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挖小众市场潜力,打造小体量商业新爆款?

更新时间:2024-05-28 16:15:22作者:橙橘网

如何深挖小众市场潜力,打造小体量商业新爆款?


在竞争激烈且消费者偏好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下,使得商业转型与升级之路挑战有加,尤其对于那些规模有限、设施陈旧的商业空间而言,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诸多项目只能寻找那条通往“窄门”的道路——聚焦小众、追求极致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市场定位,以期在细分领域独树一帜。

明确的市场定位与鲜明特色是小众市场策略成功的理论模型,但每个商业的真正成功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成功案例的光环,商业策略制定者应当保持冷静与理智,认识到虽模仿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但真正的价值源自不断创新,需要深入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特殊环境与执行策略,发掘并强化自身独特优势,以实现跨越界限、突围而出。


怎样评估小众主题商业的可行性与潜力?

小众主题商业的本质,是舍九取一的垂直细分商业模式,要在这条路径上成就非凡,四个关键支点至关重要,不仅定义了小众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更是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位置具备流量筛选力、内容稀缺且具规模、强粘性客户关系、高客单消费。

所在地理位置,能够吸引及筛选目标客群

垂直定位细分是深度聚焦某一特定领域或消费者群体,通过提供高度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一特定市场的需求。这种商业模式放弃了广泛覆盖的策略,正如“舍九取一”所比喻的那样,放弃大而全,专注于小而精。

以日本东京的“秋叶原电器街”为例,是一个典型的垂直定位细分商业区。秋叶原原本以销售电子产品和电器闻名,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演化成为全球知名的动漫、漫画、游戏(ACG)文化中心。这里的店铺大多专注于销售最新的电子产品、动漫周边、手办模型等,吸引了大量对此文化感兴趣的顾客,包括国内外的ACG爱好者。秋叶原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地把握住了目标消费群体——科技爱好者和ACG文化的粉丝,并提供了他们无法在其他地方轻易获得的商品和服务。在地理位置上,秋叶原位于东京的心脏地带,邻近多个交通枢纽,包括地铁站和火车站,为其带来了极佳的“流量筛选能力”。虽然不是所有经过此地的人都会对ACG文化感兴趣,但对目标顾客群体而言,其便利的交通位置使得他们愿意特地前来。


日本东京的秋叶原已经成为“御宅文化”Otaku culture的代名词 ©网络

美国犹他州帕克城的“塔夫脱村”(Taubman Village)是一个位于郊区,且成功实现垂直定位细分的购物中心项目。其坐落于犹他州帕克城的郊外,紧邻著名的滑雪胜地——鹿谷滑雪度假村,它充分利用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边丰富的户外旅游资源,定位于高端户外运动与休闲生活方式。该项目集高端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特别强调与户外活动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如顶级滑雪装备、户外服饰品牌、健康与健身设施,以及提供给滑雪爱好者和度假家庭的全方位服务。尽管塔夫脱村并不处于城市中心,但其所在的帕克城作为世界级滑雪度假目的地,本身就对特定的人群具备极强的吸引力。项目开发者通过精心规划,有效保障了顾客到达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确保了即使地处郊区,也能有效吸引并服务于其目标顾客群体——追求高品质户外生活方式的家庭和滑雪爱好者。

社会学中的“空间分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特定主题商业项目成功与失败的视角,它揭示了地域文化偏好与消费能力塑造并决定着市场细分的可能性。这一理论指出,每个地区因其独特的历史积淀、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消费环境和偏好格局。因此,一个商业项目能否在特定地区成功落地并茁壮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是否具备足够的文化土壤和经济活力来滋养这一小众市场。

内容不仅要稀缺,且要有相当的规模

小众商业的吸引力在于能够精准对接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和追求个性的需求,而其中蕴含的稀缺性内容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在消费心理学中,稀缺性不仅激发了消费者的占有欲,还提高了商品的心理价值,因为消费者往往认为稀缺商品代表了更高的品质、独特性和身份象征。因此,即便是在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小众市场,稀缺性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市场区分策略。

