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公民与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24-03-30 20:14:51作者:未知

民法总则公民与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一、《民法总则》公民与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随着《民法典》颁布,《民法总则》已废止。

二者的法律角度是不一样的。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其产生来看,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

自然人定义:

①“法人”的对称。基于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在我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义。

②与“社会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脱离母体后,还没有经历社会化过程的人。只具有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

二、自然人与单位是否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为人具有这两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殊身份。

年龄

行为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只对部分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4、75周岁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周岁,而不予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以上规定体现对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为主的精神。

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这个概念比法人更为广泛,除法人以外还包括非法人团体。虽然单位一词在以往我国社会生活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甚至是一个使用率极高的用语,但严格地说它不是一个法律用语。也就是说,单位一词并无确切的法律涵义。根据规定,单位犯罪这一概念中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也就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公民主要是和人民进行区分,公民只要是我国国籍的,都是我国公民,但是自然人就是指一个人,他从出生就开始成为了自然人,而他的民事权利也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有了,自然人主要是在民事法律上用来区别和法人的关系的。法人代表一定是自然人,但自然人不一定是法人。

为您推荐

民法总则公民与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公民和自然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公民是与人民相对的,它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待的,如果是自然人,那么他是区分自然人和法人,是从民事主体的地位来看待的。我国的公民只要是由我国国籍,那么都是属于我国公民。

2024-03-30 20:14

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如何分 婚后财产离婚后如何分配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夫妻在离婚以后对于分割的共同财产如果出现后悔的情况,那么是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重新分割财产的。或者是如果在离婚后发现对方有的共同,也是可以重新申请分割共同财产的。

2024-03-30 20:14

离婚财产分配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吗?

离婚财产分配协议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在对共同的财产进行分配方式达成一致意见之后,需要签署一份离婚财产分配协议书,并且双方对内容进行明确的确认之后进行签字,签字后方具备法律效力。

2024-03-30 20:14

男女双方协议离婚房产怎么分配

协议离婚房产先由男女双方私下协商处理,如果双方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处理,一般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各自一半,房产属于一方婚前个人财产的就不用进行分割,归一方所有。

2024-03-30 20:14

离婚财产是怎么分配的?,离婚财产是怎么分配的

离婚财产的分配方式是:如果双方在婚前签署过婚前协议的,需要按照婚前协议中的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签署婚前协议的,需要就财产分割的问题进行协商,协商无效的需要向当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处理。

2024-03-30 20:13

和军人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和军人离婚财产咋分

和军人进行离婚的时候,在财产分配的时候可以选择协议或者是诉讼的方式进行分配,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军人职务的特殊性,因此许多费用都是属于军人的个人财产,比如说伤亡保险金以及商场补助金等,这些都是属于个人

2024-03-3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