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PEEK材料概念逆市走强丨早市热点
2023-12-20
更新时间:2023-12-20 12:13:44作者:橙橘网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塞尔达
12月17日晚,“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发公告称,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汤晓鸥于2023年12月15日23时45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这是继大裁员、被做空机构质疑“虚增收入”后,商汤面临的又一重大利空。
12月18日,汤晓鸥辞世后首个交易日,商汤港股股价在因“做空报告”而累计下跌了超过10%的基础上,又单日暴跌了11.11%,以1.12港元收盘。
在接踵而来的利空压迫下,商汤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化解这一系列危机,正成为商汤乃至整个中国AI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手握财富近180亿元
汤晓鸥是人工智能科学家,也是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汤晓鸥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7月6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他在演讲时引用了一句于谦主演的《老师·好》中的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我们有18项工作在全世界第一次将深度学习用到视觉问题上,包括人脸识别、人脸检测、人脸重建、物体检测、人体姿态、图像超分、三维形状识别等计算机视觉最核心的问题。在深度学习的大门上,我们按了18次门铃。”汤晓鸥当时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
1968年,汤晓鸥出生于辽宁鞍山,1990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91年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工作,担任信息工程系教授。
2001年,汤晓鸥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多媒体实验室,该实验室被称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AI科学家,如昆仑万维天工智能联席CEO颜水成、华为诺亚方舟计算机视觉实验室主任许春景、京东前最高技术科学家陶大程、大疆前AI视觉负责人赵丛等。
2014年,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在这个实验室诞生,让汤晓鸥及其团队一战成名。
当年6月,商汤还未正式成立之前,汤晓鸥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以高达98.52%的准确率,超越Facebook同期发表的DeepFace算法,创下全球首次超过人眼识别准确率,突破工业化应用红线的记录。
这次技术突破拉开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序幕,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刷脸支付、小区里的安防监控识别、公司大楼的人脸门禁、美颜相机里的AR特效,都在一定程度上,由汤晓鸥的此次技术突破奠定基础。汤晓鸥也被称为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
正是在这次技术突破后,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注意到了这支团队,并赶赴香港拜访汤晓鸥。随后,IDG资本于同年11月7日投资数千万美元助力汤晓鸥团队走出实验室,成为商汤A轮融资的开端。
2014年10月,汤晓鸥和学生徐立、徐冰、王小刚共同成立商汤。目前,商汤自主研发的DeepID已经更新了多代,被业内外誉为最强人脸识别算法。基于这一强大技术,商汤在成立伊始,就先后拿下了小米、华为、美图秀秀以及图聊软件FaceU、Snow等客户。
在业内,商汤与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称“AI四小龙”。商汤也是其中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公司。
商汤的高速发展也使汤晓鸥个人财富暴涨。2023年,他以25亿美元财富数位列《2023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第33位。按最新汇率折算,这个金额接近人民币180亿元。
五年半亏损超400亿,
还被质疑虚增收入
在汤晓鸥的带领下,商汤却迟迟未见能实现盈利的曙光。
2018-2022年,商汤分别录得净亏损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171.4亿元、60.45亿元;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又实现了净亏损31.2亿元。
这样一算,商汤在五年半的时间内合计亏损达到惊人的468.56亿元。
随后,商汤因业绩问题还被国外做空机构盯上。
11月28日,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发布了一篇研报,指控商汤参与“循环贸易”,向客户提供资金购买商汤产品,但未交付产品,以此虚增收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的发布时间,与前述汤晓鸥辞世时间十分接近。
