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视帝率领剧组邀总监制再拍《逆天奇案3》,网友反对:别拍了
2024-04-07
更新时间:2024-04-07 19:17:27作者:橙橘网
讨论大师级导演的新片时,人们往往会带着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
如果这位大师级导演粉丝众多,拍出的新片更是拿奖拿到手软,大家在发表看法时就更会慎之又慎。
同一个观众,看包贝尔的电影,两三分钟后觉得难看,立刻便会骂娘,但看大师级导演的电影,发觉影片并不惊艳甚至有些平庸时,第一反应则或许是自省:
我是不是没看懂?
是不是我太过学识浅薄?
难道是我悟性太差,不配看人家的电影?
值得自省的情况并非完全没有,但大多数时候,这种自省都是建立在“权威崇拜”之下的妄自菲薄。
说这些,是因为我今天要聊的电影,正是公认的大师级动画导演宫崎骏的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而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还真就表示没太看懂。
其实,用“新片”二字来形容这部电影,分量是不太够的,更确切地说,如无意外,这就是宫崎骏大师的“封山之作”。刚刚拿到的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大奖,更是让影片又添上了一层光环。
于是,很多观众哪怕是看完电影后觉得没那么好看,也是先责怪自己再怀疑别人。毕竟,那可是宫崎骏。何况,宫崎骏粉丝众多,新片上映,肯定是叫好的多过骂街的,跟着叫好显然比跳出来挑刺更“安全”。
大可不必如此。
哗众取宠当然不可取,但一味“媚神”更毫无意义。
先说我的看法。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当然是一部水准之上的电影,宫崎骏在过往名作中展现过的那些“拿手好戏”,在这部里也都能看到,有足够精彩的单场戏,就整体完成度而言,也配得上老爷子的名望。
但是,相比于老爷子许多名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寓言属性要远大于童话属性,老爷子传道说理的欲望也远大于讲故事的兴趣。
换句话说,既然是封山之作,老爷子就想在作品里多放进去一些元素,把自己想说的话尽可能地多说一些,把自己用一辈子悟出来的那些道理尽可能多讲一些。
如此一来,影片一来会变得更“私人化”,二来也变得更“符号化”,这两变,导致的结果都是对观众不太友好,简单来说,就是不太好懂了。
难懂的电影最有欺骗性。
很多人觉得自己看懂了难懂的电影,为了抬高自己,便会把该片奉为神作,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看不懂而觉得影片太厉害,所谓“不明觉厉”。
难懂和好懂,绝非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重要的是,影片给了你怎样的观感,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和老爷子的许多前作一样,尤其和《千与千寻》相似,《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是通过少男少女“爱丽丝梦游仙境”式的奇幻故事写成长讲人生。
影片最吸引观众的地方,莫过于奇幻世界的搭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配上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造梦大师”宫崎骏总是能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异想世界,这是他纵横江湖几十年的独门绝技,能望其项背的,也只有已经去世的今敏。
还是以《千与千寻》为例。
《千与千寻》胜在化繁为简。复杂的隐喻和奇异的想象都是基于简单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呈现出来的,观众如果愿意,当然可以花时间去解读那些怪物背后的明喻暗喻,但真正动人的还是情感和人物,是白龙和千寻,是无脸男的寂寞。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先天就要比《千与千寻》这样的电影复杂得多。
首先,它有现实底色。影片开场便是东京大火,男主角牧真人的母亲葬身火海,真人随即才和父亲一起离开了东京,和继母生活在一起。
东京大火是怎么回事,稍微懂点二战历史的观众自然都清楚,真人在街头偶遇的日本军人又是些什么人,只看过抗日神剧的观众也都能明白。
