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市公司“一房多租”骗取2500万?丹邦科技:借款纠纷

更新时间:2023-12-20 00:08:39作者:橙橘网

前上市公司“一房多租”骗取2500万?丹邦科技:借款纠纷



又一起纠纷案,将已经淡出资本市场视野的前上市公司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股票代码:002618,以下简称“丹邦科技”)拉回到台前。

深圳市民毛女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报料称,丹邦科技前董事长刘某、该司高层谢先生涉嫌“一房多租”,在其已支付租金加借款合计2500万元后,到期不归还借款、不交楼,而拉她合伙的同行顾先生或也牵扯其中。“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毛女士认为。

2022年11月,毛女士已将当事人刘某、谢先生及丹邦科技告上法庭。今年3月,又同时以合同诈骗为名向公安机关报警。截至目前,毛女士尚未收楼,也没有收到退款。

12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相继采访了丹邦科技高层谢先生以及毛女士同行顾先生,试图从多方视角揭开事件真相。



报料人说

付2500万租两栋楼,到期不交楼不还款

怀疑遭遇上市公司诈骗

在与湾财社记者的谈话中,毛女士不止一次懊悔没能留意到当初签约的种种细节。

毛女士告诉湾财社记者,2021年前后,深圳市的包租生意一片红火。同年12月初,毛女士认识的一个公寓承包商顾先生找到她,询问是否愿意合伙承包上市公司丹邦科技的两栋楼。


松坪山生活区32栋与33栋。

据毛女士回忆,“顾先生称他的一个老乡是中介,认识丹邦科技董事长刘某,这笔生意听起来很靠谱。”加之上述两栋楼位于深圳市松坪山生活区,地理位置不错,综合考虑后,毛女士便和顾先生一同前往丹邦科技,和该司董事长刘某等谈价格。

“正常包租价年租金在450万左右。我们只谈了一两次,他们说2000万算五年房租,我还价‘算6年’,他们很爽快答应。”如此,该成交价比正常价位低了近三成,如果对外出租,毛女士粗略估计年营收可以达到500万左右。

但低租金的前提是,丹邦科技要求其一次性付清6年租金2000万元,还要借款500万予丹邦科技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只是这些条件在低租金、高回报,还有上市公司背书面前不值一提。2021年12月17日,毛女士与顾先生商量决定,用顾先生旗下国鑫业公司(化名)的名义与丹邦科技签订了租期10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以及《借款合同》。


毛女士的部分转账记录

但毛女士称,她和顾先生未落实相关合作协议,签了合约后顾先生便失联了,定金迟迟未支付。直至2022年1月20日,毛女士担心合约失效,才向丹邦科技公司高层谢先生支付了100万元定金,以及400万元预付租金。

毛女士称,自己一付钱,顾先生就又出现了。“去之前,我跟老顾约定的是一方投资一半,股权也各占50%。但是付款后,老顾就变卦,要求占股60%。”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次日,毛女士以与朋友合资的中正荣公司(化名)名义与丹邦科技重新签订《房屋租赁合同》,上面标明与国鑫业公司的合同失效;同时签署一份新《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三个月。



至于为何走谢先生账户,在1月21日丹邦科技向中正荣公司出具的两份《委托付款书》中可以看到,理由是“公司账户长期被法院冻结无法支付货款,为保证公司经营及资金流动性”。



顾先生退出,合作仍继续推进。毛女士称,自己陆续向谢先生转了1600万元,但碰上当年2月的疫情,资金周转不灵。“害怕违约,于是又签了一个补充协议。”据《补充协议》显示,毛女士的付款时间顺延至4月26日,相应的,丹邦科技交楼时间也从4月底顺延至6月底。后来,毛女士从朋友那融得900万元,顺利付清了尾款,于4月26日拿到了丹邦科技开具的《收条》。

然而该年5月,毛女士发现,她租下的两栋楼正在经历大规模装修。5月底,丹邦科技宣告即将退市。6月,时任董事长刘某被罢免。而本该于6月30日交付的两栋楼,租户未搬离,其内部正照常装修,照常放租,无法交房。



毛女士还发现,之前的《借款合同》中,丹邦科技曾以两套住宅作为担保,但是她在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系统查询了解到,这两套住宅已在2021年4月就处于抵押状态,于2022年2月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

此外,毛女士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丹邦科技在和她签约时与原租客的合约处于存续状态,并于2022年又与原租客续签了10年合同。如此,毛女士认定丹邦科技“一房多租”,自己遇到了诈骗。

她还指出,顾先生临时变卦提出无理要求,且退出后作为牵线人却没要过一分钱佣金,令她怀疑顾先生目的就是引她入局。

原合伙人发声

参与“做局”诈骗是污蔑

毛女士未与其联系单方面签下合同

从毛女士的视角来看,同行顾先生无疑是在“请君入瓮”,对此顾先生有何解释?12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从其讲述内容中了解到事件的另一种说法。

