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普的热度,“物理网红”张朝阳是如何接住的?

更新时间:2024-02-03 08:07:53作者:橙橘网

全民科普的热度,“物理网红”张朝阳是如何接住的?



文/纪德

编辑/子夜

互联网大厂创始人,变身为“物理网红”,这可能是全民直播时代最特殊的组合。

回看《张朝阳的物理课》的诞生,来源于一次意料之中的“意外”。

2021年夏,在攀登岗什卡雪山时,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硬纸壳写下了卫星与地面距离的公式推导过程,这一小小的插曲,成为了“物理课”开课的契机。

这让人想起了张朝阳创业前的经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而后在MIT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曾有网友称,“如果张朝阳不创业,可能会成为一个物理学家。”

变身“物理网红”后,张朝阳被评价“眼睛有光”。他在直播课堂上,演算和推导问题,讨论等效原理、爱因斯坦场方程、惠更斯原理等物理定律,在黑板上流畅地写下烧脑公式。这一幕幕,更像是本色出演。



数年间,《张朝阳的物理课》IP不断延伸,2022年3月从线上直播、短视频,扩展到线下。与高校演讲、观礼火箭发射等线下传播形态,同步进行的还有两卷书籍的出版。全链路、系列化的IP打造,让《张朝阳的物理课》热度不断攀升,影响了各圈层的人群,也圈住了一波“死忠粉”。

今年刚过去一个月,《张朝阳的物理课》便创造了不少出圈名场面:1月1日,张朝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跨年演讲,开讲10分钟,收获1805万热度;1月18日,探访天舟七号发射后,相关话题登上抖音、知乎、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热榜。

当下,几乎所有企业都想吃直播这碗饭,其中科普这一垂类,在需求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开始变得火热起来。然而,精品供给的严重不足,让市场所能提供的,与大众的胃口、政策的导向,相差甚远。

张朝阳个人IP的影响力,让搜狐视频手握难得的资源,同时他也带着搜狐视频在知识直播赛道上突围,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教授、专家们加入,共同推动科普知识内容走到更多人的面前。

1、《张朝阳的物理课》,为何越来越有生命力?

在用户增长乏力、竞争尤其激烈的知识付费赛道,《张朝阳的物理课》的活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在时代红利下的顺势而为。

对于物理课的意义,张朝阳曾解释道,“科技使人类获得无与伦比的能力,其背后的基本规律都是由物理决定的。”但现实情况是,大众很难将物理等艰深的学问,作为必备的通识去学习。

根据《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22)》,我国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在2015年-2020年期间,仅增长近40%。

近两年,为了让“被科普”成为大众刚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普政策层出,驱动更多人、产品服务于科普现代化中。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或是贴近学生群体的高校演讲、科创活动,都是承载科普的重要载体。

一边是政策的推动,另一边则是大众的迫切需求。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大众依然缺乏更高质量、精品化的科学知识供给。

在精品供给短缺的背景下,《张朝阳的物理课》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回应了大众的科普需求,弥补了互联网世界专业科普内容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承接住了科普政策的红利。

两年以来,《张朝阳的物理课》以每周两次的高频进行着,至今已直播近200场,每场的内容都涉及信息量庞大的知识体系。张朝阳作为主讲人,因为专业而能持续生产精品内容,因为热爱而有着极大的分享热情,这些都让《张朝阳的物理课》在内容层面独树一帜。



而正当人们刷到科普直播,只能评价一句“不明觉厉”时,《张朝阳的物理课》却多了些趣味性,勾起大众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

2023年10月,张朝阳走进重庆大学,推导计算恒星末日,还剖析了“如何涮粉丝更好吃?”“重庆‘云巴’与轻轨有哪些区别?”等符合当地特色的问题。

在去西安交通大学演讲时,张朝阳用三小时硬核推导“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互动环节则分享了油泼辣子与分子活性、手掰羊肉泡馍涉及的几何知识等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



《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高校,以让知识点更有趣地呈现的方式,激发了现场观众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宏评价道,“张老师的物理课既有满满的硬核科普,也有生活的思考。思考和学习让一个人可以永远热烈而好奇,让更多人开启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除了通俗易懂、适合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张朝阳也围绕“硬核”科普的呈现和输出方式,进行了自己的设置。

跨年演讲中,张朝阳身着西装皮鞋,站在台上讲了近4个小时的广义相对论。

演讲时间长、问题复杂度高,但全程推导节奏快。张朝阳先抛出“时间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再引出爱因斯坦场方程、史瓦西度规和洛伦兹变换等烧脑理论,减少了海量演算,增加了对大框架的阐述。在专业性方面,强化了《张朝阳的物理课》的内容价值。

