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太原站wtt常规挑战赛比赛时间是从11月7日开始吗?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3 14:34:01作者:橙橘网
戳上方蓝字「升值计」关注我
河南一个大哥,在非洲给员工开会说英语的视频,一口豫式英语技惊四座,大哥这英语,生动诠释了一句话,河南人要有自己的英语,虽然单词都是英语的,但是发音、时态、搭配,都是中国的,确切地说是河南的,是曾经很多人,最爱嘲笑的中式英语,散装英语。
但是散装英语,怎么了?员工能听懂,客户能听懂,合作伙伴能听懂,就行了,英语就是一门很普通的交流工具,只有中国人自己才最喜欢会嘲笑自己的人的英语不好,古力娜扎的英语被嘲笑过,王俊凯的英语被嘲笑过,江疏影说英语也被嘲笑,赵丽颖的英语也被嘲笑,好像只要我们发音不是字正腔圆,不是标准的美音,不是伦敦腔剑桥腔,就是弯管子英语,就是土鳖。
这也就是我们很多人学英语几十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原因,很多人的英语是哑巴英语,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这个工具的要求,超出了工具的要求,超出了正常的需求,英语在我们这里,不仅仅是个工具,还是个面子,是个地位的象征。
这个河南大哥的说明一点,大可不必如此,我见过说英语最不好的两个地方的人,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印度人,印度的咖喱味英语,如果放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弯管子英语,怎么好意思开口,但是印度人有一个特点,他们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所以,大胆说,厚着脸皮说,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硅谷互联网科技公司,出现很多印度高层的原因,同样是做工程师,同样是搞技术,华人背景的工程师通常比印度裔更优秀,更出色,论能干论勤奋,说实话中国人说第二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说第一,但是华裔的工程师天花板却非常明显,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沟通能力不好,很多华裔的技术大拿沟通能力不行,你要知道,这些人写代码搞算法,都是行家里手,头脑绝对是顶尖的,学一门语言,对他们来说绝对不是问题,他们不是不会说英语,而是犯了一个毛病,对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要求太高了,认为只有本土白人那种英语水平才叫英语,而实际上,只要你不是6岁以前学英语,多少都要带点口音,所以很多人回避沟通,这就把很多机会拱手让给了很多印度裔的技术人员。
不得不说,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还有日本人,我前段时间,去日本自由行,去之前,我跟这个河南大哥一个情况,英语虽然学过,但是纯纯的哑巴英语,十几年不用了,真到了用的时候,还是回归豫式英语,日语就更不会说,我那几天在直播,说我的日语是,奈何大哥没文化,一句雅蠛蝶闯天下,这句话一点也不带掺假,真的除了一句雅蠛蝶一句日语不会。
所以,我去的时候,就面临一个情况,日本人不会说汉语,我不会说日语,原来我以为可以用英语沟通,结果发现,日本人倒是普遍愿意说英语来沟通,但是他那个英语发音,简直是地狱级,除了他自己以为是英语,应该没有人以为是英语,而我的英语,除了我自己以为是英语,日本人和英国人听见都沉默了,所以就是我说的英语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英语我也听不懂。
出国前我还看了攻略,准备了一个国内翻译软件,结果一下飞机,发现根本打不开,我完全进入了懵逼的状态,我原来那些准备,完全没有用,说实话,我那时候的状况,还不如那个河南大哥,那个大哥好歹还有中国同事,还有能听懂他的下属。
我去的地方还不是东京这种说汉语就有人能听懂的大都市,大阪的机场,出关以后,就完全是靠自己摸索,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在从机场去市区的地铁上,我遇上了一个很漂亮很时尚的日本女孩,因为她长得有点像中国人,所以我找她问路,抱着一丝希望她是留学生,结果发现她完全不是,人家是彻头彻尾的日本女孩,但是非常幸运的是,这个女孩非常热情活泼,我抱着大行李箱,隔着地铁走廊跟她鸡同鸭讲半天,问清楚了我应该在哪里下车,凑巧我注意到她用了一款翻译app,然后我又费了半天功夫,问来了她手里的这款app,结果我发现,我在这里的大部分沟通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日常遇到的图片、语音、文字,都可以通过这个app翻译,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好像一下子从混沌回到了正常,我一下子如虎添翼,从大阪去京都、奈良,订酒店,旅行,去找朋友见面聊天都不成问题,整个日本之旅非常的轻松。
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非常幸运,幸亏遇见了那个日本女孩儿,幸亏她比较热情,幸亏她正好有这么个翻译app。
但是,回想我们过去的人生,其实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我们的大部分准备,都是没用的,我们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根本没用,鲁迅先生去日本以前,专门去请教了一个留学过日本的大师兄,请教留学经验,大师兄给他们一堆建议:
「日本的袜是万不能穿的,要多带些中国袜。我看纸票也不好,你们带去的钱不如都换了他们的现银。四个人都说遵命。别人不知其详,我是将钱都在上海换了日本的银元,还带了十双中国袜——白袜。」
