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郝少林:用发明家思维做教育,学习也能让人上瘾

更新时间:2024-03-28 18:21:00作者:橙橘网

封面人物 | 郝少林:用发明家思维做教育,学习也能让人上瘾


本刊编辑部

本文共92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郝少林做过许多事:

做工程师,他研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参与设计全市继续教育工作,做到了全省第一;

组织教师培训,在七年里培训了十几万名老师;

办学校,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已开办超过三十所分校。

做教育直播,他三个月积累了数万活跃粉丝。

抛开诸多荣誉、光环、头衔,

郝少林最自豪的,

还是创建了“学习力课程体系”。

这套指向终身学习的课程,

以发明家思维重构学习体系,

已惠及数万名学生。

他说:

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自己终身学习,劝人终身学习。


——原文首发于《当代教育家》杂志

202311期·封面人物

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临川学校国际部校长 郝少林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不是权力,而是魅力。那您怎么做到有魅力?首先您做啥事都要靠谱,才能对孩子有公信力,才能说服孩子。如果您做一件事就成一件事,孩子对您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小学生写作要先学会用笔说话,从写‘烂作文’开始,不要求好,只要求写。写作文有三个层次,第一语言流畅,第二简洁,第三才是文采。孩子写不流畅,我们就不要求审题立意、好词好句。先把孩子的‘话匣子’打开,无比重要。”

直播镜头前的郝少林侃侃而谈,慢条斯理地分享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屏幕的另一端,家长、老师们纷纷刷着弹幕,热烈响应。

直播平台上,郝少林是拥有近五万活跃粉丝的教育主播,他每周播五天,每天讲三小时。开播三个月,郝少林已经俨然专业主播,直播小团队实现了收支平衡。

屏幕之外,郝少林是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国际部校长,十余年间,在国内先后创办了三十余所学校。

为什么这样一位教育集团的掌门人,“跨界”做起了教育主播?

郝少林说:“我是以‘发明家思维’来做教育的,我不做没有创新性的工作,教育理念传播需要创新。”

让我们从他的成长经历聊起。


“发明家”办学


“学习本身是可以上瘾的,但为什么有人就没上瘾呢?”这个问题困扰了郝少林好多年。

他也的确有理由困惑。

学生时代,郝少林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198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分配到牡丹江一家国企,负责产品研发。

在工厂里,郝少林自学编程和英语,研读国外技术资料,边学边做。为了吃透理论,改良程序,他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做研究。在郝少林看来,学习是件让人着迷的、很有成就感的活动。工作第二年,他主持设计的液面回声仪投用,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业务过硬,创新成果突出,郝少林25岁就当选技术副厂长。

“搞发明其实挺简单——不会就去学,学了就试错,错了就改进。”郝少林后来称这种模式为“发明家思维”。

带着这种发明家思维,郝少林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牡丹江人事局继续教育中心,很快又做出了成绩。不到两年,牡丹江继续教育工作跃居全省第一。他又被调往新成立的市招商办,负责全市招商引资项目。

春风得意之际,郝少林辞职了。因为他想搞明白“为什么有人不爱学习”。

负责继续教育工作期间,郝少林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学员。来上课、培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来刷学时、混职称的,对于学习本身毫无兴趣。随着女儿郝煜长大,郝少林也接触到了更多中小学生,发现许多人从小就没体验过学习的乐趣。

他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让更多人享受学习的快乐?”

2003年,郝少林辞职进京,将发明家的触角伸向了基础教育界,希望找到让人快乐学习的密码。在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他开启了全国性的教育实验、教师培训。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主持了高效阅读、幼小衔接、学习力培养等多个课题实验,转化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培训了十多万名中小学教师。

“那段时间我有两个发现,”郝少林说,“教育学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的一系列创新,最终都是为了切近教育的本质。同时,教育也是项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创新常常受到教育之外的干扰,教师培训的效果难以持久。所以,与其零星地培训各地老师,不如办一所学校,系统性地推广我们的课程体系、办学模式。”

郝少林是个坚定的行动派,很快开始考察场地,商谈办学细节,寻求支持。

那时有人质疑他:“郝老师,您完全没有运营学校的经验,哪里来的勇气做校长呢?”

郝少林微笑着解释:“我设计出国产液面回声仪之前,谁有做回声仪的经验?我在招商办工作时,市政府谁懂得招商细节?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不是死守过去的经验,而是基于现有能力的创新创造。我们要做创新教育,就要有发明家的能力与勇气。”

许多人仍不理解,但有一个人听进去了,他叫梁勇。梁勇25岁即获评省级教学能手,时任北京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理想教育的追寻者。两人相见恨晚,梁校长支持郝少林创办一所新学校。

2012年,北京顺义区新京华实验学校正式招生,发展迅猛,好评如潮。三年后,梁勇辞去原职,与郝少林共同创办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今天,新学道已经生长为覆盖十多个省市,举办过三十余所学校的大型教育集团。

郝少林“发明家办学”有何成功秘诀?新学道的“道”在何处?


