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通·并购|外企长三角汽车零部件基地股权合作
2024-04-11
更新时间:2024-04-12 01:02:07作者:橙橘网
在杭州市中心,一处建成40年左右的危旧小区,548户居民自掏腰包5亿元拆房重建更新……这条消息前不久一度引发热议。
日前,浙江省建设厅等部门就《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相关流程和支持政策,提出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安全、优化流程,自愿申报、试点先行等原则。
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出台的推进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指导意见,“对逐步进入存量更新阶段的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不仅是浙江,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业主自主更新小区的案例,或者说市场需求。通俗地说,就是业主自掏腰包拆除危旧小区进行重建,“自己掏腰包,自己当甲方”。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两大现实背景直接相关。
一是,全国老旧小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这里有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始于1994年,也即最早的商品房已经有30年的房龄了。这还不包括那些更早单位集资建设的居民小区。
以浙江为例,目前全省2000年以前(含)的房屋数有72.12万幢。其中1990年以前(含)的城镇房屋有20.85万幢。这些“高龄”居民楼大多面临越来越多的修缮保养需求。还有一些小区,不是小修小补或者优化改造就能继续使用,甚至部分已变成危楼,到了必须要重建的地步。
二是,当前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扩张速度放缓,房地产消费也加速进入存量化阶段,过去以大规模整体拆迁为主的旧房改造模式已进入尾声。这意味着,大量危旧小区的更新和重建,不能再指望通过去的市场化方式,或是政府主导的统一拆迁改造模式来完成,只能依赖于小区业主自己想办法了。
不过,正如已有的案例所示,业主自掏腰包重建小区,这在中国城镇化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基本上没有先例可循,不仅业主缺乏经验,相关制度规范也处于空白状态。
之前一些小区的重建,即便业主层面达成了共识,往往也多卡在各种程序上,长时间陷入困境。能够成功的案例,在全国来说也是屈指可数。就此看,浙江出台专门的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指导意见,可谓是对相关需求痛点的及时回应。
首先,完善了重建过程中的各种程序问题。建房子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小区原拆原建涉及土地审批、产权处置、安全质量保障、城市规划等一系列程序,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规范,单靠业主自身的“摸索”,很容易走弯路,影响效率还增加成本,管理部门也很被动。
之前媒体报道,成都某万人老小区自拆重建提了多年,因不符合城市规划等原因,目前仍处于搁置状态。
此次浙江明确,住宅小区可成立业主自主更新委员会或授权业主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基础上自愿提交更新申请。自主更新实施主体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更新方案,包括组织方案、资金筹措、产权处置、项目设计等,并由业主共同做出实施决定。
其次,是完善各项支持、优惠政策。应该看到,业主自主更新本质上属于民生事项,也利于消除城市老旧建筑的安全隐患,又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有望拉动相关投资和消费,给予一定的公共政策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此次浙江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因开展住宅小区自主更新,业主及其配偶可以申请使用其名下的住房公积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自主更新项目可免收(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
总体上,“自己掏腰包,自己当甲方”不失为城市更新的一大政策突破。业主自主更新的模式未来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来看还有待观察。但是既然相关需求出现了,政策及时补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