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 || 孩子考前睡不好,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3-12-21 16:30:52作者:橙橘网

初中生活 || 孩子考前睡不好,怎么办?

我们在群里讨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都是“数学学到哪了,超前学了几年?英语几年级考的PET,什么时候考FCE”等等。

听到谁家数学小学就提前学完了初中,或者一年学的内容就顶别人好几年的努力,就很羡慕,甚至会去尝试把这种节奏挪用到自家孩子身上。

尤其是尚在摸索之中的家长,会把一些个别孩子的现像当作普遍现像,容易产生“他行我也行,没有努力战胜不了的困难”的想法。

这是家长们特别容易出现的第一种问题,就是在规划学习方面,看别人怎样,自己就也要怎样。

当然,“怎样”的标准是依照那些最耀眼的孩子来定的,没有人会向下比较。

这是一种慕强心理的体现。慕强本身并不奇怪,谁不想变得更强大呢?问题是有些强大是体现在不同的方向上的。


家长们还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是只盯着那个最好的东西、最高的目标,比如年级第一、班级第一等等。

尤其是一些自己比较出色又很好强的家长,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不管是大事情还是小情况,都喜欢争个高低短长。

喜欢争不一定是坏事儿,因为现在所有人都争,躺平被视为不可取的态度。

“争”体现的是一种奋进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有时候把“争”的力气用到了不恰当的地方,就从正能量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执念。

就像有时候大妈们在菜市场买菜,为了一毛钱争论半天,多数时候,她缺的不是一毛钱,而是别人让步带来的胜利感。

当然,等我们鸡娃有了一定的年头,除了少数人会陷入执念之中走不出来,大多数人都会明白,关于规划、路线和节奏等等,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只是,什么才算适合,并不那么容易确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反复实践,试探孩子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里。

这也是为什么要早一点起步的原因。早点起步,就可以多尝试,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心态上也不会过度焦虑。


现在的外部环境,留给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错的空间几乎没有,为了跑到前面,都是家长插手,引导、帮助乃至替代。

因为孩子从本该的主力变成了配合的角色,所以积极性自然就不高,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就是孩子看着没有欲望。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孩子才这么小,就无欲无求了,想要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力,根本无从下手。

其实成年人也会如此,就好比,你被下达了一个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然后还要考核你的kpi,你会怎么办?

肯定就是躺平或者装死呀。

或者,你只是一个项目的辅助人员,不是主导者,你会像项目负责人那样打了鸡血一般的努力吗?还是只是顺利完成任务就好?

能按要求去完成任务已经是好员工了,那还得是我们80后,有个性但个性不算强,反对被控制但又接受了一些思想意识上的PUA。

现在的小孩儿肯定不一样了。

升学考试体系中,大环境不容有失这一点我们就不讨论了,因为没有实际意义,属于我们改变不了的外部条件。

我们只谈我们自己可以努力、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如何改进规划,寻找合适的节奏,如何与孩子好好相处,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等等。

家长在努力帮孩子找到最适合的路径和节奏的过程中,需要尝试着激发孩子的自驱力,这需要去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需要认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方方面面,然后才能找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这也是教育最难的地方。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数学成绩不太好,家长做了很多努力,复习、刷题、整理错题等等,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

和老师一沟通才发现,孩子考试经常提前交卷,做完题目不检查,不该错的题扣了不少的分。

这是做题习惯不好,会的题不能保证作对,又不愿意检查。而习惯不好的背后是孩子个人品性的问题,毛躁、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

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只看分数,疯狂刷题要求他把成绩提上去,恐怕作用不会太大,还是要从改进做事态度方面下功夫。

你不能对着孩子说,你看某某同学和你上的课差不多,他父母还没给他报课外班呢,为什么人家还能比你考得好?

这种质疑和发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己能力不如别人的自卑。

再举一个例子,前两天看有个家长发帖子,说孩子在月考前的晚上焦虑睡不着觉。

并不断强调说,自己就一个孩子,觉得身心健康最重要,也经常告诉孩子不要太在乎成绩,不知为何孩子还是这么焦虑。

我们分析一下,学校环境对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来说,可以视为一样的,因为要求是一样的。

如果又排除了家庭环境中的压力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在于父母需要更深刻地去认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什么个性特质的孩子,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个孩子如果在父母没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仍然如此重视成绩,首先说明孩子是有强烈的上进心的,他出现过度焦虑的情况可能来自两个原因:

一个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但能力不够。

这时家长可以尝试提供更有力的外部支持和援助,争取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能力足够的时候,压力会自然消失,也就不会出现考前失眠的问题了。

另一个可能是同伴压力造成的问题。

孩子考不好可能会受到来自同学的嘲笑或者打击,如果是这样,家长要先想办法消除这种打击和压力。

但这只是第一步,解决的是表面问题。实质上还是要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


这个问题不单是中学生家长会遇到,我们认为的已经成年了的孩子也会遇到。

经常听说特别优秀的孩子突然自己放弃了自己,家长非常震惊,说从来没有想到孩子会如此这般。

大部分这种情况都被用家长“疏忽”了来解释,实际上问题根本就不是疏忽这么简单。

是家长很可能沉醉于“我有个优秀的不给我惹麻烦的孩子”的快乐中不能自拔,从来没有深入地去认识过自己的孩子。

你只知道孩子很优秀,但你不知道他有什么弱点,可能会存在怎样的隐患,什么问题对他来说不用太担心,而有的问题虽然看着很小,但是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等等。

我们做为家长,在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大的小的问题的时候,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多认识一下自己的孩子,多了解他们内心里面最真实的快乐或者痛苦。

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只是消除表面的现像,而是应该从问题的根源上去用力。

消除表像还是解决根源,在实际生活中家长的表现可能差不多,都是对孩子有要求,愿意去帮孩子解决问题。

但是体现在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中的初心却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只是再稍微努把力就可以达到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可能是能力或者信心上的缺失犹如隔了山海。

就比如要求哲学系第一的孩子去争取投行的工作机会。

家长对标的是人群中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孩子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学习还不错的大学生,在高难度挑战面前完全没有勇气和信心。

家长如果一直不甘心于孩子没有进行那“稍微的努力”,并因此责怪不休,就会把孩子逼上绝路。


成年人因为经过生活里的起起伏伏,心境不同,觉得很多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是正在经历风雨的路上,不真正认识他们的处境和他们的难处,就没法共情他们,甚至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那么当孩子因为压力产生焦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把自己调整到真的认为就算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高中/找不到好工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你只是嘴上说着不在乎,内心却抑郁不平的时候,孩子能感觉得到。

然后是要耐心一点,等着孩子自己想明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才不会造成巨大压力。

真正经历了痛苦和煎熬的孩子,会自己慢慢解决掉这个问题。就像董宇辉所说,在面对煎熬的时候,他想通了:

痛苦和焦虑是对的。因为痛苦的本质是来源于你对于现状的不满,而焦虑的本质是来源于你觉得成长的速度太慢。

于是,他就自己去努力了。

另外,最近铺天盖地的全都在讨论董宇辉,但我觉得现在大家把董宇辉拔的太高了。

实际上,他接受当下的一切,选择回到新东方,不是因为他特别高尚,不在乎钱和机会。

而是因为,出身一般的他从未想过,现在的付出就能让自己可以收获如此之多。

他是真的感到满意。

当然,这源于他对自己个性和能力的清晰认知。

以上,希望家长们自己多成长,去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内耗~~

这也是我们家长群应该提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