厚重的现实感,或者说是历史感,宫崎骏从一开始就铺陈给了观众。
坦白讲,太强的时代色彩并不利于宫崎骏这样的导演来造梦,底色太真实,虚幻的奇境就没那么好让观众进入,道理很简单。
看《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前二十分钟的时候,我联想到最多的是片渊须直的那部《在这世界的角落》,但那部电影是扎扎实实的现实主义题材,平淡地讲了战时一个日本女性的苦难故事,虽然立场多少令人不适,但影片风格和故事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性,值得肯定。
结合真人所处的时代,联系宫崎骏的年龄,我们多少会体会到影片的私人气质。这些年大导演们纷纷喜欢拍“情书”,要么给电影要么给时代,宫崎骏这似乎也是要给自己的成长岁月拍“情书”了。
影片中也有很多信息和宫崎骏的经历暗合。真人在战时离开东京,宫崎骏也曾因战争远迁,真人的父亲是军工企业的领导,宫崎家族在战时也经营过军工企业。
影片里,真人的父亲告诉真人,他可以坐汽车上学,属于特权阶层,现实中,宫崎骏在上学时也因家族的产业过着优渥的生活,享受过战时难得的特权。
但你要说宫崎骏是要给自己拍自传,又差之甚远。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私人性,更体现在思想上,而非故事上。宫崎骏在电影里倾注了很多自己的思考,但并没有投射太多的情感,至少,比起《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母亲形象与宫崎美子本人的高度重合,《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宫崎骏虽然拍的是“救母”故事,情感上却没那么浓烈。
简而言之,影片的符号性太强烈,宫崎骏想做的明喻隐喻太多,故事本身就显得弱了一些,故事弱了,人物自然也就弱了,情感上能使得观众共情的地方,也就少了。
不妨细想,苍鹭男除了有时候充当了插科打诨的工具人作用,角色本身有多立体呢?火美和夏子两个妈妈,又有哪个真能让观众体会到伟大母爱?真人亲妈才去世一年就把继母当亲妈来爱,完全没有从抵触到接受的转变过程,也着实是令我不太理解。
很多人觉得没看懂,未必是没看明白那些隐喻,而是被故事搞得不明所以,甚至没兴趣去了解那些隐喻,原因在于,故事没有真正做到吸引观众,人物也没有让观众足够的代入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能保证一场场单场戏都精彩纷呈,不管是哇啦哇啦升天还是鹦鹉军团逼宫,都让人印象深刻,但连在一起,观众回想起观影过程,除了梦幻二字,却难做他想。
说到那些隐喻,很多人写过了,我无意用较大的篇幅去解读。了解一些日本历史,就能找到对应关系。明治维新前出现的塔是什么?解为黑船没什么不可以,把那些石块解读为西方的科学文明也说得通。
那些鹦鹉的所指则完全不是隐喻了,没有藏着掖着,就差把军国主义写在鹦鹉脸上了,那些鹈鹕,则像是参与了侵略战争的日军,可恨也可怜,无非是野心家的工具。
有意象,就可以解读。电影有多义性,从来都是好事,我从不认为存在“过度解读”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导演留了解读空间,观众就可以思考,用中学生阅读理解参考答案的话说,言之有理即可。
透过那些符号,我们依然能看到宫崎骏清晰的反战意识,我们也能看到宫崎骏试图对日本近现代最重要的那段历史进行反思。
我不认为他是对侵略战争小骂大帮忙,但更不觉得他完全没有野心用作品去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的看法。宫崎骏不是政治家,他无意站队左右,更无心为日本的未来谋求出路,他只是把曾经出现的灾难用自己的方式再推演了一遍,带着年轻的观众去思考一个问题: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真人的选择则代表着宫崎骏的答案。
杀戮带来的伟业,万世一系的血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身边的人,重要的是现实世界里那些特别私人的美好。
即使那个世界充满着恶意,也因为恶意变得满目疮痍,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其实,宫崎骏有太多电影,讲的都是这样的道理。道理本身毫无问题,甚至永远都会让我感动。
只不过这一次,老人家觉得时间不多了,想把道理讲得更清楚一些,于是,没写小说,写了篇论文,就没那么趣味十足,而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