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做加盟的茶颜悦色再被传赴港IPO,回应了
2024-03-16
更新时间:2024-03-16 01:02:10作者:橙橘网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牛肉干
近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其中,就包括低空经济。
来源: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如此重大的政策利好刺激下,低空经济概念股持续火爆。
3月12日,中信海直(000099)、宗申动力(001696)等概念股纷纷涨停。
截至2024年3月12日
但其实,低空经济这个概念并不是政府第一次提出。对企业而言,也不是穿个低空经济的马甲,就能产生质的飞跃。
一、通航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按照定义,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通俗点说,就是利用低空飞行产品,开发探索多种应用场景。
其中,低空飞行产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以及备受关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等。
应用场景包括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海上石油等传统作业、以及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新型消费需求。
其实早在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就曾被写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中。也就是说,政策方向早就明确了。时隔三年再拿出来炒概念,未免有点冷饭热炒的嫌疑。
来源:经济日报
那么抛开概念炒作不谈,低空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到底怎么样?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经济形态(所谓通用航空,即民用航空中,剔除运输航空之外的所有部分)。参考美国市场,通用航空是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2019年通航产业为美国创造约247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超万亿人民币)。
不过,我国通航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2年美国通用飞机保有量约为21.3万架,约占全球48%。而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只有3186架(数据来源:华创证券)。
当然,这也正说明我国通航产业有巨大成长空间。但反过来,不知大家可否想过,我国通航市场为何仍处于起步阶段?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产业发展?
二、下游市场,依赖传统作业
以上这个问题,或可从中信海直的收入结构上找找答案。
中信海直是我国通航市场龙头,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截至2023年6月,中信海直拥有直升机89架和3架无人机,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民用直升机机队。
然而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海直总收入规模只有14.08亿。按此推算,行业龙头全年收入不到20亿。
进一步来看,中信海直主要业务是海上石油服务,中海油是第一大客户。2022年,来自中海油收入占比67.8%。
而根据2018数据,美国通用航空主要应用用途(从飞机数量看),68%用于个人休闲、13%用于商务、8%用于教学训练,3%用于空中租车(Air-Taxi),这四项占比达到了91%。
来源:华创证券
也就是说,美国的万亿通航产业,主力市场是个人消费。而中信海直,这个亚洲地区最大的民用直升机机队,近7成收入来源于海上石油作业。
所以,在终端消费结构改变之前,过于乐观的对标美国的万亿市场,是否有些盲目了?
而消费结构的改变,绝非一蹴而就的。
其背后,需要有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人员的支撑;需要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甚至需要解决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
比如,低空经济时代,外卖从天而降,被描绘成了一种美好期待。但就当下而言,外卖、物流行业承接了大部分失业群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部分人何去何从?
三、成长受限,营收利润双降
就当下而言,与其畅想未来,还不如看看企业业绩到底怎么样?
1►中信海直,小富即安
如前所说,中信海直以海上石油服务为核心,整体收入规模不大,但也算得上是小富即安。
不过,过于依赖中海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成长性有限。
2021、2022、2023Q3,中信海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85%、6.98%、7.97%,均在10%以下。扣非净利润也基本稳定在2亿元左右,个别年份可能更低。
来源:同花顺-中信海直
第二,应收账款周转较慢。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信海直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10.21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已达192.39天。
2►宗申动力,勉强贴标签
至于宗申动力,打上低空经济的标签,其实有些勉强。
宗申动力主要产品是小型热动力机械产品及部分终端产品,包括发动机及配件;通用汽油机、耕作机、割草机、水泵机组、汽油发电机组等整机及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
从这个产品范围,实在看不出和低空经济有什么关系。而且2023年前三季度,宗申动力营收、利润双降,主业基本找不到亮点。
来源:同花顺-宗申动力
不过,据财报介绍,近年来宗申动力坚持外延式发展,重点加大了在“航空动力、新能源、高端零部件”等产业的拓展力度。所以现在的宗申动力,不仅有低空经济,而且还有新能源、高端零部件概念。
那么到底发展的怎么样?
宗申动力从事航空动力业务的主体,是控股子公司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宗申航发公司”),主要为旋翼、固定翼的通航飞机和无人机等航空飞行器提供动力装备。
2023年上半年,宗申航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3.49万,仅占宗申动力总营收1.1%。另外实现净利润-1072.88万。也就是说,4000多万的收入,净亏损1000多万。
来源:宗申动力2023年半年报
出于好奇,笔者又查了一下宗申动力拓展新能源业务的成绩,然而并没有找到。因为从事新能源业务的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并不在财报披露的重要子公司清单内,其经营情况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宗申动力披露的四家重要非全资子公司,除宗申航发公司外,另外三家一个是小贷公司、一个是保理公司、一个是融资租赁公司,全都是脱实向虚的金融公司。
宗申动力这跨界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而截至撰稿(2024年3月14日),无论是勉强蹭上概念的宗申动力,还是小富即安的中信海直,股价都出现了明显回落。显然低空经济这场戏,在二级市场上根本唱不了多久。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