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抱着高烧的孩子排队挂急诊,这些事早知道该有多好

更新时间:2023-12-22 09:05:29作者:橙橘网

凌晨抱着高烧的孩子排队挂急诊,这些事早知道该有多好

昨天直播太累了

今天就不录音了,请大家见谅

今早刚睁开眼睛,就收到团队小伙伴的微信:

说是自家7岁半的老大支原体肺炎治疗了大半个月才刚不咳嗽了,2岁半的老二昨天夜里又高烧超过40度,大半夜赶紧找医院,不知道哪里能挂上号。

2023这个年底啊,也真的挺糟心的,身边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一波一波发烧、生病、呼吸道感染……

相信咱们不少云闺蜜对孩子生病后的护理都了然于胸了,但我也相信,不管看这些科普多少次,每一次遇到孩子发高烧,半夜咳醒,我们仍然会像当年第一次当妈那么“心慌”。

至少我就是,关心则乱,每次孩子一生病,最焦虑也是最自责的永远都是当妈妈的。

今天并不只聊娃生病了怎么护理,我反倒更想聊聊,你们最近因为孩子生病而难受的心态。


图源网络

不敢说我都能猜准,但天下父母心。

我当妈的记忆里,有着太多半夜守着小D床边的记忆,也有着很多次因为她病了我哭着责怪自己的经历。

小D是28周的早产儿,3岁之前的每个秋冬,基本上都是每个月感冒循环一次:生病一周,然后持续流鼻涕咳嗽两三周,症状刚全部消失,马上又来了一轮感冒。

3岁到6岁之间,虽然频率没那么高了,但秋冬季只要流感/感冒刚抬头,她必定是第一批中招的那个。

直到进入小学后,她才算真正“省心”一点了。这一路走来,真的有太多不只是靠科普的经验,想和你们分享。


01

去不去医院,到底听谁的?

孩子生病,家里人也难免都容易有情绪,说话就不好听。

像小D第一次高烧到39.5度,是两岁在纽约的时候。一贯情绪稳定的小D爸爸也不淡定了,一个劲地催促我去医院,再也没时间听我讲高烧科普的知识了。

而去年小D流感在国内,虽然我们不和家里老人住,但当老人知道我们竟然看着孩子高烧不退“坐视不理”的时候,直接打电话来骂人的。

我身边也有不少为了这件事而夫妻争吵的,所以对我来说,孩子病了后要不要去医院,不仅仅只是科学问题,也是关系问题。

我的大原则是,首先肯定要了解正确的科普知识,但也要明白,有时候我们去看医生,并不完全是为了病人。

假如家长就是很焦虑,无法说服自己放下心来,就是很担心自己辨别不了症状,或者护理不好;又或者因为去不去医院而影响家庭关系的,确确实实可以去医院,或者线上找医生咨询,求个安心。

要不要送孩子去看医生?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下面这些做判断标准:

1、发热:

3个月以下出现38度以上的发热;

3-6个月发热超过38.9度,或者体温未超过38.9度,但异常烦躁、萎靡或者看起来不舒服;

6个月-2岁,发热超过38.9度,而且超过24小时没退烧;

2岁以上,发热持续72小时没有好转趋势。

2、精神状态异常或者出现抽搐(惊厥);

3、持续呕吐,或者拒绝摄入任何液体,超过6小时没有小便;

4、发热的同时出现皮疹;

5、有耳朵痛、腹痛、头痛等不舒服情况;

6、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以上内容摘录自《卓正科普》公众号


02

就诊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其实纠结是不是带孩子去医院而争吵的,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件事我是希望大家能知道的。

不去医院怕误诊,耽误孩子恢复;去了医院怕交叉感染。但家庭关系高于一切,如果真的权衡之后要去带孩子就诊,我们也是有方法来把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大人分工合作,一个大人戴好口罩去挂号,另外一个大人带着孩子在车里或者户外空气流通区域等着。

快轮到自家孩子后才进医院,也是同样的,戴好口罩,提醒孩子不要用手摸医院任何东西,父母口袋里备着一点免洗消毒液。孩子小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推车,罩上罩子再进入医院。

去医院之前,孩子吃饱喝足,不要到了医院还吃东西喝水,确保全程戴口罩。

看完病后,回家第一件事,全家一起遵循“七步洗手法”,并且换掉衣服。

图源:人民日报

03

居家如何护理

在家护理一个大原则就是,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能睡得着,能吃得下,就是最好的“良药”,所以不要太过于教条。

