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化学”借力AI,率先冲出化工周期!

更新时间:2024-04-03 06:30:24作者:橙橘网

“万华化学”借力AI,率先冲出化工周期!

从ChatGPT发布以后,全球都陷入了AI热潮,我们的大A炒AI概念那也是热情似火。

AI确实是一个好东西,是一个很厉害的新技术,算法和大模型摆在那不得不承认。

但是AI到底有什么用,这其实是很多人没搞明白的,实际上整个行业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不过在某些行业如果用得好,是能带来很大经济价值的。

当然今天我不是专门讲AI,是讲万华化学,恰好AI在化工领域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万华化学也在大力布局。

关于万华化学的基本面我是分析过好几次的,正好我看到前阵子有一个对董事长“廖增太”的采访,主要就是谈这个化工AI的话题,所以我也把这一块给补上。



一、万华AI

化工领域的AI可能是很多人所忽略的,我之前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后来有一次偶然看到百度发的一个日常内容,讲他们的一个大模型工程师,主要就是负责化工领域的。

我看了他的日常工作记录,让我意识到这东西对化工的帮助真的挺大,或者说对所有化学相关的研究帮助都很大。

比如说医药行业,典型就是CXO,我们的CXO前些年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的工程师红利,高学历的人足够多,成本足够廉价。

其实他们并不是核心研发人员,方向和框架都有了,他们只需要在无数对组合中,去反复试验找到数据最好的那一组,可以理解为高配版的富士康。

化工领域同样如此,在研发新材料和化学反应的时候,主要工作也是经过无数的实验,让各种分子不断地排列组合,这里面没有规律可言,主要就是看运气,是一个概率问题。

比如化学反应往往会有很多种物质参与,几十种材料的“正交实验”次数就要2000次左右。



正交试验的意思是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进行实验,相对来说已经算是工作量比较小的。

这里面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就是根据不同的参数反复试验。

典型的就是催化剂实验,这纯粹是一个枯燥无聊机械性的实验,现在主要还是依靠人的经验去慢慢尝试,可是那么多分子式要去组合然后合成,太耗时间了。

可能大家对“太耗时间”没什么概念,根据万华化学的说法,一个经验丰富的硕士生,一年只能做20个左右的分子合成。

而催化剂很多都是一万多个分子式的可能性,一个人干50年也只能验证1000种,10个人干一辈子才有可能完成这项实验,如果按时退休,至少要20个人。

现在万华化学开始用AI辅助实验,这个过程居然可以缩短到半年多时间。

这可以为公司节约出多少用人成本?重点是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会显著加大竞争力。

化工行业的技术门槛本来就在这里,他不像芯片那样受限于工艺。

当然化工的工艺也很重要,但是前期的新材料研发主要还是靠实验,而实验本身就是概率事件,要花大量时间找到最佳结果。



那些国际化工巨头之所以厉害,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们发展的时间足够长,积累足够多,技术当然领先。

未来不一样了,原本落后十年的新材料,如果用AI可能几个月就追上来了。

所以廖增太说:“人工智能用好了,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就会走在时代的前面。”

这句话我是认可的,相信做过化学实验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深有体会,称为“颠覆性”工具也不为过。

当然这只是可能性,并不是说万华化学未来就一定会走在时代的前面,因为人工智能不是谁家的独门生意,每家公司都能用,起跑线是一样的。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人工智能都有四大决定性因素,分别是“人才、数据、算法和算力”。

这里面算力是最容易的,主要取决于硬件,跟公司没有关系。

人才也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身价,只要舍得花钱,这也不是问题,这个世界不缺高素质人才。

数据是任何智能化的基本前提,机器原本是一张白纸,喂入进去的数据越多,它反馈给你的结果就越丰富。

这里的数据有两类,一类是行业基础数据,另一类是公司特有的数据。



但是以前的数据没有考虑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全都是杂乱无章的,未来每个行业都会深度整理该行业的数据,分类标准化是趋势。

