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1-1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
2023-12-05
更新时间:2023-12-05 09:26:27作者:橙橘网
上海37个项目获得了LEED铂金级认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
随着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确立,以及“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等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双碳”目标驱动之下,房企纷纷发力打造绿色建筑,绿色地产发展进程不断提速。
LEED北亚区副总裁王婧日前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截至2023年10月,中国LEED认证的项目总数已超过6800个,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其中,上海有近1300个LEED认证项目,接近全国的20%,且有70%的甲级写字楼已经拥有LEED认证。
在采访中,王婧直言,目前在商业地产践行“双碳”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成本考量上,企业可能会因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足,担心践行绿色举措会产生相关的增量成本而望而却步。但王婧认为,从LEED认证的角度来说,在进行LEED认证过程中所践行的绿色举措并不意味着比传统项目投入更多成本,“尤其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甚至可能是负的”。
长三角LEED认证仓储物流空间增势迅猛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中国正加速推动绿色转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初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整体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无疑是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目前,多个省市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低碳建筑领域。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
对于“绿色建筑”,目前有包括LEED、WELLBREEAM、DGNB、LBC以及中国绿色三星建筑认证等知名认证体系,评估标准大多包括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内部环境(健康和福利)、污染、交通、材料、废弃物、生态和管理流程等。
其中,LEED 标准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是最具包容性和透明度的评级体系。“在过去的三十年中,LEED已经落地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个商业项目。”LEED北亚区副总裁王婧近日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说。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LEED认证的项目总数已超过6,800个,其中上海有近1,300个LEED认证项目,占中国总数的近20%,也是亚洲拥有 LEED 项目最多、发展最快的城市。同时,上海70%的甲级写字楼已经拥有 LEED 认证,居全国之首。
2022年5月,上海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获得了亚洲首个LEED零废弃物认证,截至目前,嘉里集团旗下超20个项目已经获得了LEED金级以上认证。在LEED日前主办的“迈向碳中和”系列论坛上,包括上海嘉里不夜城企业中心三期、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艾梵达上海前滩太古里店、上海蚂蚁S空间、万纬物流上海奉贤临港园区、兴业太古汇、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等在内的37个项目获得了LEED 铂金级认证。
同时,截至2023年10月底,长三角地区总认证项目数已近2,500个,其中仓储物流类项目占到近10%。LEED认为,这得益于长三角作为交通往来密集的区域,成为仓储物流空间的首选之地;另一方面包括丰树、普洛斯、易商在内的投资者已经将LEED作为仓库的标配,促成了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仓储物流空间的绿色发展引擎。
“净零”目标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前景广阔,但仍需注意,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绿色转型处于参差不齐的阶段,房企在碳中和实践、建筑碳市场建设、零碳建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还亟待提升。
12月3日下午,王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阶段,企业或许需要经历从“提升认知”“确立目标”到“逐步落实”“成果公开”这几个阶段:首先是企业要从高层管理到普通员工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共识,确保企业减碳的举措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是企业确立负责任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碳足迹的计算应该明确减碳范围,让减碳行动更加落地和有迹可循;在确立目标之后,企业应该公开透明地公开其减碳成果,并且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评价。
王婧直言,商业地产践行“双碳”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整体的认知,对于如何落实双碳目标缺乏指导。“双碳”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果能有公信力强的第三方工具,则可以为商业地产提供帮助。同时,商业地产要落实“双碳”,覆盖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并且涉及包括业主、设计师、周边社区居民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因而实践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规划,才能确保从设计、施工到运营都能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此外,在成本考量上,企业可能会因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足,担心践行绿色举措会产生相关的增量成本而望而却步。对此,王婧认为,外部的资金激励以及企业能够从长期主义角度来看待绿色投入,能够对推进双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从 LEED 认证的角度来说,在进行 LEED 认证过程中所践行的绿色举措并不意味着比传统项目投入更多成本,尤其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甚至可能是负的。
王婧解释说:“比如LEED是鼓励使用本地建材的,一个位于上海的建筑,LEED不希望项目从海南运两棵树来,而是使用本地的树木,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二来为本地经济做贡献。当然有些时候前期会有比较大的增量成本,比如太阳能光伏、双层玻璃幕墙等,但它们的投资回报也会非常快。”
同时,王婧向记者透露,LEED通过调研发现,多数重视绿色建筑企业认为,要从企业从整体发展以及长期主义的角度来衡量“绿色投入”。
“他们愿意为项目的绿色转型投入,但是希望这些投入是高性价比的,即便短期内不能看到回报,也要有利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王婧称,有些企业认为绿色举措增加了他们的资产价值,并且通过一些提高韧性的措施降低了企业的潜在风险,也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支持……这些长期回报对企业来说会大于前期的一些投资成本。
记者注意到,由LEED北亚区与CBRE世邦魏理仕亚太区研究部发起的“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观:亚太区CSO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的局限性、业务竞争的优先级以及不确定成本是业主方实现净零目标的关键障碍。对此,业主方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超过六成的受访业主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增加其投资组合中绿色建筑的占比至80%或以上,并更多地利用绿色金融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