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附加费5日再下调!元旦出行成本下降飞去哪儿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23 11:07:18作者:橙橘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三年两换赛道,创业板、科创板、主板轮番尝试,IPO却最终败北,日前终止IPO进程的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力威”),IPO进程波折程度可谓罕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企业因为更换保荐机构,曾赔付高达400万元的全额保荐费。
“北交所是其接下来A股上市的唯一可选项。”一位受访保代表示。
其表示,上市募资补充资本金,这是大多数企业选择IPO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企业不惜花费大量规范成本,以让公司符合上市基本要求。有些公司甚至签下对赌协议。企业一旦下定决心走上上市之路,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IPO成皆大欢喜,IPO败则损失惨重”。
针对海力威的“教训”,其建议,企业在正式开启IPO征程前,选好保荐机构和上市板块,可以事半功倍。否则,板块乃至保荐机构换来换去,则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年两换上市板块IPO却终止
日前,海力威从沪市主板撤回材料,结束IPO上市进程。主板,已经是其在沪深交易所征战过的第三个板块。为此,海力威付出了五年时间。
海力威的上市故事要从2018年讲起。彼时,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开始上市前的系列准备。
开局看似一切顺利,海力威前期准备有条不紊地推进,业绩也快速提升。2019年,海力威创下营收新高,达3.23亿元;净利润也高达0.96亿元。这一盈利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当年主板的上市标准。
2020年5月,一切就绪的海力威与国元证券签下《股票发行与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开启创业板上市进程。
“以其当年的盈利水平与创业板上市要求,海力威成功上市创业板,问题不大。”有投行保代分析。
然而,彼时上市前景光明的海力威很快转换了赛道。同年7月,为了获得更多募资,海力威将上市板块转至首发市盈率更高的科创板。换赛道的同时,海力威更换了保荐机构——由国元证券变更至东亚前海证券。根据海力威后来介绍,两家券商对其上市板块定位的差异,是其决定更换保荐投行的关键所在。
2020年,创业板与科创板的首发市盈率的确差距悬殊。根据Wind,2022年1-6月,创业板首发市盈率在17倍-23倍之间;科创板首发市盈率最低的也在23倍以上,过半数首发市盈率超40倍,3家超百倍,最高的达到209.46倍。
彼时,科创板新股IPO数量也远高于创业板。2020年上半年,创业板新股共28只,科创板则达到46只。
更高的首发市盈率、更多的新股数量,科创板对于彼时的海力威来说充满吸引力。
然而,海力威和其保荐机构东亚前海证券忽略了一大要事——科创板板块属性与上市窗口期的流失。
“2020年时,设立仅1年的科创板正处于上市窗口期,对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要求相对较低;但随着窗口期的关闭,板块属性要求逐步提升,2020年擦边科创的企业将无法满足板块属性收紧以后的科创属性要求。”受访保代表示。
不幸的是,专注于橡胶、聚氨酯、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海力威,就是一家与科创搭边但科创属性不够鲜明的企业。
2022年6月,自知科创板上市无望的海力威,不得不再次转换赛道。创业板已经半途而废过、北交所不想去,坚持A股上市的海力威只有主板可以选择。与科创板关联度更高的沪市主板,成为了海力威的第三个上市板块。
不过,正如受访保代分析,由于海力威2020-2021年业绩下滑,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和0.61亿元,仅净利润一项,已经无法满足主板上市要求。以其当时的利润情况,除非2022年业绩大增,否则主板上市基本无望。
然而,海力威2022年业绩虽有所改善,但净利润仍仅为0.77亿元,距离当前主板净利润1亿元的最低上市标准相去甚远。
日前,海力威知难而退,主动撤回材料,结束第三段A股上市之旅。
上市未成先行赔付400万元保荐费
对于企业来说,沪深交易所三大板块轮番走遍终败北,已经是头疼之事。然而,于海力威而言,更为苦恼的是,上市未成,却早已赔付了400万元违约金。
违约金,源于其2020年更换保代。
2018年6月,海力威与国元证券合作之初签订的协议规定,海力威聘请国元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保荐费为400万元,如海力威无故终止协议,国元证券已收的费用不予退还,且海力威需向国元证券支付与保荐费用等额的违约金。
2020年7月,执意将上市板块调整为科创板、更换保荐机构的海力威,向国元证券如约支付400万元违约金,换来自己的IPO新征程。
400万元违约金已经是国元证券保荐其上市的全部保荐费用,海力威为何却宁愿赔付也要更换保荐机构?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企业IPO向保荐机构支付的费用分为保荐费和承销费,保荐费更多是“辛苦钱”,与企业首发募资规模直接挂钩的承销费才是大头。一般来说,承销费分为计划募资部分和超募部分,前者提成在6%-8%,超募部分提成在10%以上,高者可达15%。
这意味着,如果海力威能够成功上市,400万元仅是其向投行支付费用的小头。由于海力威更换投行的一大目的在于将上市板块由创业板调整至科创板,若能通过更换保代成功实现科创板上市,海利威可以获得更高的首发募资规模,400万元的损失不足为惜。
但如今IPO失败,400万元则成为了不低的沉没成本。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受访保代看来,如果海力威2020年未曾转换赛道,坚持创业板上市,或许已经赶在沪深交易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前成功上市。
“企业在选择上市板块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一味追求更高的首发市盈率而忽略自身实际情况。听取保代的上市板块建议时也需多方比较,不是谁的建议更合己意谁就正确,不要被保代的一时‘承诺’和想象中的募资规模冲昏头脑。”受访保代提醒。
该保代同时提到,新设立的板块一般存在上市窗口期,窗口期内上市标准相对宽松。由于从准备上市到成功IPO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企业在窗口期内开始备战上市,企业自身条件需要较上市标准更高一些,以防待其冲刺IPO紧要关头时上市标准已经提升,导致企业IPO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前的北交所即是如此,北交所正处于上市窗口期,窗口期预计持续一年左右。如果企业在利润、板块属性等方面与北交所上市标准高度契合,备战北交所IPO自然问题不大;但如果仅为擦线北交所目前上市要求,则需慎重选择。”上述保代表示。
他认为,2022年营业收入4.06亿元、净利润0.77亿元,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海力威,备战北交所IPO,或许存在较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