因为数据太庞大了,否则的话再聪明的AI也会效率很低。

所以这里面就会形成差异,在用好人工智能之前,首先要公司自己搜集处理好数据,然后喂给AI并训练它。

其实数据处理也是一门技术活,如何训练AI更是一门专业活,万华化学在做,别的巨头也在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会如何,还不得而知。

另外公司自己特有的数据,这个纯粹就是积累,万华化学其实并没有优势,那些国际巨头都是发展了很多年的老怪物。

时间长规模大就会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数据积累得足够多,二个是业务广泛数据丰富度足够高。

所以不是万华化学使用人工智能就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面,现在顶多算是才试走了几步路,未来的道还长着,而且竞争对手也会跟上来。

但是在国内肯定是有优势的,别的不说,看年报里公司今年的经营计划是这样的:



短短几行字的经营计划,没有讲业务,也没有讲产能,就强调了数据和AI赋能。

非常专注,就是要把这个事情做好,颇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

这也是优秀公司的特质,我相信万华化学未来会越来越好。

二、业务

万华化学的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分别是聚氨酯、石化业务和精细化工及新材料。

1、聚氨酯

聚氨酯主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异氰酸酯,另一个是聚醚多元醇。

其中异氰酸酯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MDI和TDI。



现在公司MDI的产能有烟台的110万吨,宁波的120万吨,匈牙利BC的40万吨,福建的40万吨,总共310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

其中福建正在技改扩建,将升级到80万吨/年。

TDI的产能有烟台的30万吨,匈牙利BC的25万吨,福建的25万吨,新疆的15万吨,总共95万吨/年,同样位居全球第一。

其中福建也在扩产,将升级到33万吨/年。

MDI主要分为聚合MDI和纯MDI,其中聚合MDI占了65%左右,纯MDI占35%左右。

聚合MDI主要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和家电,纯MDI主要用来生产“TPU和氨纶”。

下游这几个东西需求都非常大,尤其是家电里面的冰箱和冷柜,我看了3月份的数据,国内冰箱销量425万台,同比增长12.7%,出口排产量412万台,同比增长21%,表现很不错。

所以近两个月MDI的价格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1月份的价格是15500元/吨左右,过完年后涨到16500元/吨左右,市场价还有高500元的样子。

去年价格低迷的时候都到了14500元/吨,今年的价格我觉得大概率会在当前这个价格小范围波动。



不会涨得太高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其实还没有真正起来,之前虽然涨价了,交易量并不是很大,主要还是供应商配合的结果,现在国内的社会库存大概还有4万吨左右,并不低。

再加上建筑材料需求肯定是继续低迷的,房地产都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所以价格很难涨上去。

不过MDI除了家电之外,板材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比较大,板材消耗占比大概10%,新能源汽车消耗占比大概7%,再加上25%的家电消耗,这里接近一半的需求还是会增长的。

所以即便价格下跌,应该也跌不破去年14500元/吨的低点。

TDI这个东西是有毒的,每年全球都会“被迫”关闭一些工厂,比如去年万华化学就关闭了福建的10万吨产能。

TDI的下游主要也是家居和汽车,比如泡沫、胶水和涂料等等,需求没有MDI大,但是早就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了。

2023年的市场均价在16500元/吨左右,比MDI去年16000元/吨的均价要高一点。

今年的TDI出口表现不怎么样,1月份出口2.17万吨,同比降低32.08%,环比降低3.28%,而且均价只有1838美元/吨。

2月份出口1.95万吨,同比下降48.29%,环比下降10.05%,均价更是只有1803美元/吨。

就像万华化学在2023年经营数据报告里面写的,竞争太激烈了。

今年国内的需求目前也不是很好,虽然停产检修比较多,库存相对比较低,但是价格也没能起得来。



3月份国内的TDI均价1680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近2%。

总归一句话,化工行业也卷,国外的需求表现不好,导致国际巨头纷纷加大竞争力度。

而且由于国内成本比较低,巨头们都在加速在国内建厂,比如巴斯夫刚在广西大手笔新建产能,未来国内的竞争力度还会升级。

好在原材料成本去年是下降的,价格战的空间倒是变大了。

2、石化业务

万华化学的石化业务营收规模是最大的,2023年高达693.28亿,基本上与2022年持平,但是只贡献了区区24.37亿的营业利润,毛利率低到只有可怜的3.51%,几乎不赚钱。

这块业务其实是近些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不过万华化学的步伐非常快,主要是扩产很猛,而且涉及的产品非常多。



上图就是万华化学主要的石化产品,是不是有很多眼熟的?

