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观财报丨纵横股份收监管工作函
2024-05-08
更新时间:2024-05-08 05:57:17作者:橙橘网
已经运行了30年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下称“杰青项目”),今年迎来了一项重要改革。日前,杰青项目首次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评审会结束,完成对2023年底资助期满的199个杰青项目的考核评价。
这是杰青项目结题分级评价政策首次落地。经专家严格评审,199个项目中,占比约20%的41个项目取得显著进展,被评为A档,获得下一个五年强度加倍的延续资助,资助金额可达800万元;9个项目因为执行情况“差”,被评为C档。
不同于往年,这种A、B、C三档的评价决定了项目人是否会取得更长期稳定的资助。
获得2023年度杰青的周予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目前能续上资助的比例很低(20%),竞争非常激烈。“感觉主要效果是增加了一层考核压力,因为前几年出现了一些杰青评上之后科研产出明显下降等现象。”
除了杰青改革,今年国自然基金项目还有哪些重点?
最高15年近3000万资助
杰青项目是上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为了解决当时我国科研队伍中存在的人才匮乏和断层问题,划拨专门经费设立的人才项目,是择优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稳定支持、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性举措。目前资助强度为400万元/人。
官方数据显示,1995年至2023年间增选的15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353人曾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占增选院士总数的43%。2000年至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共授奖728项,其中杰青项目负责人参与完成596项,占比高达82%。2013年至2020年,共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项,全部由杰青项目负责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奖的有6项。
相比于其他人才项目,杰青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成绩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就在去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将对杰青项目做出重大改革:项目资助期满并被评定为优秀者,将有机会获得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期资助,续期资助额度持续翻倍。
具体方案为:从2024年起,对上一年底资助期满的杰青项目开展分级评价,确定“优秀”“良好”“一般”的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同时择优遴选不超过2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不超过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通过十五年近3000万元的高强度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
“推出这样的新政策,目的就是为了破解杰青项目‘帽子化’‘终身制’等问题,强化项目属性,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资助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副主任谷瑞升看来,生命科学部的评审是“优中选优”“高手过招”。顶刊发文远不是揽获“延续资助”的“金刚钻”,“大浪淘金”更有赖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力和学术鉴赏力。
一位生命科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对第一财经表示,该项改革也能避免少数杰青拿到“帽子”就不再努力的现象,把想要“躺平”的人再拽起来,“因为三档考评制度还有延续性支持,让那些从事探索性项目的人有更多的奔头。”
A档、B档、C档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谷瑞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位评审专家给每个项目打出A档、B档、C档,A档对应3分,B档对应1分,C档对应0分。综合得分靠前且按照答辩项目数的20%确定A档项目,从而获得延续资助;如果50%及以上的专家认为某个杰青项目是C档,则该项目将最终被认定为C档。
曾获得杰青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认为,如今在杰青项目资助经费数倍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才能脱颖而出。杰青项目20%的严格遴选比例将有助于“选拔一批最优秀、最拔尖的基础研究科学家”,继续深入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
数据来源:国自然官网
加大青年人才资助
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体年度预算的逐年增加,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的年度资助经费都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增长。但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资助率并未同步提高。
此前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绩效评价综合报告》指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持续下降,杰青项目资助率长期偏低,投入水平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不相匹配。
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和基金委也出台了一些改革举措。比如,去年就新设立了项目,开展优秀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资助试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资助经费为每项10万元,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经费为每项30万元。
窦贤康称,2024年是科学基金质量提升年,将系统部署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突出科学基金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打造体系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等。比如,启动实施杰青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工作,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资助机制;面向港澳地区依托单位开放杰青项目;持续开展优秀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资助试点,加强基础研究后备力量培养;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单设赛道,给予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
(应受访者要求,周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