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批次土拍:7宗岛外商住用地均底价成交,收金近125亿元
2023-12-22
更新时间:2023-12-22 19:22:00作者:橙橘网
在近日发布的《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中,宁波远期规划的16条轨道交通路线中,有4条涉及绍兴。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全线开通运营。根据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发布的数据,一年来,绍兴地铁1号线共运送乘客3289.42万人次,其中杭绍跨城乘客占比26.24%。
杭州距离绍兴四十多公里,修建地铁线路尚可理解,而距离绍兴一百多公里的宁波,为何也开始规划,将地铁修到绍兴?
宁波城市风光 图/图虫创意
从“虹吸”到“拉拢”
在浙江,两大副省级城市杭州和宁波是经济发展的“双子星”。
2022年,杭州GDP约为1.87万亿元,宁波GDP则为1.58万亿元,两城经济体量分别居于浙江省第一和第二,而绍兴GDP则为7351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
“处在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可能同时面临周边大城市的‘虹吸’和‘溢出’效应。随着高铁等便捷交通工具的普及,不少经济体量一般的中小城市面临被‘虹吸’的命运。”中国社科院社会所区域经济学研究员牛凤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处在两大经济强市之间,多年来,绍兴难免被“虹吸”。直到2016年,绍兴的GDP增速,在全省仍然处于倒数位置。
不过,情况正发生变化。比如,2021年、2022年绍兴经济增速分别为8.7%、4.4%、分别高于全省0.2、1.3个百分点,回暖势头明显。到了今年前三季度,绍兴GDP增速为7.8%,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2023年,绍兴市社科联重大课题组发布了《杭绍甬一体化中绍兴发挥“金扁担”路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杭绍甬为杭州、绍兴、宁波三城的简称。
这份研究显示,自2018年(杭绍甬一体化提出的时间)以后,杭州对绍兴的投资(103.5亿元)大于上海对绍兴的投资(77.8亿元)。尤其是2018年以后,绍兴获得杭甬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投资的增长最快,产业关联快速提升。比如,绍兴与杭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联系水平指数由0.14上升到0.28。此外,杭州的优势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绍兴的关联程度,也在不断上升。
上述《研究》认为,从跨市投资数据可以看出,绍兴已度过被杭州和宁波“虹吸”资源的阶段。
而从“虹吸”到辐射的转变,与杭绍甬三市对一体化的认识不断提升,息息相关。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曾专门就杭甬“双城记”课题展开调研。数据显示,杭甬双城产业互投比例,与中国另一对著名的“双子星”城市广州和深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绍兴当地官方媒体指出,杭州的辐射半径基本处于绍兴诸暨一带,而宁波的辐射半径是绍兴上虞、新昌、嵊州一带,两者之间没有明显重叠。离开了绍兴这个融会贯通的纽带,杭甬都是“孤城”,与“双城记”相去甚远。
早在2018年,绍兴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杭绍甬一体化战略部署,围绕综合交通网络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四大行动,明确多项重点工作任务。
到了2020年,浙江从省级层面出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推动三市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公共服务品质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看来,绍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提出“融杭联甬”策略,在杭绍甬一体化战略之下收到了初步成效。而不论从投资,还是修建地铁的规划观察,杭州、宁波二城,同样在有意“拉拢”绍兴,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
下一个“苏锡常”?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杭绍甬一体化,还有更多空间需要发挥。
由于同在“长三角”地区,外界常常将“杭绍甬”与“苏锡常”对标。
2022年,苏州、无锡、常州GDP分别为2.4万亿、1.48万亿和9550亿元,总量约4.85万亿,比杭绍甬约多出7000亿元。而“苏锡常”三市的一体化,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行业,在这一新兴产业中,“苏锡常”三市紧密合作,形成了共同受益的产业链。
相比“苏锡常”,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杭绍甬”一体化,还有更多空间需要发挥。
上述《研究》也显示,绍兴与杭州产业关联度较高并且提升速度较快,但与宁波产业关联度较低。处于中间位置的绍兴,应该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左右逢源”才能与杭甬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水平。
徐剑锋认为,杭州、宁波与绍兴在产业上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他说,“比如无论是纺织服装,还是石化、新材料,宁波与绍兴都存在产业互补的较大空间。”
当前,绍兴正在聚焦加快重返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强”的目标,一方面大力实改造提升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另一方面在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绍兴先进智造基地。
而宁波是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全国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宁波正在大力推进“246”产业集群建设,即2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制造;4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产业,也与绍兴的产业规划存在一定的重合度。这也为双方可协同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提供了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宁波拥有货物吞吐量全球十连冠、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前三的超级大港,可以成为“绍兴制造”的重要出海口。
“另一方面,从绍兴看,其行政级别仅是普通地级市,只有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在内的四所本科院校,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其在科教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短板。特别是最近几年,绍兴着力发展医药产业园,这类新兴产业对于创新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徐剑锋分析。
而从这方面看,宁波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不仅拥有不少科研院所,还拥有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这一“示范区”要求重大平台集成联动。今年,绍兴将联手宁波共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等。
“从目前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潜力看,杭绍甬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着力点,其发展完全可以对标‘苏锡常’,其经济体量和影响力,将向苏锡常不断靠近。”牛凤瑞分析。
作者:赵越
编辑:孙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