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能交易的二手房类型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25 15:03:20作者:未知

2022年不能交易的二手房类型有哪些?

2022年不能交易的二手房类型有哪些?

二手房买卖市场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也是很火热的一种交易现象。有些二手房也是国家明确规定了不能上市交易的。那么,2016年不能交易的二手房类型有哪些?国家对于二手房不能交易的类型有哪些规定?

不能上市交易的12种二手房房产类型有:

1、不能上市交易的二手房为:

2、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

3、只取得使用权的房屋,如房屋管理局直管公房;

4、鉴定为危房的房屋;以标准价购买,尚未按成本价补足剩余价款,向全产权过渡的房屋;

5、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兴建的房屋;

6、已经被列入拆迁公告范围的房屋;

7、所有权共有的房屋,其他共有人不同意出售的房屋;

8、所有权有纠纷的房屋;

9、已经抵押,并且未经抵押人书面同意的房屋;

10、依法被查封、扣押或者依法以其他形式限制权属转移的房屋;

11、房屋已出租他人,出卖人未按规定通知承租人,侵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等权益的;

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二手房买卖合同签订的注意:

1、过户时间要明确,买房人最在乎的某过于什么时间房屋最终属于我,因此约定过户时间是合同中较重要的条款之一,买方慎重的签订准确的时限。

2、卖房单方违约——不卖了或拖延时间不配合过户要承担的责任需在合同里写明,即买房可以得到的经济赔偿。

3、交易最后进入物业交割阶段,需房屋交付条款里约定的以何时何地点作为水、电、煤气、物业、供暖等各项费用的交接时间,同时如果是公房交易,对于物业、供暖等费用的缴纳时间和标准,原房主所在单位是否有些历史要求或改变,买方需改签协议时卖房应做出的配合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从而达到维护买房利益的目的。

二手房交易的风险防范:

1、购房人在与二手房房主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提前考虑房价上涨等因素可能带来的隐患,约定好违约赔偿责任,并在能够办理过户手续时,尽快办理,避免对方反悔。

2、买房人在买房前要充分了解房屋买卖需要的各种手续,最好选择专业人士提供法律意见,再慎重签订合同。

3、买房人应在签订买房合同时,让对方提供确保有权处分所售房屋的证明或夫妻等其他共有人同意处分的证明。

4、二手房买卖双方在交易时应当选择正规中介机构,并对双方商定的内容以书面形式约定好。

5、为了了解所购房屋的真实情况,购房者应在购房前向物业、邻居、开发商了解情况,最好到现场看房,并对出现质量问题如何承担责任等内容做出书面约定。

6、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所建房屋不能上市交易,建议城镇居民不要购买这类房屋,此种房屋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律师提醒:

由于二手房买卖牵涉到的社会关系或者相关手续的办理要比一手房要稍微复杂,因此,无论是二手房的买家或者卖家都应注意当地政府对二手房所做出的一些政策调整措施,比如,对二手房不能上市交易的12种规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免受损失。


为您推荐

2022年不能交易的二手房类型有哪些?

1不能上市交易的二手房2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3只取得使用权的房屋,如房屋管理局直管公房;4鉴定为危房的房屋;以标准价购买,尚未按成本价补足剩余价款,向全产权过渡的房屋;5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兴建

2023-07-25 15:03

赠与房产需要缴纳房产税的种类有哪些?

受赠人应当缴纳:住房:80元/套或非住房550元/证,手续费:住房3元/平方米、非住房5元/平方米,印花税:0.5‰+5元/证,契税:3%,土地收益金:1%。赠与人:手续费:住房3元/平方米

2023-07-25 15:03

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盗窃2千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

1、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2、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

2023-07-25 15:03

2022年最新劳动仲裁管辖制度(2022年最新劳动仲裁管辖制度是什么)

1、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2、规定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

2023-07-25 15:03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什么情况下能申请取保候审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023-07-25 15:03

哪些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管理范围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

2023-07-25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