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7只新基金有效认购仅为1户

更新时间:2024-01-08 08:21:56作者:橙橘网

上月7只新基金有效认购仅为1户

以前,如果1只基金仅有1位客户认购,那么可以称之为基金发行中的罕见一幕。

近期,这种情况却频频发生并渐成常态,仅在2023年12月就有7只新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为1户,2023年全年这样的基金有25只,远超往年水平,2023年还有62只产品的认购户数为10户及以下。换句话来说,除去基金公司自购,认购新产品的客户数量也仅为个位数,体现了基金新发市场的寒意。

值得一提的是,从基金新发数量来看,近年来发起式基金逐年增加,但规模却出现了明显缩水,这类产品并没有随着数量增加而“长大”。2023年全年发起式基金的总规模为861.08亿元,与2022年相比下降超过六成,与2021年相比则缩水近75%。

有公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金认购户数情况与市场走势、基金净值表现具有负相关性。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时,有的公司想要在低位布局,也会选择自掏腰包成立发起式基金,但后期持营或许会成为一个新问题。

基金公司唱起“独角戏”

2023年底,一连串有效认购户数仅有1户的新基金横空出世,很快就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翻开基金的合同生效公告可以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基金公司100%自掏腰包设立,规模也在1000万元左右。这与发起式基金的成立要求不无关系。

所谓发起式基金,即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金额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满足上述条件的基金即可宣布发行募集成功。这类产品从2012年开始发轫。这期间发起式基金持续扩容,为基金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例如,发起式基金这种形式强调的是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通过利益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同时也加强管理人责任感等。

客观来看,发起式基金发展早期,认购户数个位数的情况并不多见。通常都是由基金公司发起,数百、数千或上万户投资者共同认购。

与其他基金情况相似,投资者参与新基金认购的踊跃度主要取决于当时A股市场赚钱的难易度,近年来,在基金赚钱效应明显下降的背景下,新基金发行困难加大,发起式基金认购户数少的情况也在快速增加。

如果说之前是由机构发起、投资者响应,现在则逐步演变成了机构自己的“独角戏”。

除了认购户数为1的特殊情况,2023年还有62只发起式基金的认购户数为10及以下,也就是说除了基金公司自购,认购新产品的客户数量也仅为个位数。往年也存在这类情况,市场环境不好时尤为突出。

有公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金认购户数的情况与市场走势、基金净值等因素存在负相关性,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基金公司在此时加大对发起式基金的布局,一方面是因为行情清淡、其他类型的基金发行困难,另一方面也有人想在市场底部进行低位布局,同时支持一些新人基金经理尽早成立并开始管理自己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发起设立的产品中,联接基金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占比也越来越大,与近年来指数基金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侧面体现了基金管理人布局新产品的思路。

数量增加规模未“长大”

虽然近年发起式基金数量持续增长,甚至成为新发基金中不可或缺的主力,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这类产品的规模却没能同步“长大”。

以近5年的数据为例,2019~2023年,发起式基金单年度的成立数量呈直线上升,截至2023年末,比2019年激增超过200%。尤其是在基金发行清淡的2022年和2023年,发起式基金由于不受募集份额和持有人户数限制,更是成为基金公司的热门选择。对一些管理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基金管理人来说,选择发起式基金这一形式,让产品快速成立,是一个方便可行的选项。

例如,2023年成立的新基金共有2923只(份额分开计算),发起式基金几乎占三分之一;2022年、2021年和2020年,这一占比分别为20%、14.5%和10.15%,逐年提升趋势明显。

与之相对的是,自从2021年发起式基金达到3363.02亿元高峰后,2022年和2023年总规模都快速下滑,尤其2023年跌到不足1000亿元,基金的平均规模也从超过6亿元缩水至1亿元左右。

从2023年的发起式基金单只规模来看,不足1亿元的达到近九成,与这类产品发轫之初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2023年,发起式基金也出现了一波清盘的小高潮,年内清盘的产品近40只。

虽然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但却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这类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因此对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跟其他基金一样,提升业绩表现、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还是发起式基金持营的关键,否则大家也会‘用脚投票’。从成立起,对发起式基金和管理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上述公募人士表示。

本文标签: 基金  清盘  每日经济新闻  公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