学习力课程: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一角

2015年,新学道在河南举办了全国现场会,广邀各地教育局长、校长观摩。小学生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经典、新概念英语背诵,请来宾们参观学校日常的武术课程、数学建模课程。丰富的课程设计、扎实的学术含量,以及孩子们旺盛的精气神,引得嘉宾们赞叹不已。

不过也有细心的校长发现:“怎么每场展示,都是这些学生啊?是不是你们精心选了几十个学生来表演的?”

郝少林笑了:“这个校区刚刚创办不到一年,只有这么多学生。如果能背几千字经典诗文、记诵几十篇经典英语课文就算表演,那我们这儿人人都能表演。”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还有一场特殊的“表演”,一位怯生生的孩子站在台上,为全体来宾展示《新概念英语》前两册的全部课文背诵。这位小张同学看似胆怯,可一旦进入文章中,立马神采飞扬,他邀请嘉宾任意抽查,口音纯正,背诵如流。

后来,郝少林才解释单独安排小张展示的原因。这个男孩儿有一些社会交往障 碍,入学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极少跟老师同学沟通。但新学道的中英文经典课程,为小张打开了一扇窗,他颇具语言天赋,进展迅速,渐渐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由此交到了朋友,症状也逐渐改善。

点亮小张的,当然不是两本《新概念英语》这么简单,背后是郝少林在北京新学道搭建起的“学习力课程体系”

学习能力是这套课程的核心。在多年的教育观察中,郝少林找到了“为什么有人不爱学习”的答案。他发现,厌学的关键原因不是兴趣不足、学习内容艰深、专注力不够,而是学习能力缺失。


郝少林说:“学习能力就像游泳技术。蛙泳、仰泳、自由泳这些‘学科’不是关键,百米赛道或是横渡江河这些‘考场’也不重要,关键在于学生要真的会游泳。熟悉水性的孩子,不论是在中高考的游泳池里,还是在雅思、托福考试的池塘里,或是真实情境的江河湖海里,都能游得轻松自如。这就是我们希望培养的终身学习者。”

郝少林把基本的学习能力分为“读、写、算、记”四大类,又用了十年时间,搭建起一套指向学习力的课程体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学习力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的丰富发展。比如小学段,新学道的各小学上午学语数英、下午学音体美,每天额外开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周至少三节武术课,加上晨练和大课间,学生每天运动量不少于90分钟。许多校区还将书法也纳入了必修课,另外还有丰富自由的社团课程作为补充。

学习力课程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视经典积累和功夫训练。小学生普遍每年能记诵一万字国学经典,六年下来阅读近千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类著作;英语则以《新概念英语》和原版绘本、名著贯穿始终。郝少林认为,阅读、记诵指向的海量输入、高效理解能力,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所以他在小学阶段设计了大量游戏、活动和比赛,引导孩子们以轻松的心态完成“原始积累”,也给学习能力奠基。

随着学段升高,课程中能力训练、知识建构的轨迹逐渐清晰,个性化教学比重也慢慢上升。笔者在北京临川学校国际部访谈时,中小学老师们表示:“我们从小学中段开始分两层教学,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进度。我们的课堂是培养思维的课堂,不是灌输考点的课堂。”

数学老师高淑湘,一个人教整个初中部的数学。她能带学生两年“通关”初中数学,秘诀就在于重构课程。高淑湘把课程标准梳理成代数、几何、数形结合三条线索,每个部分都有内在的学习逻辑。在高淑湘看来,教材只是数学逻辑的载体,而非数学世界的全部。“我的课堂会给最慢的学生兜底,游刃有余的学生可以沿着课程线索深入。这种课程模式高度强调自主研究,学生会超越考试,超越记忆性的学习。在掌握数学世界规律的过程中,他们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享受学习的乐趣。”高淑湘说。


这套课程还有逻辑自洽的评价体系。除了教、学、评一致的评价工具外,新学道还有更上位的“三比原则”——自己和自己比,这次和上次比,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就值得称赞。“我们对老师强调‘高标准,低要求’。‘包教不包会’,学生没学会,谁也别着急,老师接着教、学生接着学就是了。”郝少林说。

