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中美元首“通往旧金山”:校准双边关系方向、止跌回稳

更新时间:2023-11-11 09:59:50作者:橙橘网

大外交|中美元首“通往旧金山”:校准双边关系方向、止跌回稳

在回到巴厘岛共识的基础上,中美两国通往旧金山的道路已经铺就。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月10日宣布,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即将举行的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是两国元首自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晤后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也将是自2017年4月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美国本土同美国总统会晤,在双边关系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显然,这条漫长道路不是一马平川的。谈及此次会晤对于当前的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美元首会晤将推动两国关系止跌企稳,在此基础上,重新校准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推动双边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极不平凡,其中的跌宕起伏值得回顾与总结。受2月初“气球事件”的影响,中美高层双边交往暂时中断,双边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5月份之后,随着两国高层交往的增加,此前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得以为中美元首会晤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抵达旧金山”之后,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双方能否维持住双边关系缓和、趋稳的势头更值得我们关注。

外交领域举行4次磋商,经贸领域建立3个工作组

今年5月份之后,中美关系不同层级之间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新动向。总体来看,双方互动的主要逻辑是清晰的:恢复高层对话、访问会见;基于共识的基础上,双方同意建立起一些机制化的交流和磋商渠道,有助于未来在机制层面推动解决相关的具体问题。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人访华,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回访美国这一轮“你来我往”的互动之后,中美在经贸领域成立了3个工作组作为高级别交流和沟通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前,中美双方仍在抓紧最后时刻推进新一轮经贸对话。此外,双方还就外交领域的具体问题开展了四次磋商。

吴心伯认为,中美之间正在重建和恢复的对话机制,是自特朗普执政后期以来尚未出现过的现象。“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工作组和对话机制比较密集地开展活动,也是在为中美元首会晤营造气氛,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希望能够谈出成果。”

从时间顺序来看,在经贸领域,商务部部长王文涛8月28日在京与来访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宣布在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包括成立一个工作组,每年举行两次副部级会议,并将启动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

具体到经济方面,中美在9月22日宣布,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达成的共识,双方商定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10月底,两个工作组分别举行了首次会议。彭博社评论称,上述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放弃有组织地接触以来,两国首次恢复定期经济对话。

再到外交领域,11月3日至6日,中国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先后举行司级海洋事务磋商、中美外交政策磋商以及军控和防扩散磋商。而这三次磋商是王毅10月26日至27日在华盛顿同布林肯举行会谈后敲定的。在此之前,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9月27日在华盛顿同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据外交部信息显示,中美上一次外交政策磋商是在2016年,而上一次核军控相关的磋商也要追溯至奥巴马政府时期。

在全球治理领域,2023年11月8日,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全面、深入交换意见,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尽管部分对话机制正在恢复,但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机制还尚未恢复或仍在讨论之中,包括中美两军、执法部门、人文交流等磋商交流机制。与前两项机制有关的是,去年8月,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台”后,外交部宣布了相应的反制措施。不过,最新迹象表明,中美两军关系正出现松动。11月9日,中美两军举行查找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遗骸工作视频会议,就案例调查情况和两军档案合作有关事宜交换意见。

会晤预计取得哪些实质性成果?

无论是中美高层交往增加,还是一系列新的对话机制建立,只能说是为两国元首会晤营造较为积极的氛围,尚不能称为近几个月中美互动的“成果”。而在不久后的中美元首会晤中,更多实质性成果有望出现在经贸领域。

“真正的成果是指这些对话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中美双方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吴心伯解释称,解决中方的关切就是在为元首会晤“创造条件”,而且相关工作大多需要在两国元首会晤前完成。

目前,中美双方已初步介绍了有关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安排。据中国外交部信息显示,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美国白宫网站则提到,两国领导人将讨论“保持开放沟通渠道持续的重要性”,“继续负责任地管控竞争”,并在“双方利益一致的领域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影响国际社会的跨国挑战方面”。

对于徘徊在低谷的中美关系而言,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莫过于重新校准双边关系发展的“航标”,推动双边关系回归健康稳定发展的正轨。除了两国元首的方向性引领,外界也颇为关注双方能在此次会晤中取得哪些实质性成果。吴心伯分析称,台湾问题是中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美国能否将承诺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上。同时,吴心伯还认为,更多实质性成果预计出现在经贸领域,何立峰近日访美也是推进中方在该领域的关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元首会晤即将召开之际,应耶伦邀请,何立峰于11月8日至12日访美,开启新一轮经贸对话。据“玉渊谭天”了解,此次交流的前提是中方要求美方必须重视中方关切,并拿出实际行动作出回应。当前中方的关切主要包括:美国在对华经济交往中泛化“国家安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对华加征的301关税,以及1300多家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单的中国企业等。

涉及到上述具体问题,美方究竟能采取多少实际行动仍存变数,或需等到元首会晤前的最后时刻才能敲定。据吴心伯观察,在对华加征关税方面,拜登政府内部存在分歧,耶伦有部分表态较为积极,而拜登则更多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担心削减关税会影响其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争取工会选票。“相比之下,将一些中国企业从制裁清单中剔除显得更具可行性,且此前有过先例。”在雷蒙多访华前,美商务部宣布将27个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剔除。

旧金山过后,中美关系仍存不确定性

实际上,对于一些中美关系研究者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已经来到元首会晤之后,中美关系中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2024年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及于2024年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

现有分析认为,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若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关系或趋于紧张,使得中美关系受到影响。同时,在美国国会两党对立加剧的情况下,在大选年渲染“中国威胁”、打“中国牌”来获取政治资本,也是部分美国政客的惯用手段之一,或也将对中美关系造成冲击。拜登总统曾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六不五无意”的承诺。这些承诺是否能够得到真正有效落实值得关注。

除了明年的两大事件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政策界对当前双边关系的认知,或将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随着近期中美各层次、多领域互动的增加,“中美关系在走向缓和还是改善”这一问题受到舆论关注。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27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全球安全治理:现状与前景”会议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谈到了他在美国期间的观察。

“美国智库的人员表示,如果提出‘改善中美关系’可能会在美国国会遭到批评,甚至攻击……但他们也不说‘关系恶化’,因为这对两国都不利……所以,现在大家常提到的是‘稳定’中美关系。”王缉思说道。

据吴心伯观察,目前美国对华政策辩论更开放、声音更多元。而中美下一步走向是缓和还是改善有两个指标:元首会晤能否产生实质性成果、会晤后的双边关系走势如何。“到目前为止,中美关系出现的一些松动是缓和多于改善。”

从长远来看,中美元首会晤后的中美关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想要维持住双边关系的稳定状态,仍需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

本文标签: 外交  拜登  旧金山  中美关系  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