小众商业终究是一项投资,其定位成立的第一原则是可以贡献合理的回报。因此,不仅内容要有稀缺性,所覆盖的人群具备规模亦是关键,经营者需要为此做出针对性的策划设计。例如,可通过限量供应、限时发售或定制服务等方式来维护内容的独特性和稀缺感,同时借助品牌联名、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推广等手段扩大市场覆盖,形成规模化的影响力,这样既满足了小众市场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又达成了有规模的销售。

在小众的世界中,稀缺不仅是价值的体现,也是规模的艺术。

以798艺术区为例,它通过打造一个集展览、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平台,不仅吸引了艺术家和创意企业,也汇聚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小众内容生态系统。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艺术作品的流通,还通过艺术节、市集等活动,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实现了从单一稀缺到集体体验的转变,进而扩大了市场规模。


798艺术区“三千年前游乐园”甲骨文文化市集现场 ©网络

上海INS夜店则展示了如何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和服务升级,在高度竞争的娱乐市场中创造出差异化的稀缺价值。通过定期邀请明星、策划独特主题派对,INS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借助口碑传播,吸引了更多寻求新鲜体验的消费者,实现了在小众市场内的规模扩张。

可实现超越交易的深度关系,形成品牌拥趸阵营

定位于少数人的小众商业若要取得成功,必须构建更高的顾客粘性,确保顾客反复光顾并对品牌形成强烈忠诚度。否则,就成了目标客群很少且购买频次又不高的艰难模型,很难获得合理回报,难以长期持续。美国品牌Patagonia在此方面提供了良好借鉴----在户外装备与环保主义结合的细分市场中,展示了如何通过创造强大顾客粘性,不仅稳固市场地位,还实现了品牌理念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Patagonia日本白马店 ©网络

Patagonia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不仅提供高质量、耐用的户外产品,更通过持续的互动和体验优化,构建了一种超越商品交易的深度关系。品牌频繁发起如“不要购买这件夹克”(Don't Buy This Jacket)等环境保护倡议活动,鼓励消费者反思消费行为,这种反传统营销的策略实际上加深了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Patagonia通过这些内容迭代与客群的深度互动,不仅传达了其品牌价值观,还将消费者转变为品牌使命的共担者,搭建了一个开放平台,让顾客能够参与到品牌的文化塑造、环保活动的策划,甚至对品牌的社会责任项目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这些参与,顾客感到自己是Patagonia环保愿景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和使命感显著提升了品牌忠诚度,促使顾客成为品牌故事的自发传播者和重复购买者。

具有价值供给引擎,可驱动高客单

在小众市场,提高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也是盈利和发展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内容的独特性和体验的卓越品质,二者是驱动高价值消费行为的双引擎。以伦敦的“神秘屋”(Secret Cinema)为例,它创造性地将观影体验与沉浸式戏剧融合,不仅让观众成为电影故事的一部分,还通过互动活动深化了参与感和沉浸感。这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虽然伴随较高的价格标签,却成功吸引了追求新颖和高质量娱乐体验的顾客。


伦敦Secret Cinema为观众编织了一场视觉与感官盛宴 ©网络

同样,洛杉矶的“魔法城堡”(The Magic Castle)作为一家私人魔术俱乐部,通过限制入场资格,营造了独享的尊贵感,结合顶级魔术表演和高端餐饮服务,打造了全方位的奢华体验。这种高门槛和独特的娱乐环境,吸引了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顾客群体,他们愿意为此支付高于普通娱乐场所的价格,证明了在小众市场,提供无法复制的高品质体验是实现高客单价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小众主题商业成功运营的关键?

小众主题定位所对应的目标客群,多属于某一特定亚文化群体。亚文化的运营核心不在于内容,而是“人”与“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获得了怎样的内在激励,又如何在关系中加深了自我归属与认同,成为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亚文化群体的发现与链接

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之外的表达形式,往往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独特社群现象,亚文化群体蕴含着强大的社群凝聚力与消费潜力。在小众主题商业中,亚文化群体不再局限于边缘市场,而是核心目标客群,他们的独特偏好、高度参与度及文化认同感成为塑造商业空间个性与吸引力的关键。