学习力课程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某次考试不理想,但一定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学习力的支撑,取得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初中转来的男生小郑,在传统学校,他早早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考不好,也不爱学。到北京新学道的前几周,他居然有点“不适应”——老师并不批评他学得慢,也不揪着他刷题,而是每天问他:“今天学得开心吗”?小郑起初还有点抗拒,但慢慢发现,如果不考虑刷题和考试,自己挺喜欢学习的,尤其是之前头痛的数学。而学习力课程又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工具、路径,小郑找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发现自己“简直是个数学天才”,于是奋起直追。

小郑的一位老师诚恳地说:“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才,但世界上大多数事情也没到拼天赋的程度。对于每一位‘小郑’而言,相信天赋比拥有天赋更重要,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更重要。”


好老师也是好“教练”


“你教师生涯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新学道北京临川学校的“心力成长工作坊”上,主持人公海燕抛出问题。

“带班以来,孩子们都挺喜欢我的,家长也非常信任我。”一位年轻老师说。

“太令人佩服了!你觉得自己做对了哪些事情?”

“我会跟孩子们交朋友,会及时、坦诚地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情况。有时与家长产生分歧,我也会如实地、温和地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我还会……”

“这些做法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应该是我尊重孩子,尊重每个家庭吧?”

“还有呢?尊重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知道了!关键是经营一种良好的教育关系!”

“那么,从你的角度看,建立好的教育关系应当遵循哪几点原则?”

“心力成长工作坊”是北京新学道的教师发展探索。它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带老师们回溯问题的本源,提炼系统性经验,再反哺教学实践。

资深教师公海燕在主持工作坊时,常常从老师们的“高光时刻”或“至暗时刻”入手,通过一系列情感共鸣、追问与讨论,找到问题核心,再衍生出可操作的经验,惠及更多班级。

比如有的老师观察到,家庭作业成为家庭矛盾、师生矛盾的导火索,而不是润滑剂,引发不少人共鸣。公海燕就引导大家通过阅读、研讨分析问题,尝试分层分类、针对学生的优势智能布置作业,由此衍生出一场“新学道作业革命”。就这样,在工作坊里,老师们的高光时刻、职业倦怠、精神内耗,都成了课题研究的种子,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郝少林办学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教练型教师”。他有过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对于如何批量生产学科考试专家再清楚不过。“如果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能力,而非训练考试专家的能力。”郝少林说。

温喆是临川学校国际部的小学课程负责人,也是2012年开始追随郝少林的第一批老师。她回忆,郝校长除了每天培训,还常常来各班听课教研指导,“比如某节课郝校长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标记我用于讲授的时间段,再拆开分析,哪一部分是低效教学,哪一部分是有效教学。他听其他学科、其他环节的课也是这样的,很少纠结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关注教学行为本身。”温喆说。

在强调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的学习力课程体系下,老师更像是“学习的教练”。

在北京新学道工作六年的逯晓慧看来,自己首先是英语学习引导者,其次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还承担了一点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最后才是英文知识的传授者。

在北京新学道国际部,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分层教学,主要学习资源是《新概念英语》和英文原版书。老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再用过程管理表等工具分解任务。比如学新概念英语课文,学生自主听原版录音,背诵经典篇目,再完成个性化写作等自定任务。逯晓慧负责检查、纠正,观察学习过程,给予实时反馈,同时,她会定期组织英文舞台剧、演唱会等活动,每周开一节语法课,作为个性化学习的补充。“学生的很多能力不是我教会的,是他们自己学会的。”逯晓慧说。

北京新学道集团各校区遍布全国,不论办学软硬件条件如何,不论当地教育生态如何,学生都能诵读上万字中西方文化经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学习力,靠的就是这样的课程与教师发展体系。

为什么培养“教育人”而非“教学科”的老师?郝少林的观点值得深思:“人类社会正在迎来一个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时代,我们称之为‘乌卡时代(VUCA)’。未来人类所需的关键知识、技能难以预判。我们没法保证,今天给学生灌输的知识,他们二十年后还能够赖以为生;但我们可以将他们培养成终身学习者,让他们能够应对任何时代的变化。”


为每个学生

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辩论赛开始前,阿坦看着身后空空荡荡的反方席位,一时间有点迷惘。

阿坦是一位早慧的男生,他博览群书,学业极好;但不擅长也不喜欢社交,遇到需要组队的活动,往往陷入尴尬。转学到新学道的第一次辩论赛,由于种种原因,队友和其他同学都站到了阿坦对面。阿坦叹了口气,转过身,准备“舌战群儒”。

这时,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原来郝少林也来观战了,他对阿坦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没有走向观众席,而是径直坐在了阿坦身后,担任唯一的支持者。