HDPE就是高密度聚乙烯,LLDPE就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至于PVC和PP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图上这些还是产量相对比较大,还有非常多一两万吨的产品没有写在上面。

而且扩产步伐丝毫不见减缓,就在去年的3月9日,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开工仪式在万华烟台工业园举行,太疯狂了。

不只是万华化学猛,我们整个行业都猛,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新增了近2000万吨的乙烯产能,2023年总产能已经突破5000万吨。

比如聚乙烯(PE)近几年我们的产能增速每年都在15%以上,2023年倒是略慢放慢了一点脚步,新增产能260万吨,国内总产能3240万吨。

我看各企业的扩产计划,今年有可能会突破4000万吨,比如中石化将新增90万吨,中石油将新增40万吨,山东裕龙将新增185万吨,宝丰将新增165万吨等等。

当然市场需求也是很大的,PE毕竟是大部分常用品的原材料,2023年的表观消费量就达到3978万吨,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不少库存的。



整个乙烯的需求更大,而且现在还需要进口一部分,需求增速每年大概保持8%左右的增速,不过扩产速度更快,复合年增速大概15%左右。

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石油资源不够丰富,否则产能会更夸张,因为现在主要还是用石油提取乙烯。

但是我觉得乙烯的需求增速会降下来,从未来的经济状态来看,从现在到2028年的复合增速应该是5%左右。

至于丙烯就比较惨了,需求一直赶不上扩产速度,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从2021年开始全行业就是亏损的,到2023年平均也还要亏损800元/吨左右。

其实石化业务主要还是那些石油巨头有优势,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常规产品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每一家石油企业都有布局,而且产能都非常大。

像万华化学这类自身非石油运营企业,其实是不占优势的,毕竟自己没石油。

再加上去年主要的石化产品价格全面下降,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也是公司石化业务毛利率这么低的原因,尤其是当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成本压力会更大。

3、精细化工及新材料

这其实是两个大类目,精细化工本来就是自成一个行业,而且有许多优秀企业,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新和成”。

万华化学的新材料主要是电池材料,这本来也是一个不小的行业,只是目前这两块业务相对来说还比较小,所以公司放在一起了。

精细化工本身是一个小体量的行业,因为一般都是用来生产添加剂,所以市场规模并不大。

但是万华化学的体量太大了,只要他想生产某个产品,顺带建一条生产线,那至少也是万吨级别起步。

而那些纯粹的精细化工企业努力了那么多年,单个产品的产能也就只有小几万吨,所以从扩产能力来说根本没法比。

关于万华化学详细的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在讲新和成的时候已经拿两家公司做了对比,这里就不重复说了。

电池业务是万华化学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非常重视,而且布局很广。

电池的3大主材还有20多种辅材公司全都有布局,比如正极前驱体、三元正极、磷酸铁锂、钠电正负极材料、硅基负极、电解液等等,几乎涵盖了电池的大半个产业链。

这一块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公司才刚起步,但前景是很好的,完全足够充当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让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发展。

三、业绩

前两年的化工行业其实很低迷,大部分化工大宗商品价格都是下滑的,不过万华化学去年的业绩表现整体上还是可以的。



营收1753.6亿,同比增长5.92%,归母净利润168亿,同比增长3.59%,但是经营现金流净额268亿,同比下降了26.25%。

业绩的增长主要是销量增加了不少。



2023年聚氨酯销量489万吨,同比增长16.93,石化系列销量472万吨,同比增长4.02%,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销量159万吨,同比大增67.84%。

销量的增加让经营现金流入高达2117.76亿,首次突破两千亿。

但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2049亿只增长了190亿,而购买商品支出的现金1663亿,却增长了286.5亿。

所以导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了95亿,但是依然也还要比183亿的净利润高出不少。

理论上现金流和净利润同一个水平就是正常的,不管采购还是卖货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如果现金流远高于净利润,必然就是在供应链里面地位强势,占款太多导致的。

万华化学2023年的应付款高达474.5亿,而应收款只有111.8亿,差额高达362.7亿。

占有的这几百亿资金,都是不要利息的,多好!



