增速方面,根据统计数据,绿色信贷规模超千亿元的银行机构平均增速超50%。其中,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增速相对较低,分别为33、28%和33.38%。

北京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速最为显著,北京银行相关披露中,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03.03亿元,较年初增长625.59亿元,增速131.03%,位列第一,这得益于其突出业务低碳发展导向,加大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将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安全生产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为绿色信贷业务投放提质增效,确保绿色信贷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在绿色信贷余额尚未达千亿元的上市银行机构中,宁波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渝农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速显著,平均增速超40%;青岛银行增速为9.68%,与平均水平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