阿坦正在大学备考研究生,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说:“教育家就像鱼群里的大鱼,带着小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在大鱼旁边游着游着,也就长大了。郝校长就是我的‘大鱼’,虽然他从没教过我具体的学科知识,但他教我以最大的善意对待别人。我刚到新学道时,一些举动虽无恶意,但大概让同伴们不舒服了。但郝校长从不批评指责,而是以无尽的爱护与陪伴,带着我不断往前游。”

在郝少林的讲述中,他个人对阿坦的影响很有限,真正点亮这个孩子的,是新学道个性化的培育体系,以及学校的办学愿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

对于阿坦这样的学生,学校有丰富的学业挑战,他可以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在深造的过程中结交朋友。对原本有些厌学的孩子,郝少林和新学道也能让他们肆意生长,灿烂绽放。

小赵转到新学道临川学校国际部的前半个月,发现一个问题,老师们对他有问必答、关怀备至,可唯独不给他留作业。他思前想后,某天在餐厅拦住了郝少林:“校长啊,怎么只有我不用写作业啊?我……我有点心慌啊……”

郝少林乐了:“不用写作业不是好事儿吗?要不这样,你愿意学点什么,就去试试看吧。”

不留作业当然是郝少林的叮嘱。小赵家在外省,生活优渥,姐姐尤其优秀。全家人对这个小儿子期望极高,给他的压力也极大。小赵一番努力没达到姐姐的高度,开始厌学。但转学到新学道后,他发现没人拿他跟姐姐比、跟同学比了。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小赵决定听郝校长的,“找点事干”。

几周后的《新概念英语》诵读活动上,小赵登台背诵了一篇长文,口音地道,表达流畅,技惊四座。郝少林专门找到小赵:“以你的入学英文水平,背到现在这个程度,估计要听一百多遍原版录音吧?”“我听了三百多遍!”小赵昂着头,得意地看着郝少林。

“那时我就确信,小赵的精气神回来了。”郝少林说。后来小赵转学回乡参加中高考,但在新学道养成的学习力和“心气儿”从未放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他也一直跟郝少林和老师们保持着联系,还利用假期参加新学道举办的夏令营,担任志愿者。新学道成了他“翻转人生”的契机,也成了他成长的起点。


像阿坦和小赵这样的学生,新学道集团内还有很多。这当然不是因为学校格外欢迎“特殊学生”,而是因为在“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的视角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得到尊重与呵护。

生命绽放的个性化成长故事背后,是学习力课程体系,它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普适性的支持。而这个系统的最深处,则是郝少林埋下的两粒种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郝少林的大女儿郝煜,曾先后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攻读本硕博学位。与名校的同学们谈起理想时,郝煜发现,多数人的答案是“找个好工作,先赚一段时间钱再说”,这种想法在中国留学生中尤为普遍。而郝煜的理想一直很清晰:“做中外教育沟通的桥梁,为中国教育奉献一份力量。”在申请牛津大学的博士之前,郝煜还在国内教过中学物理,可谓知行合一。郝少林曾问她:“为什么你的方向感如此明确,极少迷茫、困惑?”郝煜想了想:“可能与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有关吧。”

郝少林曾长期观察中小学教育,也关注过许多私塾性质的创新学校,还曾与北大心理系教授徐凯文对谈,最终他发现:“在这个后工业化社会,青少年厌学、抑郁、缺乏意义感与目标感,是个普遍性问题。很多家境殷实、学业有成的学生,也同样会陷入虚无与倦怠。我想,优秀传统文化能带给他们滋养,也给年轻人们一个生命的答案。”

新学道还有扎实的研学、支教课程。在北京临川学校国际部,高中段的学生仍然有研学、考察的日程。学校商定目的地后,学生们要自己规划全部行程。新冠疫情前那届毕业生,独立设计了洛阳、西安、河西走廊的全部日程,包括前期做学术储备、预约导游和景点,抵达后拜访或邀请高校专家指导。

十二年级老师尹淑芝发现,与参观名胜古迹相比,学生们更关注真实的生活、具体的人。他们深入云南、广西的村镇学校,为弟弟妹妹们分享数学建模、英文学习的经历,以种土豆、卖土豆为出发点,为当地孩子讲解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尹淑芝说:“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表达观点、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锻炼固然重要。但我觉得,这些旅行更可贵的是,他们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方式,意识到了知识能为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也找到了生活、学习的意义。”


家校合育:

左手学习力,右手成长力


小学家长进课堂

“孩子将来不可能像老师、像校长,他(她)只会像自己的爹妈。”