结果呢,到了日本,鲁迅才发现,「要穿制服和皮鞋,中国袜完全无用;一元的银圆日本早已废置不用了,又赔钱换了半元的银圆和纸票。」
我们总说不要打无准备的仗,但是现实往往是,真的要打仗了,你才会发现,你准备的东西,战场上根本没用,准备没用,靠什么?靠一身正气,靠运气,靠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你只管去,前面一定有个日本女孩在等你,前面一定有个翻译app在等你。
你想想你过去的人生,是不是这样,你觉得千难万险,但是你也活到了今天,你也并没有被生活噶了,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害怕,生活也不可能等你完全准备好了,才开发令枪,你常常是赶鸭子上架,被迫上阵,结果,你也跑下来了,结果,你也活下来了,你发现你要做的事情,也没有你开始前想象得那么难。
就这么回事,你只要没有偶像包袱,只要不是一定要第一才可以,你就一定会非常幸运,你会遇到自己的贵人,你会遇到自己的奇迹。但是如果你有偶像包袱,必须要英语出神入化才敢开口,必须要能力超凡入圣,才敢做事,那你永远不会开始,永远不可能开始,因为你永远无法完美,等到你完美的时候,机会已经没了。
我们有一句话,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句马后炮,这是很多聪明人的事后总结,总是看到那些拿到结果的人,他们有什么条件,其实忽略了一个问题,永远不可能准备好的,没有人在开始以前,觉得自己是准备好的。
大多数人,都是被赶鸭子上架,被生活逼到那份上了,给你个号码你就得上场了。就像那个河南大哥,为什么好好的河南不呆,跑到非洲来做生意啊,不就是国内竞争不过同行,想来非洲发展嘛,你说他准备好了吗?肯定没有啊,英语都没准备好,但是,该来不还得来吗?
机会,确实偏爱有准备的人,
但是,幸运偏爱没有准备还敢开始的人。
周星驰有个电影,叫《一本漫画闯天涯》,故事情节非常无厘头,一个叫星仔的服务生,无意中闯入黑道世界,凭借着一本漫画的指导,阴差阳错,在黑社会混得风生水起。
前几天,我看见一个知乎问题,香港的电影为什么衰落了?众说纷纭,我觉得所有的回答我都不太满意,我个人认为,香港电影的衰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够生猛了,不够生,也不够猛了。生猛,就是草根精神,我觉得是香港电影的基础,香港电影的魂儿。
就像周星驰的这个电影,看着无厘头,看着扯淡,但其实,
巅峰时代周星驰的电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武状元苏乞儿》里苏乞儿要跟僧格林沁的侄子博达尔多争夺武状元,人生巅峰时刻啊,上了比武场,人家博达尔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苏乞儿的武器是水果刀,彩云棒棒糖。
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真相,我们大多数时候,就要以水果刀去打赢别人的大关刀。你准备好?你准备个屁。
后来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不行了,就是这种细节的东西没有,周星驰的江湖地位上去了,钱也有了,名也有了,就没有那种心态了。同理,香港的电影,黄金时代,也充斥着这种草根精神,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别管是古装片、动作片、言情片,哪怕是三级片,本质上都是一种片,草根片。但是从《无间道》开始,香港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开始穿上西装了。我对《无间道》系列也很喜欢,《无间道》我认为是香港电影的巅峰之作,但是,我要说的是,从《无间道》开始,香港的电影开始衰落了,因为香港电影的魂丢了,《无间道》以前的香港电影,不是不穿西装,但穿西装的人,也掩饰不住出身草根的粗粝,到了《无间道》开始,香港电影,开始扮精致,扮成功人仕,扮大佬,走精英范儿,都市范儿了,这与草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无间道》以前,香港的电影,讲的是一个人从弱到强,以弱胜强的过程,《无间道》以后,香港的电影,试图讲大佬的故事,一个充分占有资源后,怎么作为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香港电影,很不擅长,所以很苍白,很无力,也很没意思。
所以,《无间道》之后,再无《无间道》,香港电影的衰落,不是它抛弃了它的受众,而是完全走到了它市场的反面,香港电影后来努力迎合的,完全是是赖以生存的市场的反面,香港电影的衰落,虽然令人惋惜,但是却是再合理不过的一件事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现在的中国网文,中国网文别管吹嘘得怎么走向世界,但大部分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大部分这种网文,都是扮猪吃老虎式,是已经比对手强大到十倍百倍,还是玩弄耗子的心态折磨对手,恕我直言,不真实,也没有出息。
但是现在的读者,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内容,包括电影,沈腾的电影,最著名的两部,《西虹市首富》是几乎掌握了所有资源然后拼命得瑟,《夏洛特烦恼》是穿越回去,剽窃了所有大腕享受了所有红利,两部都是在做好了所有准备,开挂以后的爽,编剧和导演无法想象,幸运是怎么一回事,无法相信人在绝境时的灵光一闪,他们相信的是躺平式的成功,躺平后的天上掉馅饼,他们理解的开挂是掉馅饼后的资源碾压,而不是困兽犹斗放手一搏。所以沈腾的喜剧,格调始终有限,永远无法成为赵本山、陈佩斯这样的喜剧大师。
真正拿到结果的人,不是这样的,真正能拿到结果的人,是给你一本漫画,他也能当教科书操作的人。
所有的红利,都是认知的红利
2024年熵学院预售中
升老师带你捅破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