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开红海,从中国运到欧洲的集装箱加价1200美元”
2023-12-22
更新时间:2023-12-22 22:31:09作者:橙橘网
作者:muye
孩子脚下的路,始于原生家庭。
曾仕强曾说过:一个人的基础教育不是在学校,不是在社会,而是在家庭。
决定孩子教育和成长起跑线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家庭。
父母的眼界格局、提供的资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在良好家庭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01
清华大学教授晋军曾对清华学子们说:
“你们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们的学习环境。你们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个人的努力。”
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做过的一项抽样调查。
2010 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 62%。
更扎心的是,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考上清华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截然不同。
出生在西部小县城的李力,复读一年才考上清华大学。
高中四年,李力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所有时间都用来做练习题。
相比之下,王达同学上清华大学就“轻松太多了”。
王达的父亲是私企老板,母亲是高中教师。
他高中就开始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到国外去游学。
因为出色的学科竞赛成绩,王达被保送清华大学。
就像有段话说的那样:
“学霸大多出自财务自由,家庭稳定的知识分子家庭,只有极少数的寒门,依靠过人的天分通过考试获得阶级跃升。”
不得不承认,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竞争不可避免,拼爹妈是必然的结果。
博主@小刘很哇塞到国家博物馆参观时,遇到一帮拿着历史书研究文物的北京孩子。
老师在前方讲解,北京孩子一边近距离欣赏文物,一边手持笔翻开书本做笔记。
北京孩子如果想学历史,随时就能到博物馆学习。
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在历史书上学习和想象。
北京孩子走到少年宫只需要花一个小时,而普通家庭的孩子需要花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走不到。
除了博物馆,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去参观了天坛。
小学生在故宫上课。
很多人此生都无法涉足的地方,这些孩子在出生的第10个年头就逛了个遍。
这是北京的父母提供给他们孩子的资源。
有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就与别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有的孩子拼尽全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对有的孩子来说却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的未来拼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还有家庭的资源、父母的能力和格局。
为人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攒下越多的资源,你的孩子就能去见更广阔的天地。
02
教育比拼父母创造的资源环境,也拼父母的内在涵养。
父母的处事格局,同样对孩子影响深远。
正如杨澜所说:父母的格局,就是父母的活法,你想如何过一生,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格局。
亦舒曾在小说里刻画过一个小格局的母亲——薛甄珠。
她爱占小便宜,去超市买菜喜欢自备小刀掐菜偷菜。
女儿从小就被她教导,靠男人天经地义,嫁对人,这一辈子都对了。
这也使得女儿变得贪慕虚荣。
女儿名牌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外企工作,却放弃工作机会,嫁给了一个高富帅。
结果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最后婚姻、事业都没了。
可以说,女儿人生的悲剧都是由母亲一手造成的。
格局小的父母,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那些心底有力量,自信从容的孩子,身后往往都站着有大格局的父母。
民初教育家张武龄出生名门望族,他对子女的要求就10个字: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孩子们择校、择偶一事,他从不干涉,“儿女的事情,自有他们主张,与我无干。”
辛亥革命后,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先进的教育,他更是举家搬到了上海。
他给孩子们请了家教,从不干涉老师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发掘他们的个人喜好。
女儿们名字里都带个“儿”字,就像两条修长的腿,希望她们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出闺门,走向世界。
在那个年代,他希望男孩心里有家,女孩走出家门,格局之大可见一斑。
他培养出来的十个孩子个个出类拔萃,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建树。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父母赋予他怎样的养分,最后他就会长成什么样。
孩子的才气,要靠父母的骨气来支撑;孩子的人生,要靠父母的格局去开拓。
父母打开格局,孩子才能打开未来世界的窗户。
03
作家黄静洁曾说:用大视野育人,而不是用小视觉养儿。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有眼界。
父母短视,孩子就是坐井观天的那只蛙;父母有远见,孩子才能坐在天上观井。
电视剧《山海情》中,未成年的女孩被父母逼着退学,去福建电子厂打工。
校长去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自作聪明的父母当场算了一笔账:
孩子大学毕业后照样要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去工厂,能多赚好几年的钱。
让女儿辍学打工看似能多赚几年钱,实际上是将未来几十年的财富都输掉了。
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他们最终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人生边界。
陕西农民吴治保夫妇,五个孩子有四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被誉为“一门四清北大,五子皆才俊”。
五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女儿,家里很多亲戚曾经劝他们:
“把家里男孩供上大学就行了,女孩读太多书没有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
不让女儿读书,早早嫁人生子,这是农村很多父母的做法。
可吴治保夫妇并没有这么做,在他们看来,男孩女孩都一样,每一个孩子都得接受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
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两个女儿接受了高等教育,见过更大的世面,改变了命运。
很赞同一句话:孩子脚下的路,始于父母。
父母的思维局限,孩子人生之路注定走不长远。
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充实,而是精神的丰富、眼界的开阔。
你让孩子仰望高山之巅,他就渴望不断攀登;你指给孩子低洼小溪,他就不会向往大海。
看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可以帮助第二代人增加容错率。第二代人如果能够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发展,就会极大提高发展的速度。”
孩子未来能飞多高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给他提供一个怎样的起点。
如果你自己躺平了,指望孩子、催促孩子使劲飞,那是一件多么愚蠢又不公平的事情。
你以为教育是在拼孩子,其实底层是在拼父母。
点个赞吧,用你的双手奋力挺举,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远的眼界、更高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