“为孩子赋能最多的是家长,而不是老师统一的表扬。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孩子,知道如何给孩子影响。”

“只关注吃喝玩乐的家庭,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尤其对中等生而言,如果父母热衷于吃喝玩乐,那么孩子逆袭的概率就更低了。”

面对家长朋友们,郝少林总能金句频出,引人深思。十几年来,郝少林一直在探索针对家长的分享、演讲乃至系统培训。

郝少林直接管理的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国际部,由于教育生态包容开放,社会美誉度颇高,经常接到一些“特殊学生”家长的求助。郝少林坚持面试每一个家庭,长期接触下来,他发现所谓的特殊学生背后,往往是需要帮助的父母。有些时候,孩子好不容易在学校建立起自信心、内驱力,一回家又被父母的焦虑、高压管控“打回原形”。

但郝少林从不责备家长:“没有人天生懂得如何做父母。我们可以为家长朋友赋能,让他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2020年,郝少林牵头成立了新学道家庭教育研究院。在北京临川学校,他每个月为家长办一场讲座,分享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养育心得。但郝少林渐渐发现,约见家长产生的影响不可持续,“对于有些家庭,聊一次最多管三天。”加上新冠疫情影响,线下交流时断时续,郝少林决定把家校合育走向深入,带老师们开发了一系列家庭教育课程。

为期21天的“学习力亲子营”,让许多家长深受触动。郝少林带老师们轮番线上授课,带孩子与家长一起培养阅读、写作、计算、记忆能力。亲子营的口号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郝少林设计了一系列指向“读写算记”的游戏,邀请亲子共同挑战。不强制参加,不批评任何家长和孩子,只阶段性表扬出色的家长。

曾分管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公海燕发现,很多名校毕业的家长,居然在扑克牌速算、注意力表格、书写马拉松等活动中“翻了车”,然后半开玩笑地跟老师感叹:“原来我家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没那么差嘛!”“如果我跟孩子一起上小学,还真不一定比他强。”

公海燕说:“很多选择新学道的家长,都是学业、事业上的成功者。他们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就很容易轻视孩子的学业挑战。过去有些家长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这有什么难的’挂在嘴边,跟孩子沟通越多,彼此就越焦虑。而学习力亲子营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给了家长亲近孩子,理解孩子,重新审视孩子的机会。这对于重塑亲子关系、改善家庭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除了强调陪伴的学习力亲子营,郝少林和家庭教育研究院温志刚院长先后开发了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3年,郝少林还鼓励老师们开办了“数学自学、创意读写亲子营”。在老师的引导下,家长带孩子讲题、读书、写作。数学自学、语文读写这类学科技能只是一个小切口,却能带给父母全新的观察视角。

老师会定期组织家长交流会,请家长朋友分享孩子的成长细节。为了在交流会上言之有物,很多家长第一次沉浸式观察孩子的学科表现。有些过去唠叨着“怎么这都学不会”的爸妈,开始感叹“我孩子真行!只是我之前没发现而已”。还有的家长由此燃起了学习热情,开始陪孩子一起读书……

这也是郝少林关注家庭教育的初心。他认为,培养有学习力的孩子,离不开有“成长力”的父母。“我们的出发点是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但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是言传身教。父母想培养终身学习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终身学习。希望新学道能为他们搭建起终身学习的平台。”


一生只做两件事


郝少林大女儿郝煜剑桥大学毕业典礼,全家合影留念

2023年秋天,郝少林专程前往直播产业成熟的杭州,组建了一支直播团队。

他几乎是从头学起,一点点成长为专业主播——每晚开播,讲到深夜;次日白天准备直播内容,录制父母认知觉醒必修课。直播内容来自办学经验和海量阅读,他坚持“不讲套话”,不煽动情绪,只输出干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从一名新手主播成长为拥有几万活跃粉丝的直播大咖。

接受最后一场采访前,郝少林刚刚结束直播,从“教育主播”切换到集团校长模式,又跟笔者团队畅聊两个小时,妙语连珠,中气十足。

谈起做直播的初衷,郝少林说,新冠疫情期间上网课,他见识到了新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他决定以直播的方式做教育传播,为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培养终身学习者,目标是“十年影响一百万个家庭”。

“不论是研发产品,还是做培训、办学校,到今天的做直播,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不会就去学,学了就试错,错了就改进。钱穆先生一生只做两件事:自己读论语,劝人读论语。其实我几十年里也只做了两件事:自己终身学习,劝人终身学习。”郝少林笑语盈盈,眼中光芒闪烁,这是发明家的光芒,是教育家的光芒,也是终身学习者的光芒。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本文标签: 新学  郝少林  发明家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