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的招生「秘术」,不灵了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0:44作者:橙橘网

教培的招生「秘术」,不灵了


图源:Unsplash

今年这个寒假,似乎比以往更有寒意。听说北方堆积的厚雪,让教培又暂时回到了「线上」;而我在南方的续费里,也似乎感受到了凛冽的寒意。

到底是我们的客户成长了,还是我们这一行始终用着换汤不换药的「秘方」,而随着市场的逐渐疲软,所有的续费和新进都已无计可施?

跟几个在机构的同行聊了聊,说什么周年庆、联报大优惠等往年常用的续费方式以及话术,翻来覆去都用烂了,今年别说客户了,就是自己都没有「演绎」的激情了。

大机构「点到为止」的续费姿态,看似是「大盘子」给的底气,实则应该也是在《办法》后的收敛之势;小机构以及那些个人工作室,连开口都还找不到契机,不是在等成绩就是在等放寒假

其实不管什么理由,都逃不过大环境的作用:捂紧钱袋子过日子。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也提到了,那些超级个体都在主动筛选自己的客户群体,比如把客户对准那些高净值人群。

可这部分人群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中产;中产的被动,也会成为我们的被动。

优惠续费,续不动了

不瞒大家,我们之前疯狂的时候,一次性收过一个学生几十科小班费用,什么意思呢?假如这个学生目前是初一,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续到高三,以每学期平均3门学科,按照寒、春、暑、秋算每个年级,那么算到中考,基本就是:3*4*2=24科,外加高中三年,大家就可想具体得是多少科了。

当然,不是我们这么计算,客户就会这么买单,而是我们也会在续费的节点,拿出全年最大优惠力度,比如报8科立省2000元,类似这种报的多、省得多的「促销活动」,加上跨年级的涨价费用,这样综合一算,虽然看似我们以初一的价格收到了高三去,会有些亏;但比起一次性收那么多现金流和长期锁定一个客户而言,这似乎又很值。

所以每年的双十一,不仅是电商的购物节,也是教培的续费狂欢日。

直至口罩前,我们都还屡试不爽,也许正是每年寒假前的这一波火爆,让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充满了与风险对抗的底气。

只是今年,还是同样的机构,还是那些续费的班主任,续费的大招却像是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心无力,当然,不是所有机构都如此,那些新开张的机构,前期还处于「光脚」的状态,要么厚着脸皮把业绩做起来,要么接受开张就关门。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市场都开始显出疲态的时候,仍然会有所谓的「逆袭之势」存在;只不过这始终还是属于小部分人的狂欢;于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机构、如今却不断关闭盈利微弱甚至是稍露亏损的校区而言,这个冬天比口罩时期还冷。

一方面是因为前期不少爆雷的机构,卷起客户的预收费就跑路了,导致客户在续费环节本就忧心忡忡;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大家更愿意把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用在刀刃上。

当然,除此之外,政策的管控要求,也不再支持一次性的大单、长课时;按照班课最多不超过一学期、一对一不超过三个月等合理收费。

总之,续费的招数还在层出不穷,愿意掏钱的人,却异常冷静了。

引流课包卷不赢了

本来想单独出一期关于引流的话题,但是写来写去,也就那么回事儿,于是就在这一期的「招生术」里具体说说罢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这个,我们当时的工作室,前期也就是通过课包,吸引来了些新客户;对于机构而言,其实就是廉价的引流课,但对于我们个人工作室而言,还真是烧钱的投入。

想要通过引流课包的几次课转化或者成交客户,首先是卖点要出来,也就是人家通过这几次课,真心觉得值得购买你们后续的课程或者服务。

所以我们在前期都是用的名师,而名师是不管你引不引流,只要是TA出场,那么就只谈出场费,至于后期的转化维护,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好把控。

我们两个工作室各烧过一次,确实觉得转化难度不小,尤其是低价的引流课包,想要转化成高于市场价的成交。

更何况,在政策的管控与打压下,大家把明着烧的钱,都迂回着烧了,比如:只要1元钱,让孩子数学突破99。

别说你那是真金白银价值几千的课,就是你一分钱不收、免费让大家体验,客户也不见得会买单

还能是什么原因?那么多「经验课」已经让家长们顿悟:免费的就是最贵的;羊毛最终还是出在了羊身上。

引流课包招生的核心就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客户。这看似是大家都在卷产品,实际上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它也确实有很多好处:营销成本低、教学产品可视化、可创造多次转化机会等,但这些优势,根本掩盖不了它手段上的「拙劣」。

家长内心都跟明镜似的,他们压根不差这几个钱儿,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不想把孩子时间浪费在「试一试」里

况且有些机构,也就宣传时是「神」,成交后大多还是退化成了普通「人」。

明白了这一点的客户,是很难继续为引流课包买单的。

套路失人心

不是客户养刁了,而是大家都不再为「套路」买单了。

说教培人保持为人师表的「两袖清风」,是肯定不现实的,毕竟哪个装满智慧的脑袋不是吃的人间五谷?

但让教育过度地商业化,却也并非值得倡导。不管是上面的续费还是引流,都似乎让我们逐渐嗅到了商业的套路。

其实除了这些,很多教育机构的管理手段也逐渐商业化,这或许是一家教育公司该有的商业化进程,但依靠商业联结起来的客户关系,也势必会在利益面前经不起推敲。

所以,一到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续费时,客户会告诉你:不急,再等等期末考试。言外之意很明显,我是继续跟着学,还是及时止损,取决于我想要看到的短期效果。

我们在培养客户习性的同时,也是客户对我们逐渐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的考验是第一要义,但非核心竞争力,别问啥才是,问就是:人品。

说得直白点:当我未经人间险恶、选择相信你时,要么你是真善良;要么你就凭本事一直让我相信下去,最忌是在半路发现,原来善恶皆是因你一人起。

我们当下所有的难做,其实都是我们前期穷尽心思设置各种「套路」的反噬;当消费者和市场觉醒的时候,能被「套住」的就只有我们自己了。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想要做好教学的老师,开始逃离大机构,开启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们还想在自己深耕教学的同时,保留一份教书育人的纯粹形象。

写在最后:再高超的「术」,都解决不了「道」上的问题。一味追求「术」的精进,才会使我们在教培这条路上疲惫交加。


本文标签: 招生  疯狂  明镜  续费  引流  教培  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