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伦纽瓦:创作者在科幻电影中拥有绝对的自由

更新时间:2024-03-16 18:58:44作者:橙橘网

维伦纽瓦:创作者在科幻电影中拥有绝对的自由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文斌

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提莫西·查拉梅、赞达亚·科尔曼等主演的科幻电影《沙丘2》正在热映中。3月14日,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北京与中国导演陈思诚以“造最真实的梦”为主题进行对谈。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与中国导演陈思诚对谈。

《沙丘》原著小说是首部同时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经典科幻史诗。在丹尼斯·维伦纽瓦之前,大卫·林奇、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等知名导演都曾尝试将其影视化,但拍摄计划大多夭折。仅有大卫·林奇在1984年推出过电影版本的《沙丘》,但该片票房和口碑纷纷折戟,林奇也将其视为一个污点。

对于在银幕上呈现这样一部作品,维伦纽瓦认为最困难的是剧本改编,尤其是《沙丘2》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紧张,剧本的创作更加不容有失。维伦纽瓦版本的《沙丘》也成为这部科幻著作最为成功影视化改编。《沙丘1》于2021年9月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全球累计票房6.91亿美元,曾获得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等6个奖项。《沙丘2》全球上映后,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豆瓣评分上升至8.3分。

《沙丘》的故事发生于未来,人工智能和电脑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星际航行和飞行器制造技术发展成熟的时代,星际部落之间的对垒呈现出冷兵器时代的原始感。对此,维伦纽瓦解释道:“《沙丘》讨论的重点不是科技,而是人类的精神、人类的文明。人类命运是电影叙事的主体。”维伦纽瓦对于科技产品的留白,不仅让科幻故事聚焦于人类本身,也让电影呈现的画面贴近当代人的生活经验。

电影如临其境的画面质感,还来源于维伦纽瓦对“实景拍摄”的推崇:“之所以有这种满脸满嘴都是沙子的感觉,主要是因为真的在沙漠当中拍了好几个月。我尽可能在真实的场景里拍摄,演员在现场能够感受到实物这个对于整个电影真实质感的传递很有帮助。”拍摄技法则是塑造真实感的另一方面:“拍摄时尽可能把镜头拖慢一些,很多镜头是主人公的第一视角,以他的眼睛看这个世界,以他的视角来观察。”


电影《沙丘2》剧照

丹尼斯·维伦纽瓦是少数同时获得好莱坞商业电影体系以及关注文艺片的国际知名影展认可的导演。2015年,其执导的《边境杀手》上映,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少有被关注文艺片的戛纳电影节认可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在《沙丘》之前,维伦纽瓦也曾执导科幻电影《降临》并因此入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维伦纽瓦将科幻电影视为“一种诗意的希望”,在他看来,科幻电影为创作引入更多可能,创作者在科幻电影中拥有绝对的自由:“把自己如何置身于未来,去思考在未来的可能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陈思诚也将科幻与自由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过去和现在都是有章可循的已知时态,只有未来这个时态可以让创作者摆脱既有规则和美学理念,因此科幻片更能承载人类的想象力,能够让导演更好的呈现个人美学风格和哲学思考。

在电影《沙丘2》中,维伦纽瓦构建了广袤、简洁的厄拉科斯星球,以及庞大的沙虫、飞船。自《降临》开始,维伦纽瓦多次在电影中使用巨大沉默物来凸显世界的宏大以及人类的渺小。谈及喜好巨大沉默物的原因,维伦纽瓦回忆道,他从小生活的村庄对岸矗立着巨大的核电站,在他看来,这些沉默的庞然大物充满神秘感和力量感,于是维伦纽瓦在电影中放大了个人的生命体验。

科幻作品也是电影技术工业化程度的集中展现,但维伦纽瓦和陈思诚都认为需要警惕技术对电影本体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两人也都认为,电影院的观影体验以及附带的社交属性无法被VR等技术替代,未来需要更多能够提供更好观影体验的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