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3-17 20:02:08作者:未知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同时又包括被收买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其是通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的职务活动的侵害,来实现其对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的侵害的。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正往依法执行解救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务范围内实施解救工作,以使被收买的妇女、儿童摆脱他人的非法控制,解除其与买主关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本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对被拐卖、绑 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解救工作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执行。从实践中看,解救人员主要是公安人员、妇联组织工作人员、人民政府部门、村乡干部等,也包括受解救机关委托协助执行解救公务的人员,如受聘为解救工作开车的司机、带路群众等。

(2)必须是依法执行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的是受家庭成员虐待的妇女、儿童,而不是被收买来的妇女、儿童,不构成此罪的犯罪对象。另外执行解救公务必须是依法进行。如解救人员以胡乱抓人、殴打他人方式解救遭到群众阻碍,不宜以本罪论处,对阻碍者宜做行政处罚。

(3)必须是正在执行解救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谓“正在执行”是指解救工作已经开始尚未结束的过程之中。如行为人对曾经执行过解救职责的公安人员不满,看见该公安人员路过,纠集多人围攻谩骂该公安人员。这公安人员就不是正在执行解救公务。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聚众阻碍,是指有预谋、有组织、有领导地纠集多人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根据实践经验,只要纠集三人以上阻碍解救工作的进行,就应当认为是聚众,构成本罪,行为人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具体行为多种多样。有的是组织、指挥多人以暴力方式侵害执行解救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有的是砸毁、扣押解救用的车辆、器械;有的是组织、指挥众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围截、干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工作,等等。无论具体行为方式如何,只要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是行为犯,不是结果犯。根据本条规定,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即构成本罪。至于解救活动是否因阻碍而中止,被收买的妇女、儿童是否被解救,均不影响本罪既遂状态的成立。实践中应根据这一精神,正确认定行为人的犯罪形态,以做到罚当其罪。

在现实生活当中,拐卖儿童妇女的行为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对于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有解救的义务,如果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话,那么也是构成犯罪的。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您推荐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的主体构成要件主要有4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包括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进行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公务活动,也包括了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2024-03-17 20:02

改编作品的著作权授权协议满足哪些条件才有效

改编作品著作权授权协议的生效条件是,授权人和被授权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授权协议书中的条款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授权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一般在授权协议书中要写清楚授权内容,授权期限

2024-03-17 20:01

农村宅基地征收补偿,面积该如何认定?

其一,严格落实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其二,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

2024-03-17 20:01

企业转让著作权如何交税?(企业转让著作权如何交税的)

涉及到著作权的转让,一般来说交处的税费是根据收入来进行计算,如果收入不超过4000元,就缴纳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则,缴纳20%的税款,如果是属于个人的话,则按照个人所得税来进行缴纳。

2024-03-17 20:01

律师提醒:征收拆迁不仅要合法,还需合理!

拆迁补偿及其方案合理了,自然不会太过于偏离合法化。农民在还企及不到拆迁合法的高度上的时候,可以去衡量和要求复议审查拆迁的合理性。

2024-03-17 20:01

政府违法征收、强拆该当何罪?在明律师告诉你……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2024-03-17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