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0-14岁孩子的科学育儿营:每天10分钟,在家帮孩子升免疫/调脾胃/长高个
2024-01-30
更新时间:2024-01-30 21:06:13作者:橙橘网
前阵子婆婆拉住我,说我家5岁多的老二小鱼儿,又“口出惊人”了。
我说咋的了,她说早上我公公和小鱼念叨前一晚上尿床了的事儿,只见小鱼很镇定:
“爷爷,那是昨天的事了,昨天已经过去了,都到今天了,你为什么还要提呢?”
然后今年哈尔滨大火,婆婆带一个朋友去玩,顺便回老家探探亲友。
小鱼就问,“奶奶,你什么时候回来?”
还不知道啊。
小鱼就认真地看了看奶奶,说,“春节是团圆的日子。”
我家老二有时确实有点“超能力”,超出他年龄的情商和能力,好像也没特意教过,他就能用一种很丝滑的、讨人喜欢的方式,把每个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就算想和他生气,也不太容易生得起来。
有次搞笑了,我爸我妈来我家,据说因为个什么事儿吵吵起来了。
3、4岁的小鱼儿,居然皱起眉、懂得走上去拉架、分开来挨个劝,给姥姥姥爷整不会了。不吵了。
相比之下,老大则是各种精准地踩在我知道或不知道的“雷点”上:
她的脾气有时来的莫名其妙,经常给我一种“咋的你了你就生气”的感觉;
她看起来不太懂得“察言观色”这一套,通常都是有情绪了要大人来安抚她;
她想要什么被拒绝了、或是被批评了,眼泪来的也是真快,还不能和她讲太多的道理或是置气。
你刚,她比你还刚,你说这事儿不对啊你还哭上了,她捂上耳朵,你软下来,她慢慢也就没气了……
你说都是我生的两个娃,风格咋这么不一样。
但其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的学习和觉察,我明白,这俩孩子,都是我的镜子,照见的,也都是我:
小鱼儿更像是小时候的我,也会不自觉地当一个擅长平衡各种关系的小大人儿,大人有矛盾了就冲上前,仿佛扛着什么“家庭和谐”的使命似的。
小叶子呢,则更像是我小时候没能活出来、却羡慕不已的相反面:
我是小的,你们是大的,不是我来照顾你们,是你们来照顾我。
面对大人的反应、冲突,她也不是不在乎,但应对策略是更“孩子式”的:
一个孩子能做些什么呢?做不了啥。所以大人就搞好自己的事啊,我不掺和。
我清楚记得,7岁时候我去到一个同学家,看着同学爸妈在我们面前争吵起来,这个同学和我站在角落围观,我坐立不安,急死了,心想她怎么还不上去劝劝?
但同学就是定在原地,还笑嘻嘻地看看我、看看正在吵架的父母,真的很轻松的样子,好像对她而言,这件事从来和她无关——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哦,原来不是每个孩子在父母吵架时,都要冲上去让他们不再吵、和好的呀?
我的三观着实有点受到冲击。
所以也不难预见,在我家这两个孩子当中,谁会更容易成为我的“难题”和“挑战”、谁总能给我治愈和能量。
但时间长了,我明白,看待事情并不总是一个角度,两个孩子各自也有他们相反的部分,合起来,就是完整的我自己。
他们通过他们截然不同的模式,在唤醒我,去看见、抱抱那个曾经的、一心救火已经忘记了压抑了害怕的小女孩,我的内在小孩。
一方面,我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很善良很看重和谐的孩子;
一方面,我也可以纯粹去做个孩子,安全地发着我的脾气,相信父母有能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不必什么都操心。
两者都是我,都是完整的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不去看见相反的部分,或者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我就会明显战队、去宣布他们谁才是对的、谁才是错的,并且频繁地想要去纠正那个“错”了的孩子。
但其实他们都是对的,当我内在不再冲突,能够同时接纳“懂事、不懂事”“操心、不操心”都是我,他们渐渐地也会彼此融合。
因为我就不再会下意识地“表扬”弟弟、“批评”姐姐,而是看见:
弟弟也可以多发发脾气,任性一些;姐姐也无需去证明去试探去争取,她就是有发脾气的权利的,那么这个“剧情”,也可以慢慢淡下来。
最近我和很多家庭聊,往深了觉察,都有和我相似的体验。不妨去看看,在你的家里:
你的哪个孩子、或者说孩子的哪些事,更容易勾起你的情绪?
你会容易“偏向”喜欢谁、讨厌谁;喜欢哪个部分、讨厌哪个部分吗?
别去“卷”孩子了,每个孩子在潜意识里都会无比忠诚于父母,用尽他们的全力来为咱们“送信”。
收下他们,透过情绪、感受去觉察它们,孩子也就完成了这部分任务,能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能量,用来发展自己了。
这也是来自我们生命的一份邀请,在当年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回应的那部分,现在要慢慢向它们打开了。
欢迎我们内在不同年龄的内在小孩回家,带着爱、慈悲、力量,成为自己的“再生父母”。
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其实就是看见跟疗愈自己,让孩子在孩子的年龄做孩子,让成人在成人的状态下做父母。
不过别着急、别对自己太暴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已经走上了回家的路。一起相互陪伴成长吧:)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