“污蔑!现在我要起诉她。”谈到毛女士对其参与“做局”的指控,顾先生在电话里显得有些激动。

顾先生表示,他和毛女士早在2020年就认识,后来毛女士找他合作,但几个生意都没做成。“我的公寓对面有一个车行,2022年底,车行的人介绍一个中介,向我推荐了丹邦科技项目。这个项目刚好在毛女士的(包租)公寓附近,我不了解,是她说可以做。”顾先生称,他们刚开始跟中介一起去谈,后来毛女士让把中介撇开,不想给中介费,后期都是他们二人去谈项目。“我和那个中介并不熟。”顾先生称。

关于股权分配的争议,顾先生对湾财社记者称,“游戏规则”都是毛女士定的,“她说,是谁的业务谁就占10%干股。后面没有谈好,她不声不响就走掉。”在顾先生这里,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的行为主体变成了毛女士。

值得注意的是,当湾财社记者透露毛女士首次付款日期在2022年1月20日时,顾先生表现得非常惊讶,“她那天就付款了吗?”

紧接着顾先生告诉记者,“签完合同两三天丹邦就让我打款。直到1月19日,我给她发信息说,‘姐你怎么说,人家催着要定金’,她回我‘你定吧’,我问她‘是做还是怎么样’,直到1月20日都没有回消息。”

顾先生称,1月20日他又连发了几条很长的语音,最后还发了一条消息称“你不做我就自己做了”,毛女士依旧未回应。

顾先生也向湾财社记者坦言,自己确实没钱单独做这个项目,同日,又将合同发给了另一个有投资意向的人,“对方说丹邦科技外债太多了,不敢做。之后我就把合同送回去(丹邦科技)销毁了。我都不知道她(毛女士)怎么偷偷把合同签了。”

顾先生称,“今年经侦打电话了解情况,我还去做过笔录,才知道她签了合同。”不过,对于上述内容的相关证据,顾先生称不方便直接线上发送,希望线下沟通。

出租方回应

丹邦科技高层:不是诈骗,是借款纠纷

合同有约定若交不了楼租金当借款

事件另一直接当事方对此又有何说法?同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此前经办此事的丹邦科技高层谢先生。

谢先生称,签约当时他还是公司总经理,但没有参与出租的谈判过程,“最早他们是和刘某谈价,后来让我经办,签合同时我在场。”

“当时租给别人还没到期,剩下几个月,但是从合同约定来说可以提前解除。她知道这个事。”谢先生表示,签好合同后,刘某答应提前让原租客退给毛女士。

而原租客的年租金是500多万,租给毛女士的价格是300多万。至于为何给这么低的价格,谢先生坦言,“当时丹邦需要钱。”

而物业至今未交付给毛女士,谢先生解释道,一方面,丹邦曾多次发函要求原租客退租,但原租客也曾借钱给丹邦,对方表示,退租可以,先把钱还上,如此,丹邦科技无法强制赶人。

另一方面,谢先生告诉湾财社记者,由于刘某将公司“搞”退市了,公司股东要求把他罢免,不允许参与经营管理,其所做的决定被股东重新审议,最终决定是由原租客承租。

谢先生称,在新股东的考虑里,价格低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毛女士和丹邦的《补充协议》上已经约定,如果到期交不了楼,2000万预付款就可以转为借款。



《补充协议》显示,如果丹邦科技无法在6月30日前如期交付物业,则需于7月31日前退回中正荣公司已预付的2500万元,并按主合同违约条款规定赔偿3个月租金,同时2500万元按日计息。而若7月31日前仍无法偿还2500万元或交付房屋,利息自动转为月利息3%,每月5日前支付。



就当时状况来看,原租客不愿退租,且根据补充协议,2500万预付款已经全部转为借款,新股东为了避免麻烦,默认只用履行借款违约义务,为此新股东还在2022年8月发了一封《确认函》给毛女士,确认了债权关系,只不过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未支付相关利息。

“我们肯定认这笔钱,毕竟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是哪个股东都会认,只是新股东不愿意把楼给她(毛女士)。”谢先生表示,这当中没有设局、没有诈骗,他们和顾某根本不认识,也没有所谓“一房多租”。

“无论是物业当时的出租情况,还是《借款合同》两套担保住宅的抵押状态,毛女士都是知情的。提前告诉她这两套房办不了抵押,她说只需要合同写明就行,不用实际去办抵押手续。”谢先生称。

既然未向毛女士交房,那她所支付的2500万流向了何处?谢先生表示,都用来支付公司水电费、员工工资以及一些应付货款,“每一笔都很清晰。这个账户我自己完全没有用过,没有一分钱在上面,也没有挪用任何。”他称,经侦已经对此调查过一遍。

谢先生表示,当时银行查封了丹邦所有账户,包括连带担保责任人刘某的个人账户,已经没有账户可以打钱,“只有我作为总经理的账户可以拿来使用。说实话我是不愿意的,但是也不知道用谁的,普通员工的更不合适。”对于上述内容的部分证据,谢先生也称不方便展示,可现场沟通。

