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还中小学一片宁静的教育天空

更新时间:2023-12-09 08:30:34作者:橙橘网

请还中小学一片宁静的教育天空

全文长 3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近些年来,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打着各种旗号、借助各种幌子、利用各种名义向中小学摊派任务,或者通过中小学完成任务的现象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有人戏称,现在的中小学,只有殡仪馆不会安排任务,其他的任何单位、组织或部门都可以安排任务。这一乱象大大增加了中小学及其教师的负担,干扰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众所周知,中小学承载着赓续传统、育人育才、昌盛国家、兴旺民族的重要使命。中小学校园必须是一个清静幽雅、相对独立而不应受到外界过多干扰的地方。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更必须拥有一张宁静的讲桌,能够让他们躬耕讲台、守护课堂、潜心教书、安心育人。

然而,不少部门给中小学强行摊派的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譬如庆典演出、招商拆迁、站街值守、巡塘守堰、App下载,以及“涨粉”“推销”等活动和工作,给中小学及其教师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有些任务,占据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相当大的精力,让不少中小学教师不胜其烦、不堪其苦、疲于应对、怨声载道。

我接触了一些刚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他们说,原以为校园清清静静的,老师就是安安心心教书育人的。走进校园之后才发现,校园如此不纯粹,教书育人似乎成了副业,成天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琐碎事情才是主业。他们每天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做完了之后,已是筋疲力尽,发现自己投入教学的精力都没有了,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中小学成天被各种摊派所折腾,如果校园失去应有的庄重和宁静,如果老师的体力和精力、时间大多消耗在了那些跟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试问,孩子们的学习该谁来操心呢?孩子们的未来该谁来负责呢?教书育人的使命该谁来完成呢?国家民族今后的命运该谁来把握呢?

其实,关于给中小学减负、还中小学校园明朗清爽的天空的呼吁与措施,从上到下,三令五申。那为什么中小学被摊派与教学无关任务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有令不行,甚至还越来越多呢?

我以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部门认为中小学人员多、队伍大、力量强,通过学校去落实一件事情,不但费时少、速度快,而且效果好、效率高,容易出政绩。他们觉得有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或一些难以推动的工作,按照常规方法,有可能完成的难度大、见效慢;而一旦摊派给学校,以行政手段施压,与目标考核挂钩,学校无可奈何,便会按照“校长—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程序,层层布置,逐级推进。哪个学生敢不听老师的话?又有多少家长敢难为老师?于是工作推行起来能够立竿见影、速战速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而就有了给中小学摊派各种额外任务的“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一些部门高高在上,盛行衙门作风,指导工作完全靠开会发文,推动工作主要靠看资料、听汇报、检查督导、考核评比,完成工作则只图“省事”,打“简算盘子”,不顾实际情况,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摊派任务,一“摊”了事,一“派”万事大吉。

至于对中小学和教师,他们压根就没有站高望远,考虑其特殊性,尊重其独特性,甚至有的还可能把中小学作为在自己地盘上游戏权力的一枚棋子,把对中小学教师随意差遣、任意摆布、玩于股掌之间,作为抖威风、显示权力、刷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还是缺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当下,一些形式主义向学校不断转移,不少行政任务向校园转嫁,相关的商业利益变相入侵校园,给中小学和教师带来沉重负担,给教育造成诸多乱象。说到底,还是一些部门对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缺乏深刻认识,对学校、对老师,甚至对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情感和最起码的尊重。

他们对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关键时候就不要。向教育伸手,向中小学胡乱摊派,向中小学教师随便“派活”,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也更在他们的常理之中。

要想全面落实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我以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坚持分类治理,精准督导。“治标”之策,是对照检查,突出重点,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考核项目,严格实行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严厉禁止向学校摊派各种“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治本”之策,是齐抓共管,抓好社会治理,提高执政水平,实实在在形成为中小学教师松绑减负的合力。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

其次,全社会大兴务实之风,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土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两大毒瘤,对社会危害很大。如果任其泛滥,由社会向教育扩散、向学校侵蚀,那破坏力更大。

因为教育是人的事业,关乎人的发展,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启迪思维、洗礼灵魂,进而教化人、成就人的。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场所,也是孩子们梦想放飞、人生启航的地方。教育的独特性,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与学校的纯洁性。孩子成长的不可逆性,以及孩子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还校园以应有的宁静,必须给老师以应有的尊严与体面,让老师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中,投入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中。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更不能容忍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校园里的横冲直撞。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做出“真”教育,办出“真”学校,培养出为时代之所需的“真”人。

最后,应大力营造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育承担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教师是承担面向未来重任与肩负崇高使命的重要角色。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没有谁的成长不受益于教育,没有谁一路走来能够离得开学校,没有谁敢说自己从没受到过一个老师的教诲。可以说,我们的成长,就是靠教育,靠学校,靠一位又一位老师的教育接力,把我们摆渡到那个人生之高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中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从某种意义上讲,尊师重教的程度如何,既反映着一个地方及其部门的执政意识和能力,又体现着一个地方及其部门对教育与学校、教师与孩子的态度和情感;既影响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尊师重教,不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各个地方及其部门如何尊师重教?除了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把教育当成一项惠及千万民生的良心工程外,最大的行动就是理解教育的重要地位,支持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尊重教师工作的独特性,给教育以应有的关爱,给学校以应有的空间,给教师以应有的时间、应有的呵护、应有的善待。

我有一个最现实的想法,就是我们或许受限于诸多条件,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真正的尊师重教。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对教育、对学校、对老师不打扰、不添乱、不折腾,尽量减少额外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摊派任务;给教育一方宁静的土壤,给学校一片宁静的天空,给老师一方宁静的讲台,给孩子们一张宁静的课桌;让教育回到应走的路上,让学校回到应走的方向上,让教师回到应做的本职工作上。

只有切实减轻中小学和教师的负担,持续营造宽松和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并把这种执政行为逐渐转化为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社会共同努力时,尊师重教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入口、入眼、入脑、入心。

当然,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对一些来自外界的莫名其妙的摊派与任务,不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应该善于甄别、敢于拒绝,有勇气说“不”,体现出一种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一种正直的正气与底气!

什么时候中小学的一片教育天空宁静了,教育的美好与幸福也就不远了!

扫码购买汤勇著作

《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





陪伴整个学期



来源丨汤勇晓语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