持续激发内容的二度创造

小众主题定位下的项目,商业地产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提供者,更是独特文化体验的缔造者与守护者。社群内部的相互激励机制不仅是强化群体团结性的黏合剂,更是点燃个体创新潜能、催生内容二次创作的催化剂。以美国的“复古电玩吧”(Barcade)为例,它不仅是一个复古电子游戏的物理体验空间,更是一个深度文化社群的孵化器。通过精心策划的社交聚会、竞技比赛及主题庆典,Barcade成功聚合了一群对复古游戏充满热情的个体,构建了一个高粘性的社群生态系统。在这个社群内,成员们在共享的消费经历中收获愉悦,同时在频繁的互动沟通中寻找到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深层满足。正是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互动激励,激发了社群成员不断地创新活动形式和游戏玩法,对既有内容进行深化与扩展,从而实现了内容的二次创造,并促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积极向上的创意循环生态。


美国复古电玩吧Barcade内景 ©网络

建立文化群体内的相互激励机制

为了实现相互激励与内容的二度创造,小众商业项目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合作机会、展示平台等,通过这些手段增强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柏林的“柏林俱乐部”(Berghain)作为全球知名的夜店,不仅以其独特的音乐和派对文化吸引了大批粉丝,更通过严格的门禁制度和独特的社交文化,创造了一个高度紧密的社群。在这个社群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远比简单的消费行为更为重要。


Berghain是全球电子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网络


如何催化关系紧密的小众社群?

商业项目的文化营造,大众文化定位需侧重平衡,但小众主题定位就要在失衡中创造鲜明的亚文化符号,以此彰显独特性。社会学的身份理论强调,个体通过特定符号和实践来表达自我身份,形成群体归属感。小众不是孤立,而是极致个性的共鸣;不求普遍接受,但求精准触动。构建小众主题时,关注细节并确保每一处符号的“正宗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小众文化商业场景中,每一处细节都被赋予了身份认同的重任。以下为亚文化体系打造需关注的三个方面:

文化主张

文化主张是亚文化体系的核心,它定义了群体的价值观、理念和目标。一个明确的文化主张可以吸引并凝聚有相同价值观和兴趣的人群,形成一个紧密的社区。纽约的“布鲁克林植物园”(Brooklyn Botanic Garden)通过“城市绿洲”的文化主张,吸引了大量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市民。这个文化主张不仅体现在植物园的设计和活动中,还通过教育项目和社区合作进一步强化,使得植物园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Brooklyn Botanic Garden日本山塘花园的秋天景色 ©网络

文化标识

文化标识是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符号和标志使群体具备相对统一的识别方式。强有力的文化标识能够增强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洛杉矶的“阿博特金尼大道”(Abbot Kinney Boulevard)通过其独特的街区标识、艺术装置和涂鸦墙,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创意活力的社区。这个标识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入驻,还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洛杉矶的Abbot Kinney Boulevard涂鸦墙尽显街区文化特色 ©网络

文化仪式

文化仪式通过创造具有仪式感的节庆和活动,形成统一的群体行为和聚集。这不仅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还能通过反复的仪式强化群体的文化认同。美国内华达州的“火人节”(Burning Man)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仪式案例。每年一度的火人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与者,他们在沙漠中搭建临时城市,共同参与艺术创作、音乐表演和各种主题活动。火人节的核心文化仪式——焚烧巨大的木制人像,成为了参与者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体验,通过这种仪式感,参与者不仅体验到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还加强了群体内部的连接和归属感。


美国内华达州的火人节活动现场 ©网络

结语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从不关心竞争对手,只关心用户价值。这不仅是对商业运营的深刻洞见,亦可作为小众主题商业创新的启发。如果从体量、竞争着眼,小体量项目通常都会挑战重重,但若回到消费者身上,深入他们中间,就会看到不同细分维度下的深度服务机会。商业是理解与服务人的艺术,无论技术、文化抑或其他,都为更好地服务人的手段,缺乏对人的深切理解,一切皆是空谈。由此,小众主题商业似乎已不再是一个商业赛场,更像是一种社会创新实践,一个深入探索人与社会互动、文化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与社会变迁相融合的前沿阵地。

如需了解更多,敬请联系


为什么城市中的小地块,是值得重新审视的开发新机遇?

为什么说没聚焦于消费关系的艺术商业,都容易走向衰落?

为什么说“商业能力”越强,做非标商业的挑战越大?


本文标签: 客群  亚文化  小体量  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