其中,Grizzly Research的报告引用微信朋友圈截屏,称财经媒体Capital Watch的CEO认为,商汤投资于第三方公司,以换取等额的收入,而没有实际交付产品。
报告引用了两桩诉讼,一桩是商汤起诉江苏精仪达科技有限公司,称精仪达未交货,要求精仪达退还货款,但被法院认定双方为“走单、走票、不走货”的情形,不支持商汤的要求;另一桩是商汤经销商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起诉福建省新泽尔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指控双方存在循环交易。
同时,报告还引用了美国某无政府组织数据称,商汤40%的收入来自政府合同,而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急剧减少,商汤应收账款可能永远无法收回。
报告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贸易总额为78亿元,在2023年上半年没有明显改善;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为25.8亿元,约占应收账款总额的33.1%,截至2023年6月减值准备较半年前又增加了13%。
甚至,报告还披露了商汤控股人汤晓鸥及最大股东阿里、软银已经处理或继续在抛售其股票。
对于上述指控,一名接近商汤的人士向媒体称,精仪达诉讼中,精仪达存在故意骗取商汤款项的意图,商汤发现后及时报案,该项合同并未形成收入,现法院已经将案件移送公安;而长虹佳华案件中,长虹佳华为商汤经销商,起诉其客户支付货款的案件,其客户所谓借款言辞亦不为法院采纳,且一审二审法院皆判其客户败诉;上市至今为止,大股东及执行董事全体未减持一股。
11月28日,商汤回应称,上述报告并无依据,且包含无根据的推测及误导性结论和诠释;报告缺乏对商汤业务模式及财报的基本理解,缺乏对公司公开信息的全面解读。该报告的作者并没有与公司联系以确认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或就商汤的财报获得任何理解。
但市场对商汤的回应存在顾虑,事件对公司股价依然造成了冲击。
11月27日(做空报告发布前)至12月15日(公告汤晓鸥辞世前),商汤港股股价从1.44港元下跌至1.26港元,本来就处于低位的股价在短时间内跌去了12.5%。
大规模裁员
对于商汤高层而言,需要在公司创始人离世的冲击之下,带领公司重拾信心来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
12月18日,在商汤公告汤晓鸥离世后最新一个交易日,该公司港股股价在近段时间低迷表现的基础上,又单日下跌了11.11%,以1.12港元收盘。这个收盘价距离去年初时的高位9.7港元(前复权),在不够两年时间内下跌了近9成。
“汤晓鸥作为商汤科技的灵魂人物,他的离世将对公司日常经营和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不仅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和资源。他的离世可能会导致公司在一些方面的决策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
实际上,几乎与今年中报公布同一时间,多名商汤在职和离职员工对媒体表示,公司新一轮裁员潮到来,涉及多个部门,最快要求一周内离职。现在回过头看,商汤后来被做空机构盯上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从内部组织架构上,商汤分为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CG)、智能汽车事业群(IAG)、数字空间事业群(DWG)、新兴创新事业群(EIG)、研究院等十一个主要业务部门。其中,SCG、EIG等多个事业群均被此轮裁员波及。
一名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CG)员工称,他所在的部门裁员约10%-15%;SCG下属的质量中心解散,产品质量检验的任务被分配到各组。另一名SCG员工表示,一些产品不管是否盈利,都转为维护状态,不做新版本。
有离职员工称,由于商汤业绩承压,平时已经在逐渐缩编,减少招聘新人,这一轮更是规模性裁员。他回忆称,这轮裁员名单分两批确定,第一批主要在7月底由直属领导告知,第二批在8月中旬由部门更高层领导通知,员工普遍对第二批裁员较为意外。
对于裁员,商汤回应称,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并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商汤补充,公司整体发展良好,对优秀的社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会持续引进,对集团的长期价值及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裁员比例,商汤也作出回应,此次调整根据各部门情况处理,会持续引进关键人才和优秀毕业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裁员为商汤一年多时间以来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上一轮裁员潮在2022年9月。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商汤有员工5943人,其中研发4093人;但到了2022年12月31日,商汤只剩下5098名员工,包括研发3466人。这意味着,早在去年下半年,商汤员工数已经减少了845人,其中627名为研发人员。
无论是被做空机构盯上,还是短时间内的两次大规模裁员,其实都反映了商汤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近日汤晓鸥的离世,更使商汤雪上加霜,市场纷纷用脚投下不信任票。
参考资料:
野马财经《“AI大佬”汤晓鸥去世,400亿商汤科技何去何从?》
财新《商汤被做空机构指控虚增收入 股价下跌近5%》
财新《商汤多部门大幅裁员 称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