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罪一般怎么判?(妨害公务罪怎么定罪)

更新时间:2024-04-23 23:14:07作者:佚名

妨害公务罪一般怎么判?(妨害公务罪怎么定罪)

一、妨害公务罪一般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妨害公务罪轻微伤得不到谅解怎么办?

涉嫌妨碍公务罪致警察轻伤得不到谅解的,依法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如果取得警察谅解的,则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适当从轻处罚,具体的刑期需要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被告人的认罪悔罪表现、有无赔偿等实际情况来判决。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应属于以非暴力或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1)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安全公务时,出示证件依法查验人的身份证明,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询问有关情况,行为人拒绝提交身份证明,提供有关情况的(明知他人有间谍 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情况、收集证据时,拒绝提供的除外,其行为巳构成独立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不再以该罪论处);

(2)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依法要进入有关场所,进入限制进人的有关地区、场所、单位,或查看、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行为人却予以拒绝的;

(3)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的情况下,出示证件要求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到交通阻碍,要求优先通行,行为人拒绝允许的;

(4)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必要时,可优先使用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行为人却予以阻挠甚或故意刁难的;

(5)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要对组织或个人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进行查验,行为人拒不允许的;

(6)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请海关、边防等检查人员对有关人员和资料、器材查检,有关检查机关应当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等等。

从法条规定来看,刑法对妨害公务罪的表述仅限于“以暴力、威胁方法”,并无“等方法”“其他手段”“其他方法”的表述。同时,将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扩张解释为“软暴力”等无形力也明显超出社会公众对暴力所能理解的含义,显然对被告人不利。

为您推荐

妨害公务罪一般怎么判?(妨害公务罪怎么定罪)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23 23:14

起诉申请离婚需要什么材料(离婚需起诉申请材料怎么写)

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审核完即归还原告。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和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具体在开庭时提交也可。4有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子

2024-04-23 23:13

一方在婚内出轨可以判重婚罪吗

不一定。针对婚内出轨行为而言,其是否构成重婚罪要看其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出轨一方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2、出轨一方与婚外异性又领取了结婚证,或是虽未领取结婚证但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长期居住生

2024-04-23 23:13

法律上怎样处理这个重婚罪,重婚罪的处理

犯重婚罪的,民事处罚是需要赔偿无过错方遭受的损害,刑事处罚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将重婚罪界定为刑事犯罪,通过刑事处罚来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2024-04-23 23:13

聚众哄抢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1、必须达到数额较大;2、必须有情节严重的行为;3、必须是哄抢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人。根据四川省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5000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是指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

2024-04-23 23:13

离婚财产一定得平分吗?,离婚一定要财产平分吗

一般情况下,夫妻离婚时财产会平分。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协议财产分割事宜:按照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活、方便生活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给予经济补偿原则;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2024-04-23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