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国新投资增持央企ETF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转暖
2023-12-02
更新时间:2023-11-07 17:09:06作者:橙橘网
美元、人民币、黄金如期出现了拐点。
正如我们最近在直播和圈子里反复讲到的。
尽管这个拐点是短期的,但一波反击的机会正在到来。
1
前天,美元指数来了个大跳水,下跌了1.02%。离岸人民币大反弹。
同时日元也反弹、黄金也上涨。
直接原因,是一些关键经济数据超预期降温:
十月份美国失业率超预期上升0.1个百分点至3.9%;非农就业数据也超预期降温,新增15万人,远低于上个月的29.7万人和市场预期的18万人;平均工资增幅,环比只有0.2%,低于0.3%的预期。
再加上前段时间公布的10月ISM制造业PMI,只有46.7,比预期49低了很多,而上个月还是49。
后面,爆冷的经济数据会逐渐成为常态,市场也预期到了这一点,所以就立即给了反应。
为什么会成为常态?
我们在第二小节来详细讲一下。
然后你就知道,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决定再一次暂停加息就非常合理了。
而这一次暂停,实际上就基本确认了全球货币政策的拐点。
即便是后面强行再加息,市场也不会买账了——国债收益率该跌还会跌,美元指数该降还会降。
因为真正的利率并不是美联储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温度决定。
2
我们再来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后面美国的经济数据会逐渐冷却下来,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火热和韧性十足。
首先要理解,自从美联储去年初开始加息以来,美国经济表现得如此富有任性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美国财政支出的扩张。
如果按照标准操作,控制通胀需要紧缩货币与紧缩财政相搭配,但美国这一轮操作,却是在紧缩货币的同时扩张财政:
2021年11月签署《基础设施建设法案》、2022年8月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2022年8月签署《通胀削减法案》。这些法案的显著特点,都是通过补贴来建设美国的基础设施和构建美国的产业体系,以及吸引制造业回流。
收缩货币与扩张财政共存的一个表现就是:12个月滚动的财政赤字/GDP,去年3季度还不到5%,今年7月一度超过8%。
美国出台这类刺激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地缘竞争中保持优势。
但在客观上,托升了经济和通胀、使得银行体系的信用派生处于高位。
3
但这种不协调是难以持久的。
央行相当于“水源”,财政扩张,只不过相当于,把水源拧紧之后的干涸效应从市场转移到政府。
换句话说,政府在勒紧裤腰带挤出一些水分洒向市场。
大举借债,提高赤字率,只为实体经济。
所以我们看到2023年它的赤字率比2022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至6.3%。
虽然但是。
赤字率是提高了,但整个2023财年的支出总额却比去年还下降了—— 2023财年支出为6.1万亿美元,比2022年减少0.14万亿美元。同时收入也减少了:2023才年收入为4.4万亿美元,比2022减少了0.45万亿美元。
水源持续收紧,财政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支出减少,即意味着疫情以来的财政扩张基本结束:
像以前实施的学生贷款减免、儿童税收抵免、新冠纾困计划、食品和营养服务计划,等等各种财政补贴,都在缩水。
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实体经济缺少了财政的支撑,同时伴随着美联储加息效果的滞后显现,会越来越多地出来难看的数据。
目前,银行的信用派生已经有了明显收缩:
一季度末,无论工商业贷款还是居民贷款还都维持10%左右的高增速,但现在工商业贷款增速已经下滑到0,居民贷款下滑到5%。
4
所以我们看到,强劲的三季度GDP数据发布后,金融市场却出现了异象:
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居然不涨反跌:
基点跌幅普遍达到了两位数,非常大的单日跌幅。
按照逻辑,火热的经济表现有望增添软着陆希望,美联储可能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以防经济过热),都应助推美债收益率走高才是。
这种异象的原因,正如上所述,财政相对于货币的逆向操作,无法走得太远。
很简单:当美联储把利率加到了这样的高度,财政的资金成本就急剧上升。
未来1年半里,美国财政部至少需要10万亿美元以上的融资
目前总共33.7万亿债务平均利率成本还不算高,仅为1.5%。但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所有滚动债务的融资成本都将达到5%左右。
这是一个很大的幅度,每年要增加巨大的利息支出。
短时间还可以承受,久了谁能吃得消啊?
5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
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只是假摔,是美国政府在背后操纵的,它的新经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将会支撑其一直强劲。
这种观点,一是混淆了长期和短期的关系,二是这种思维属于没什么新意的金融阴谋论。
凡是开放博弈的市场,阴谋论都是无法实施的。阴谋只能在具体事件和小范围内才有实施的可能。
至于长期和短期的关系,美国的新经济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微软谷歌英特尔高通苹果也持续了几十年了,并不是新近才发生的事,这是一个长期因素,不能用来作为短期波动的依据。
前段时间我们判断说,短期美元将开始走弱、人民币将获得支撑,现在正在得到验证。
注意,这里说的仅仅是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