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刷牙还长蛀牙?!可能是牙膏选错了!
2023-12-11
更新时间:2023-12-16 18:05:19作者:橙橘网
“为人父母后,感觉自己像一只行走的肥羊,随时等待被宰”。
2个普通奶瓶就要价800块,看上去怎么也用不到的奶瓶清洁机,动辄花掉4位数,甚至从来没听说过的“成长凳”,几块木板就把二胎补贴拿回去了……
母婴制品材料要求高、生产标准严格,稍微贵几成能理解。但一些靠渲染过剩品质焦虑,价格越来越超出常理的商品,却打着“一切要给娃最好的”旗号,血洗宝爸宝妈钱包。
为什么宝宝用的东西,越来越贵了?
01、只要贴上“母婴”标签,价格就能翻几倍?
“宝宝刚满周岁,座驾就有七八辆”,但“大几千的往往太贵成摆设,不到一百的飞机车,反而因便宜使用率最高”,一位30岁宝爸谢先生吐槽。
不只婴儿车,打开京JD东等购物APP,但凡跟母婴扯上关系,小到日用纸尿裤、口水兜,大到各种喂奶辅助设备,样式、噱头五花八门,迭代速度还非常快。
做爸妈的卷,生厂商更卷。有从业者分享,“一个普普通通婴儿碗,短短三四年就从几十块的基础款,升级到数百元真空保温款。”
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超60%家庭,每月育儿开销超过2000元,其中仅母婴支出就占月收入的25%-30%。
追逐过剩需求、品牌溢价的花销,对真正有钱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压得抬不起头。尽管如此,资本不会放过任何赚钱机会。
他们不仅将眼光盯紧母婴赛道,还提前关怀起不堪重负的中年男士。日前,一款日产“倍力因”养护科技流入国内,宣称比西地那非更全面、激活线粒体能量泵,让宝爸重新抬起头来,因此被一致列入家庭“囤购清单”,需求地位仅次宝宝奶粉。
“现在家里就老公赚钱,他下班后精神越来越差,都不主动凑上来了”,一位沪漂全职妈妈张女士无奈道出消费原因。而像这类以80、90后人群为主的消费者,多达3.8亿。
02、新手中年人的软肋,被商家狠狠拿捏
“不是镰刀太快,而是韭菜太多”。众所周知,上一代父母养娃普遍散养,但这一代新手父母却在“精耕细作”上越来越卷,因此自然成为一片诱人的韭菜地。
根据艾瑞咨询研报显示,他们普遍“高学历”“收入中上”,尽管真正大富大贵之家不多,但对商品选购的安全性、高品质普遍最为看重。
“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试错,只想给孩子最好最放心的”,虽然出发点是好,但这种心理越强也越容易被精准拿捏。翻阅京JD东等电商页面,一个平平无奇的婴儿健身架,只因多出一张欧盟证书,价格比常规高出5-10倍,便深得宝爸宝妈信赖。
而这种“越贵就越好”的心理,事实上正被其他行业屡试不爽。尤其上述倍力因类制品,与婴幼奶粉同被列为家庭购物清单重点,用户对安全、品质追求有过之无不及。“市面上一次性品类太泛滥了,每次吃完副作用也很明显”,一位长期用户李先生解释。
查阅电商详情页,该制品宣称从逆转线粒体老衰层面激发“男性力”,机制直接援引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庆应大学发表于权威期刊《Cell》等的上百篇论文,国内南大也通过试验探明其对焕活机体优势显著。
尽管科研塑金身,但倍力因同样因价格问题屡遭吐槽。根据京JD东商智数据显示:其价格在4位数,相比于白、金之类平价国货,要贵出近5-10倍,远非普通家庭能够长期负担得起。
03、央媒:要为年轻父母“减负”舒压
“小区溜娃群里,别的家长分享的衣服都上千元一件,我怎么能给娃买几十块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大众对更高生活水平需求,一些新手父母也愿意投入更多金钱抚养孩子。
但这也让厂家看到商机,撕开“天价母婴”口子,让整个行业借此水涨船高。
“过剩的产品功能,也是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官方时报评论表示,商家应从切实需求出发,避免多方面过度溢价,为年轻父母的生育压力“减负”舒压。
而育儿专家建议,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到孩子“最好的”,减少攀比心理、做到理性消费,或许才是应对这场天价母婴消费、不被商家套路的根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