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微博网友造谣的程序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4-28 17:09:37作者:佚名

起诉微博网友造谣的程序是什么?

一、起诉微博网友造谣的程序是什么?

1、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6、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二、《民事诉讼法》对于起诉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对于起诉的具体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上述法律中规定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处理的,特别是对于有关起诉的相关程序,是需要基于实际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进行认定的,如果对相关事项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

为您推荐

起诉微博网友造谣的程序是什么?

起诉微博网友造谣的程序是:提交起诉状、提交证据、立案审查、交纳费用、法院审理等,对于起诉的具体情况,是需要根据微博造谣的实际情况和造成的后果来进行处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2024-04-28 17:09

微博上造谣侵权是否构成犯罪?

微博上造谣给他人造成侵害的是,是有可能构成犯罪的。如果通过网络拆除谣言,认定有没有构成诽谤罪,要视谣言的情节而定。符合诽谤罪认定标准的,可以认定为诽谤罪,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2024-04-28 17:09

微博里怎么样才算造谣? 在微博上造谣

微博里要认定为造谣,一般对于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是所存在的转发率要达到500以上,那么就可以认定为造谣;已构成情节严重的后果,那么就可以按诽谤罪来进行处罚。

2024-04-28 17:09

面对造谣微博怎么处理?,在微博上造谣

在面对微博造谣可以进行投诉或者报案处理,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可以构成诽谤罪。微博造谣是指用不实言论,故意捏造并且散布虚假言论攻击他人诽谤他人,并给他人带来一定后果的行为。

2024-04-28 17:08

2022冒名顶替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冒名顶替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冒名顶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期徒刑的时间。在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中,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4-04-28 17:08

冒名顶替罪签字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冒名顶替罪签字的处罚标准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犯罪分子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下可以基于实际的违法犯罪事实来判决处理。

2024-04-28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