律师说法

是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

律师观点:目前证据不充分

2022年11月,毛女士已将当事人刘某、谢先生及丹邦科技告上法庭。今年3月又同时以合同诈骗为名向公安机关报警,据毛女士反映,5月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后毛女士申请复议和复核,均被公安机关维持。目前,此案争议在于究竟属于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朱逸聪表示,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区分在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就本案件而言,从丹邦科技公司所出具的委托付款书上可看到,其明确表述了公司账户长期被法院冻结的现状,被控告人在洽谈执行该合同时,并没有刻意隐瞒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这一基本情况。因此,控告人关于被控告人隐瞒其真实经济状况的指控难以成立,若站在公安立场,犯罪嫌疑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这一诈骗前置条件存在瑕疵。

此外,朱逸聪认为,具体到借款事项而言,抵押物存在权利瑕疵,并不构成刑事诈骗的充分条件。将借款事项立为刑事诈骗案件,需要有更多充分的证明条件。

另一方面,朱逸聪也指出,对于租赁合同而言,一房多租的现象也存在大量的民事判决。加上在深圳大量经济纠纷的存在,公安机关在办理该类争议案件都是以审慎的态度开展全面调查,避免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

“但是这并不必然说明该案就是经济纠纷而不是经济犯罪”,朱逸聪强调,此类案件在处理过程当中长期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与每一个案件的基础条件、侦查突破成果、办案单位当下的政策延续、思维惯性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此类案件的控告过程当中,控告人承担了较大的证明责任,即证明其控告事项大概率属于经济犯罪,这对控告人无论是法律思维,及搜证、举证能力要求都较高。

为避免这类案件的发生,朱逸聪建议,在合同当中要约定越具体的条件越容易进行刑事控告,包括要求对方表明抵押物的现状、租赁物的现状、借款主体的现状、借款的用途、限制等等。而在进行刑事控告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刑事控告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办案单位思路的变化及证据的更新,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及说明。而且对被控告人可能进行的辩解,要提前进行预判,提前进行疏、堵。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背景

已退市的“电路板”专家

和被“赶”出去的董事长

作为一家全球极少数掌握高端薄膜类绝缘材料制造工艺的厂商,丹邦科技历来被关注的新闻却都与负面有关。

官方资料显示,丹邦科技成立于2001年,于2011年9月上市。该司自上市以来营收曾逐年攀升,于2014年达至历史巅峰,营收为5.02亿元,归母净利9093万。此后震荡下滑,直到2020年营收断崖式跌至不足5000万元,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高达8亿。

同在2020年,丹邦科技原高管举报该司董事长刘某学历造假,最终导致刘某被中南大学追回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021年4月,因公司2020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加之为负的归母净利润、和低于1亿的营收,该司股票被“披型戴帽”。后又由于2021年度报告再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2年5月24日,该司公告宣布,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退市直接导致刘某董事长职位被罢免。”谢先生表示。2022年6月,刘某被罢免董事长的议案获股东投票通过。

“毛女士总认为刘某被罢免是名义上的。当时说句实在的,他是被‘赶出去’的,双方还起过冲突,差一点打架。为这事还搞到社区调解警务室去了。”谢先生表示。

退市以后,丹邦科技的劫难还未到头。今年11月,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就丹邦科技通过违法行为虚增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巨额营业收入、利润,对丹邦科技、刘某、谢某等人作出行政处罚,罚款合计2090万元,其中原董事长刘某被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高层谢先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曾经辉煌的上市公司,如今已陷入泥淖。12月1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位于南山区科技北一路的丹邦科技总部大楼。当时正值下午四点,但大楼园区内一片寂静。沿园区环绕一周,这里的两处入口各有保安把守,露天车位里停放着一些车辆,当时还有一辆车从正门口驶入。湾财社记者从正门门卫处获悉,目前楼内只有少数几人在办公,谢先生也在这里。而说起刘某,该门卫未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之后表示“他不是早就……很早就不在这了。”

在12月18日与谢先生的谈话中,他也向湾财社记者介绍了丹邦科技的现状。谢先生表示,丹邦科技还在运营,只是由于资金问题裁减了大部分员工,现在剩下不到100人,东莞松山湖生产基地里人会多一点,有七八十号;总部大楼只剩下不到10个人。

“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不足”,谢先生称,目前,丹邦科技的生产线还在做线路板产生收入,但因为资金投入不够、人手不足,一个月才做几十万产值。

其中,总部大厦没有对外出租,宿舍楼都是已经出租的状态没有新收入产生。“过去解散团队都要付钱,该用的都用了,我们现在几个在职的人连去年的工资都没有拿到,只能说是在这里坚守一下。公司还在运营,股东也希望留一些人在这里维持运营,资金在逐步解决。”谢先生称。

而据谢先生所讲,现在丹邦科技的外债主要来自几大行,一共有四个多亿,金融机构、个人的欠款很少,欠供应商的款也只有2000多万。

谈到未来的还款安排,谢先生表示,必然只能公司层面来还款,毕竟不是个人借款。“公司的基本想法是想搞重组。现在有几家公司在谈,能不能落定不好说,只是正在做这些工作。”谢先生透露。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