资产负债率62.67%,算是挺高的,不过减去应付款,也还勉强过得去。

现在公司435.26亿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5.33亿,还有398.11亿的长期借款,总共918.7亿,比2022年要高出287亿,去年新借了不少钱。

这主要是去年的资本开支太大了。



如上图所示,2023年的资本开支高达431亿,基本上都用来扩产了。

这也就是仗着地位强势现金流充沛才敢这么做,否则的话短期借款加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就高达520.6亿,而货币资金只有237.1亿,还差的远。

其实万华化学依然还是有资金压力的。



去年的借款规模高达1920亿,相比于2022年多借了823亿。

这就是典型的逆势扩张,趁着这几年化工低迷期,产能每年都要上一个台阶。

当然代价也是比较大的,去年的利息费用也破纪录地达到28.37亿,这还是在利息很低的情况下。

但是好处无疑更大,产能越大边际成本肯定越低,去年化工产品价格如此低迷,万华化学的盈利能力还是保持了稳定。



2023年毛利率16.79%,净利率10.44%,都几乎与前年持平。

万华化学未来的业绩规模肯定还会不断扩大,毕竟还有很多产能正在建设中,产量和销量肯定是会继续增长的,营收破2000亿应该就是明年的事情。

那么即便化工产品保持现在的低迷价格,万华化学的业绩依然会越来越好。

反正就一个字:“卷”,反正我规模大,我成本低,我怕谁?

当然化石业务还是卷不过石油企业的,但是聚氨酯是可以笑傲全球的。

那些国际巨头某些技术确实比万华化学厉害,但是成熟产品的产能不是一个级别的。

还有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技术没问题,一定是秒杀竞争对手的。



2023年现金分红(含税)51亿,占归母净利润的30.34%。

相信很多人就会问,既然公司资金压力这么大,负债这么高,还分红干什么,这不是借钱分红吗?

这个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说,从财务角度确实没错。

但是我觉得公司考虑的应该是普通股东的感受问题,不分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毕竟已经连续分红了23年,累计现金分红412亿,分红率34.83%,公司可能是想着债务压力就大一点,每年还是让股东们拿到真金白银。

当然烟台国资委需要分红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其实从收益的角度来说,不分红对股东更好,看下面这张图。



净资产收益率20.42%,意味着如果不分红,这个钱在万华化学手里就会帮你产生二十个点以上的收益,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收益了。

但是人嘛,总归是有这么一个情结,钱放在自己口袋里,要比放在别人那里好。

所以那就每年都分吧,反正自己的利息也不高,相比于总负债来说,几十个亿也不算什么。

这就是纯经营角度看问题,因为企业的经营远不止三张财务报表那么简单。

四、总结

化工行业的特征就是高负债,那么衡量公司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有息负债的控制能力。

对比其实也很简单,比如说恒力石化,我们不评价恒力石化的好与坏,只作为案例对比一下财务健康度。

根据三季报数据,恒力石化资产负债率77.56%,长短期借款加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56.5亿。

然后营收规模比万华化学略高,但是盈利能力远低于万华。

按照业绩预告,2023年归母净利润69亿。

而万华化学资产负债率62.67%,有息负债前面算了918.7亿,归母净利润168亿,高了近100亿。

如果要选择一家化工企业,有什么理由不选万华化学而选恒力石化呢?换其他任何公司对比也是一样的。

所以行业有行业的特征,我们需要去接受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但是越特殊的行业,其实也越容易对比选择。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

小拇指,发财手点个赞......

#财经##化工#

本文标签: 化工  新和成  中石化  中石油  万华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