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婆打借条算是夫妻债务吗?

更新时间:2024-03-18 23:08:24作者:未知

给公婆打借条算是夫妻债务吗?

一、给公婆打借条算是夫妻债务吗?

1、给公婆打借条不一定算是夫妻债务,若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借的钱,以及男方在借条上也签字了的情形就属于共同债务。

根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2、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具体标准

(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法律准许夫妻双方对财产的所有关系进行约定,也包括对债务的负担进行约定,双方约定归个人负担的债务,为个人债务。约定个人债务,可以与财产所有的约定一并约定,也可以单独就个人债务进行约定。举债时没有夫妻的共同约定,但是举债之后对方配偶追认是夫妻共同债务的,也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包括为保持配偶或其子女的生活产生的债务,为了履行配偶双方或一方的生活保持义务产生的债务,其他根据配偶一方或债权人的请求确认为具有此等性质的债务。例如,购置家庭生活用品、修缮房屋、支付家庭生活开支、夫妻一方或双方乃至子女治疗疾病、生产经营,以及其他生活必需而负的债务。为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夫妻双方同意而资助亲朋所负债务,亦为夫妻共同债务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五)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六)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七)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八)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九)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十)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此外,如果夫妻约定财产各自所有,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借款,同时债权人知道夫妻有此约定的,债务属一方个人债务;若债权人不知情,则仍享有对夫妻二人的债务追索权。

女方可以向男方的父母提出借款请求,在实际借到钱后,此笔债务可能会被认定为是女方的个人债务、或男女双方的共同债务。为了减少之后发生纠纷的概率,公婆在将钱借出去之前,可以先通过询问男方等方式确定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债务。

为您推荐

给公婆打借条算是夫妻债务吗?

给公婆打借条不一定算是夫妻债务,如果男方在借条上也签了字,那么债务当然会被人认定为是共同债务。对于借条上只有女方签字的情形,女方若是能够证明借到的钱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那么此笔债务也属于共同债务。

2024-03-18 23:08

向他人出具借条后果是怎样的,向他人出具借条后果是怎样的案例

向他人出具借条并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法律后果,借条本身证明的就是借贷关系,正常情况下跟别人借钱的才要写借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借条通常应该是书面形式,在借条中要写清楚借款人出借人的基本信

2024-03-18 23:08

职务侵占与侵权责任法有关系吗?

虽然侵权责任法已经失效了,但是职务侵占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适用于刑法的相关规定,与侵权责任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构成职务侵占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对象是非国有企业或公司。

2024-03-18 23:07

法院出的借条如何书写?(法院出的借条如何书写有效)

法院出的借条的书写是应当包括: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借款的金额以及归还的期限等。借条是民间借贷关系凭证,其基础法律关系就是民间借贷。通俗地说,就是借款人给出借人出具的借款凭证。而欠条是以金钱为给付

2024-03-18 23:07

侵权责任法提供劳务一方受到伤害怎么办?

《侵权责任法》目前已经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民法典》。提供劳务一方受到伤害应当是由侵权人以及雇佣者承担相关的损失赔偿的责任,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法律当中对于这样的一种行为,是属于提供劳务过程当中所产生的

2024-03-18 23:07

租赁经营损失可否适用侵权责任法?

租赁经营损失是不可以适用《民法典》的。在当前市场主体违约情形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违约行为通常导致可得利益损失。根据交易的性质、合同的目的等因素,可得利益损失主要分为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

2024-03-18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