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会议深专访|清华大学田轩:五大措施加快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更新时间:2023-11-03 14:24:10作者:橙橘网

金融工作会议深专访|清华大学田轩:五大措施加快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落下帷幕,A股随之暖意渐增。截至11月2日收盘,包括上证股指、深证股指等在内的主要指数5日涨跌幅多数为正。

活跃资本市场,在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首次提出,此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对其进行重点强调。

此时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对于资本市场建设有何特殊意义?哪些政策或对资本市场提振作用更为显著?未来,加快资本市场生态重塑,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针对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解读金融工作会议背后的资本市场新生态。

“压舱石”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此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时隔六年再次召开,如何看待此时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

田轩:从短期看,自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一系列围绕盘活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生态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反映出中央在巩固市场对于中国金融长期发展信心方面的决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此时顺利召开,并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战略概念,正是中央活跃市场、提振信心政策精神的延续。这种政策精神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提升金融市场信心,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稳外贸稳外资,进一步化解风险等具有重要的“压舱石”意义。

从中长期看,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长,至今已达到8%左右,这一数字已与美国等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持平。可以说,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量变。但客观上看,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存在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中介机构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状况,与我国已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匹配度的差距。

而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经验,大国的崛起与世界金融中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金融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常常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撬动大量的资源,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能力。

因此,此时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认金融体系建设目标由“健康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并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战略目标,将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金融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有助于引导金融真正走上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

两个重要定调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而言,哪些政策作用更为显著?

田轩:关于资本市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两点重要定调和表述。

第一,会议指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第二,会议强调,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这两点表述,都释放出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信号。

首先,会议从融资端强化了资本市场生态的构建目标。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会议提出的“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正是精准指向我国融资结构的短板,通过抓住注册制这个牛鼻子,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实现以直接融资为主向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建立更加匹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资本金融环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会议提出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也是优化融资生态的关键所在,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让资本市场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与价格发现的枢纽功能,以更优质的金融资源供给提振投资者信心。

其次,会议从投资端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说明中央除了把资本市场当作支持实体的工具,还把资本市场当成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质量的提升,不仅在长期上有助于经济创新发展,从短期看,也有助于提振信心和拉动内需。从需求侧看,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可以优化投资者收入结构,提高收入增长预期,进而转化为切实的消费行动,这对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来说,能够激发出的消费潜力是难以估量的。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同样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表述。在当前环境下,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应从何处重点发力?

田轩: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行,投行业务量将持续增多,中介机构执业能力、内控质量、合规水平、研究能力等也将越来越重要,同时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以“质”取胜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显著。

因此,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等中介机构需持续修炼内功,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要提高战略认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先,在项目拓展、客户选择上,更多地关注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新兴行业、优质创新型企业,积极做好客户服务和资本对接工作。

在投研、定价、上市辅导及后续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高,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调研,提高研究报告的专业性,反复验证,提高定价合理性,辅导与监管接轨,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扮演好市场“看门人”角色,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后续发挥好市场的培育功能,进行持续督导。

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内部管控机制建设,提高执业人员培训,提升风险意识和执业道德水平。

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您如何概括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资本市场建设的相关表述,这些表述对于资本市场生态建设有何启示?

田轩: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资本市场建设的表述可以总结为五大要点,分别是:第一,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第二,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三,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第四,活跃资本市场;第五,吸引更多长期资本。

可以说,以上这5点,都切中了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建设目标、重塑价值投资文化、真正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未来,要在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狠抓、加速相关改革政策的落地,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的重塑。

首先,要提速推进市场发行生态。通过以市场为主导的“开源”手段,完善发行制度,优化发行定价机制。可以适当给予保荐机构一定的自主权,扩大询价机构范围和规模,如引入大型私募,加强承销商自身承销能力、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要求。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以北交所转板机制为枢纽,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通道建设。

其次,持续优化投资交易生态。设置投资者准入门槛,以资产规模及投资经验等维度对投资者进行区分,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优化投资者结构。采取账户金额分开管理、实行特别报价制度、渐进式推进T+0交易机制等措施,防范投资风险。引导机构投资者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重视权益投资,尤其是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力度。

同时,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的退市生态。在增加交易所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退市标准,完善强制退市标准体系建设。细化规范类退市指标,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增加财务操作“保壳”难度。明确摘牌流程的时间节点,进一步压缩职能重叠的摘牌环节,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倒逼摘牌,防止公司“只停不退”。

此外,加快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管生态。推进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将上市审核权、规则制定权、自律监管权等交给证券交易所,突出交易所的主体责任。对于不同板块、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采取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精准施策,坚守风险底线。坚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为市场进出通道把好关,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营业务、提升治理水平、强化创新能力。以投资者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财务造假、内部交易等违法违规成本,强化监管合力,形成市场充分竞争、政府严格监管和企业高度自律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资本市场健康生态。

本文标签: 融资  大力  金融工作  清华大学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