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国家,3组数据,这些实验讲透“抢跑”的危害,超前学习不再是捷径?

更新时间:2023-12-20 18:31:02作者:橙橘网

3个国家,3组数据,这些实验讲透“抢跑”的危害,超前学习不再是捷径?


本文共2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来源:悟空亲子星球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最近 ,国内小学生之间掀起了一股莫名的“盘串”潮流,课间盘一盘,考前盘一盘,谁还没有一串盘包浆的手串呢?

就连考试奖励都想要个新手串,一脸懵的家长们不禁问自家孩子,为什么要盘串儿啊?

孩子们的回答就俩字:解压!


当代小学生的压力已经大到这种地步了?宝爸宝妈们别不信,父母们的焦虑正在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很多焦虑的家长选择了抢跑。

初期效果很显著,但一到小学三、四年级,家长们就发现孩子失去了优势,甚至还出现了学习能力倒退的现象,家长更焦虑,孩子压力更大。

其实,太过超前的教育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地雷”,中国、美国和德国都有过这方面的研究或实例。


抢跑看似捷径

却可能毁了一生

在20世纪70年代,高考刚刚恢复的时候,为了集中培养人才,中科大创立了 少年班,招收了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上大学。

在当时,这些孩子都是大众眼中的“天才”“神童”,但据心理学博士贺岭峰所说,目前为止,这群孩子里没有一个成为行业领袖。

这个少年班的首位成员张方,也曾在中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后悔没有在正常的年龄上学

过早的专业学习,让他没有时间去培养自理能力和交际能力, 无法融入社会,昔日的天才却在找工作上屡屡碰壁。

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教会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在这方面,德国从幼儿园就开始铺垫了, 孩子们的幼儿园日常是这样的:


幼儿园不准教授专业知识,这是写进德国《基本法》的明文规定,追根溯源,还得从50年前的一个实验说起:

德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挑选了50个以游戏为重心的幼儿园,50个以学科训练为重心的幼儿园作为对比样本。

结果发现,超前学习的孩子优势只能维持在4年级,之后就开始直线下滑, 从成绩到心智,远不如同龄的孩子。


类似的实验在 1976年 再次进行,不同的是,这次调查的样 本地点是美国,研究人员持续跟踪68个孩子的启蒙教育,耗时20年

研究结果表明: 4-10岁 期间,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有明显优势,但提前学的优势仅仅保持了几年,当来到 15-23岁 期间,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看不出区别。

更可怕的是,这些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 社交能力更弱、情感能力更低、更容易叛逆、抗挫折能力更差 ,他们的犯罪率也比对照组的孩子高3倍


家长们都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加速器,能够快速提升成绩,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这样被“催熟”的尖子生迟早会陷入后继无力的尴尬局面


遵循规律

允许孩子慢下来

“催熟”不可取,但家长们对“慢下来”也有很多顾虑,兴趣班怕报少了,启蒙怕太晚了……

“慢下来”真的那么可怕吗?家长们在内卷中又该怎么办?找对方向,慢速起跑也能获得胜利。

1

成长的顺序有规律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布鲁斯·佩里认为,孩子在不同时期,发育的主要功能也各不相同:

此外, 耶鲁大学 曾经做过一项40多年的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其中,9岁,是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一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7岁之前的孩子接触的启蒙教育应该偏向情感认知,而不是专业知识。

比如可以陪孩子阅读,但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和好奇心,不必纠结识字问题。

现在有很多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一切的源头可能是,7岁之前忙着学习知识,忽略了情感能力的培养。


2

找对方向,“慢下来”并不可怕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们就犯难了,周围的虎妈狼爸们这么卷,这起跑跑慢了真的可以吗?学太晚会不会耽误孩子?

答案是:不会!

调查记者大卫·爱泼斯坦在《范围:为什么通才能在专业化的世界中取胜》一书中,研究了大量世界上成功的运动员、艺术家、音乐家、发明家、科学家等,用大量的科学案例颠覆性地证明了三个理论

更多的成功人士竟然都是相对“大器晚成”的人;

孩子过早开始学习,可能出现“凋零效应”,优势慢慢消失;

这个社会更需要通才,而不是专才。

第一个理论就和大家的认知不同,“大器晚成”在成功人士中竟然是常见现象。

就拿音乐来说,一份对英国寄宿学校的调查显示,在音乐上更有造诣的学生,其实通常不会太早开始学习音乐,入学前的专业练习时间更短,且至少尝试过三种乐器,一半以上的学生甚至学习四到五种。

因此,爱泼斯坦认为,“延迟专业化”“尝试期”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家长们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间不宜过早,想多报几个兴趣班也是可以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特长。


第二个理论中的“凋零效应”其实就是“抢跑”优势的丢失,研究表明,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超前教育中教的往往是灌输的知识

如果要培养优秀的学术能力,家长们应该放弃让孩子死磕那些背诵的知识,多多启发孩子去理解知识背后的联系 。

比如,早教阅读的重点 在于,教孩子如何寻找和连接上下文线索、理解他们所读到的内容。

第三个理论中的通才,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

家长们现在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现出天赋之后,就只想专项培养这项技能,其余技能都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创新力。

跨学科、业余爱好丰富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成为通才,思维和视野的拓宽会让他们不断提升学习的上限,保持领先。


正如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书中写道: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对了方向,允许孩子慢一些,也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