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抚仙湖的优美句子,关于抚仙湖的优美句子
2024-02-29
更新时间:2024-02-29 01:59:43作者:佚名
这是俺从《弘一大师文学集》中精挑细选的部分内容,供养给您,希望您喜欢! 弘一大师文学集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2 二 知苦、厌苦、求离苦…………………………..2 三 达观、真观、平等观…………………………..3 四 少欲知足、静默养道…………………………..5 五 忍辱精进、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闻、老实念佛…………………………..7 七 净业警策………………………………………..8 八 禅偈……………………………………………..13 一、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
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 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 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 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 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二、知苦、厌苦、求离苦 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佛说无量寿经) 2、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3、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灾想。诸宝物作苦具想。
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4、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 5、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禅师) 7、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藕益大师) 三、达观、真观、平等观 1、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藕一大师) 2、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 3、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与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 4、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 5、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欢? (仁潮禅师) 6、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7、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师) 9、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10、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身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 1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13、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也?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尤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 2、身语意业不造恶,不脑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3、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4、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 5、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 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藕一大师) 7、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 8、处众处独,宜韬宜晦。
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9、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10、从今以后,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
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
2. 弘一大师有哪些名言弘一大师格言之养心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
以道养天下万世。气,忌盛。
心,忌满。才,忌露。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度量,如海涵春育。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
气概,如乔岳泰山。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
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精明顺芷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公,生明。诚,生明。
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
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心志要苦。
意趣要乐。气度要宏。
言动要谨。聪明者,戒太察。
刚强者,戒太暴。事能常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
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静能制动。
沉能制浮。宽能制褊。
缓能制急。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二、弘一法师语录之器量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处不暇,何暇治事?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知足常足,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宜静默。宜从容。
宜谨严。宜俭约。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修已,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三、弘一大师名言之律已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物。忌全胜。
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知足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四、弘一大师法语之处世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畏者,招祸。事当快意处,须转。
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先哲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
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恶,莫大于无耻。
过,莫大于多言。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五、弘一法师讲佛之做事缓事宜急于敏则有功。
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扁则戾。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不让古人是谓有志。
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须常常自行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
3. 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这是俺从《弘一大师文学集》中精挑细选的部分内容,供养给您,希望您喜欢! 弘一大师文学集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2 二 知苦、厌苦、求离苦…………………………..2 三 达观、真观、平等观…………………………..3 四 少欲知足、静默养道…………………………..5 五 忍辱精进、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闻、老实念佛…………………………..7 七 净业警策………………………………………..8 八 禅偈……………………………………………..13 一、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
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 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 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 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 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二、知苦、厌苦、求离苦 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佛说无量寿经) 2、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3、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灾想。诸宝物作苦具想。
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4、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 5、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禅师) 7、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藕益大师) 三、达观、真观、平等观 1、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藕一大师) 2、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 3、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与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 4、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 5、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欢? (仁潮禅师) 6、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7、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师) 9、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10、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身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 1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13、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也?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尤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 2、身语意业不造恶,不脑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3、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4、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 5、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 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藕一大师) 7、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 8、处众处独,宜韬宜晦。
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
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9、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10、从今以后,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
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
4. 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有哪些“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5. 关于远离不良诱惑的格言、成语、古语、谚语格言: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不为利动,不为威劫。——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语·儒行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弘一大师《寒笳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6. 关于拒绝的名言文章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2、不为利动,不为威劫。——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3、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家语·儒行解》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5、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6、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7、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弘一大师《寒笳集》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乍向划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唐·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1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 13、履富贵不淫,处贫贱而不戚。——明·庄元臣《督元臣》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5、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礼记·孔子闲居》 16、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清·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词》 17、威严不足易其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战国策·赵策二》 18、士穷节乃见,一一董丹青。
——宋·文天祥《正气歌》 19、岁寒松柏,至老弥坚。——孙中山《建国方略》 20、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古希腊谚语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2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3、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金谷园怀古》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26、富贵易得,名节难保。
——《三朝名臣言行录》 27、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传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
——陶铸《理想、情操、情神生活》 28、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唐·刘因《辋川图记》 谭嗣同从容就义 1898年6月8日慈神速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神速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宋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
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
“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
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
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
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