举个例子,这些年都科普过,冰贴对退烧没有帮助,但如果冰贴让孩子滚烫的额头舒服了,那当然也能用。

再比如,孩子尽管高烧,胃口却很好,那也没有必要非不让孩子吃,吃下去才有能量对抗病毒。

总而言之,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要比教条执行更加重要。

掌握这个大原则后,再来说说我这些年照顾小D的一些心得吧。

1

退烧

退烧药是泰诺林和美林,退烧药的剂量是根据宝宝的体重而不是月龄,所以给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

而且退烧药,一天不能给过多,不能超过说明书上的建议上限。


2

咳嗽

咳嗽,就是多喝水,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好方法。

1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用阿司匹林,2岁以内孩子,是不可以吃非处方的任何感冒药或者止咳化痰药,这里面含有一些成分是对宝宝有害的。

家里如果很干,使用加湿器,确保空气湿度在40%-60%,有助于排痰。但一定注意加湿器的清洁,每天清洁一次。

还可以垫高枕头睡觉,让孩子呼吸更加顺畅。

如果孩子年龄小,咳嗽有痰特别不舒服,可以提前把浴室的热水龙头打开,当里面开始有水蒸气后,抱着孩子进去,在里面待上几分钟,这是通过密集的水蒸气来帮助稀释痰液。

出来后,可以竖抱或者让孩子趴在大腿上,手成空心掌轻拍背部。小D小的时候,咳嗽非常厉害,我亲身实践下来,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额外提醒一句,不要在浴室里待过久,以免过热过闷,出来前可以先把门打开,让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

3

其他

其他的,就是在家静养,多休息,多喝水,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项目了。

等退烧24小时以后,或者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且距离发病已经1周了,就能重新回学校。


04

最佳良药

上面这些相信不少父母也都知道,这些都是“科学”。但是养育还有“艺术”的成分。

这些年我带着小D一路打怪升级,从“脆皮宝宝”到体质挺不错的孩子,我个人觉得,父母的心态才是最关键的最佳良药。

这里也说说我家的几个大原则:

1

不互相指责

孩子病了,不互相指责,尤其不责怪“妈妈带的不好”、“老人带的不好”或者“叫你别带去XX玩”这样的话。好的家庭氛围,也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恢复环境。

而且说句掏心窝的,被指责没带好的那个人,也通常是照顾生病孩子最多的人,这时候的指责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不利于照顾孩子。

2

正常心态

孩子一生病了,出于本能就想“保护”起来,但真正强的抵抗力是需要靠“锻炼”出来的。

小D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虽然从小体质弱,大病小病不断,但我至今很感激当年NICU和我说的话:

为什么都说儿医和母亲是天生抵抗力最强的两类人,因为他们接触的细菌病毒最多,他们的身体一直有机会在操练。养孩子也是这样,用你的常识来判断,不要过度保护,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带。


3

不要内耗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小D总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很差,这样的内耗中。

当年让我宽心的一句话就是,学龄前儿童平均一年感冒发烧10次,这是他们增强抵抗力的正常路径。

我曾经把这句话写在了我的手账本第一页,当年伴随我度过了很多次自责内耗的夜晚。

之前也写过,但今天还是想再次告诉你们,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孩子从来不是“长着长着就大了”,孩子就是流着鼻涕、发烧咳嗽着这么长大的。而在这背后,总有一个人,会因为每次孩子的生病而失眠焦虑。

希望看到这篇的长辈也好,爸爸也好,能够对好几夜没合眼的照顾孩子的妈妈说句“辛苦了。”

而我更希望,因为孩子生病熬瘦好多的你,哪怕没人对你说辛苦,哪怕你还在自责中,我想用这篇文章告诉你,你是个非常棒的妈妈,辛苦了。

最后,也希望你们留言,诉诉苦也好,吐槽也好,互相鼓励也好。情绪需要出口,而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直播还真是件体力活啊,昨天下播后,我感觉整个人都在晃了。但还是蛮开心的,看到很多熟悉的云闺蜜陪伴了全程,也谢谢所有抽空来看直播的朋友们。

还看到大家留言说“一进直播间就离不开了,收获满满”,“疯狂抄笔记,生怕漏掉知识点的”还有夸“福利太炸了”的……



哈哈哈,能让大家觉得有用有意义,这就是我每次直播最快乐的事儿了~

错过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视频号里的回放,其中大部分团品的福利我也给大家争取到下周二了,有需要的小伙伴现在还来得及,()赶紧上车。

觉得文章有启发

本文标签: 感冒  发烧  咳嗽  发热  症状  急诊  退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