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启动征拆签约,首批签约村民获万元奖励
2024-04-29
更新时间:2024-04-29 17:57:54作者:橙橘网
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日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回应向武汉大学捐款一事。
雷军表示,“我上学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靠奖学金生活的。当时我就发誓,将来要一万倍地还回来。我捐这笔钱更多是想了结心愿,也希望能够支持武大学科进步,能培养更多好的程序员和工程师。”
据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年11月29日上午,武汉大学1987 级计算机系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向母校捐赠 13 亿元人民币。雷军表示,此次捐赠主要聚焦三个方向: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学科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
在谈到近期车企价格战时表示:降价是在预料之中的,整个电动车从去年开始竞争就非常残酷,价格战往往也是竞争的结果,我们一上来就做过最坏的打算,我们从来都是卷王,最不怕就是卷,最不怕的就是价格战,所以对小米来说都不算什么事。
持续个人捐赠26年
据雷军回忆,30多年前,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授予当时武大最高的奖学金,足足两千元。
“对一个普通县城家庭出身的学生而言,这真的是一笔巨款。直到今天,我还清晰记得当时既激动又自豪的心情。”雷军表示,当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天我领多少奖学金,将来要十倍、百倍、万倍还回来。”
1997年,毕业6年后,雷军工资只有4000元的时候,开始了给母校的捐赠。据雷军介绍,他在计算机学院捐款设立了“雷军奖学金”(当时叫“腾飞奖学金”),到现在已经持续捐助了 26年。
雷军还表示,1991年逸夫楼落成,是当时武大最好的教学楼,在里面上课时真的感觉特别幸福。他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也要像邵逸夫先生一样,给武大捐一栋楼。多年前的一个梦想,也终于成了现实。
至于为何要持续捐赠,雷军表示,“武大教给我知识,让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指导我走上了科技探索的毕生道路,给了我一生最重要的财富。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都想起母校给我的支持,内心始终充满感激。在我心目中,武大就是全球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我想,所有的校友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让武大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此外,雷军还表示,捐款从来不主张攀比。这次活动有很多很多校友捐款,每一份捐款都是校友对母校的爱,分量都一样重。
雷军表示,希望能通过这次捐赠,支持武大在未来创造更辉煌的成绩,让中国出现更多优秀的学者、工程师、科学家和科技创业者。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用“梦想”“奋斗”“责任”三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雷军校友的榜样力量,他说,雷军校友的创业梦想起源于武大图书馆的《硅谷之火》,其经历充分证明了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无论是求学还是创业路程中,雷军校友始终满怀激情,持续奋斗,为奋进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征程的武大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次雷军校友向母校捐赠13亿元,体现了他对当前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更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号召全体师生校友向雷军校友学习,同时强调,学校和基金会一定会高度重视,管理好、使用好这笔捐赠资金,使雷军校友的拳拳爱心能够更快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教育是主要捐赠方向
胡润研究院此前发布了2023胡润慈善榜单。2023年上榜慈善家中,向教育领域捐赠的人数仍然最多,有58%上榜慈善家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社会公益方面的捐赠人数2023年排名第二,占比19%。乡村振兴领域捐赠人数占比12%,位列第三。
教育方面有8位上榜慈善家是为母校捐款。其他教育方面的捐赠方向还包括人才培养、校园建设、高校科研等。过去一年较大笔的捐赠包括何享健出资30亿元成立何享健科学基金;李西廷向母校安徽砀山中学捐赠10亿元;虞仁荣向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股韦尔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折合人民币约8.35亿元;赵燕向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481万多股华熙生物股份,折合人民币约4亿元等。
社会公益方面共有8位慈善家上榜。其中数额较大的有杨国强、杨惠妍父女向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6.75亿股碧桂园服务股份,折合人民币约59亿元。
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包括乡村振兴活动上的捐赠。大额捐赠主要包括黄文仔的星河湾在去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活动上认捐2亿元;关杰初、吴绮兰夫妇于2023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活动上共认捐约1.6亿元。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税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直接税比重说易行难,唯有发展慈善事业、鼓励捐款,才是对宏观经济不会带来大震荡的有效工具。
“通常认为,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则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 李迅雷进一步指出,今后要把三次分配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提升信息公开透明水平、建立慈善资金使用跟踪反馈机制、增加善款善物流向的透明度。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把慈善事业做大。
" Type="normal"@@-->
责编:叶舒筠
" Type="normal"@@-->
校对:杨立林
" Type="normal"@@-->
2024证券时报“寻找创投‘金鹰’、发现企业‘新苗’”计划隆重启幕,点亮时代梦想、绽放时代光芒。
点击海报即可报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