干货满满的硬核科普,和触手可及的烟火气,也能互为抓手,满足用户的多元科普需求。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曾评价,《张朝阳的物理课》书籍呈现了“读得懂、用得上、能吹牛的有趣又硬核的物理学”。

事实上,这也正是这一IP在知识付费赛道得以突围的关键。

2、“物理网红”张朝阳,带搜狐视频知识直播起

做科普,张朝阳是认真的。

从2019年就开始做科普内容,搜狐视频至今已经拓展出物理、数学、医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各学科领域,也通过在关键时间节点的布局,比如疫情期间聚焦医学,通过极高的干货含量,积累着影响力。

如今,搜狐视频的知识直播,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共同形成合力。以《张朝阳的物理课》为起点,更多知名IP还在不断诞生,如《星空下的对话》《科学演讲局》。

大量科学家、教授、老师、科普大V的出圈样本也在持续涌现,他们带来的《古生物有答案》《包大人玩科学》《星际奇航》等栏目,做到了口碑流量的双丰收,平台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垂类内容,如在旅行学、古代文化学、运动医学等领域都有丰富的内容。



一个个典型样本的成功,不是偶然。

张朝阳坚信“冷科学”也可以成为“热知识”。这两年,搜狐视频的知识直播也在围绕这一点不断聚焦、演进。

从市场供需两端的现象而言,科普知识正在通过多种媒介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从引力波、核聚变等科学现象的进展,到韦伯望远镜等科学设备的进步,不断引发大众兴趣。

搜狐视频要做的则是,正好借此机会“推一把”。无论是近几年重大的科学发现,还是优质科幻作品的问世,都成为搜狐视频的机会。

《张朝阳的物理课》中,张朝阳cos奥本海默,身着复古西装、手拿雪茄,解析原子弹背后精彩的物理世界;天舟七号成功发射时,张朝阳探访了文昌航天发射场后,向观众解密了火箭飞天的科学奥秘;《科学演讲局》栏目中,还邀请了许多参与重大科学事业的学者,比如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唐立梅、见证人工智能十余年技术进展的北航科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昌等。



与时事热点结合,与科技领域的大事件结合,能唤起更多人探索科学的兴趣。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密切相关的科普内容,则更容易让普罗大众听懂、享受硬核知识。

在搜狐视频上,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顾有容“说植物”时,选择的题材是五谷杂粮、热带水果等。《十年高考》数学科主编“冬叔”,在科普直播中,讲的是“恋爱中的数学方程式”、“生活中的条件概率”等人们身边的数学。

兴趣驱动之外,对大众更具鼓舞性的可能是,学习科学可以不断增强精神层面的价值认同。

在人文对谈节目《星空下的对话》中,张朝阳邀请行业领袖对谈,不仅谈论科学、科技,也聊年轻人最关注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中国科技的崛起,也让大众生出科技大国的自豪,正如张朝阳打卡火箭发射地时所感叹的,“我作为一个物理网红来打卡火箭发射地,见证我国航天事业高速蓬勃发展。”搜狐视频的知识直播内容,对新的技术话题的剖析,让大众对我国科技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作为科普传播的渠道之一,搜狐视频一直与时代脉搏共振。从科学精神的角度,推动大众产生持续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

随着未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全民科普的脚步也将加快。搜狐视频看到了需求与政策的双重助力下,知识付费赛道破局的强大势能,也通过更多科普精品构建起自己的专属调性和价值壁垒。

3、结语

今年1月,张朝阳与御风集团董事长冯仑在节目《星空下的对话》中,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谈到创业时,他强调市场竞争越来越从资源型的竞争走向了产品的竞争,不仅要认真做好产品,分析认清时代的机会也非常重要。

作为互联网老玩家,无论是搜狐视频还是张朝阳,都深谙市场适者生存的游戏法则。在剧烈变的市场里,只有能够给大众带来实际价值的产品,才能成为主流。否则,最终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淘汰。

过去数年的积累,让搜狐视频在知识直播赛道,认清了时代的机会,也找到了其他平台无法替代的价值。而在此基础上,搜狐视频不求速成,将知识直播当成一长期的事情在做。

正如张朝阳所说的,“你一直在这个领域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积累的效果,出现一个好的产品,最后可能就是一个创新。”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信仰。

(本文头图来源于《张朝阳的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