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深交所“盯”上后,中信证券有点蔫

更新时间:2024-03-28 01:01:12作者:橙橘网

被深交所“盯”上后,中信证券有点蔫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杨一轩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3月27日,继前一日小幅上涨后,中信证券(600030.SH)股价又出现下滑。

下滑也许源于前一日晚间公布的财报,中信证券2023年业绩和利润分别下降7.74%、7.49%,几块业务中,只有自营业务出现增长,投行业务收入更是同比下滑27.28%。



▲中信证券2023年各板块业绩情况。

但最近中信证券股价萎靡,可能更多来自监管和外界质疑。

3月25日,中信证券A股放量下跌4.88%,外界归结于深交所对保荐项目问询回复不满,3月22日提出拟对其现场督导。当日盘后,据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否认股价下跌与此有关,称“股票价格波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中信证券似乎正陷入舆论风波。3月12日,有财经大V发布消息,提到中信证券IPO保荐项目破发率高等问题。目前该微博已删除,但相关消息在投资者中引发不小关注。

证监会3月15日发布多项IPO监管新政,强调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才几天,第一个现场检查的对象就是券商“一哥”,不少股民表示拍手欢迎。

毕竟,中信证券去年保荐的30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破发,今年保荐的项目中,有些更是“一查就撤”,不由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想“带病闯关”。

广发证券前几天才因为IPO询价违规被监管警示,对中信证券的现场督导,正释放出更多严查IPO乱象的积极信号。

正常回复,还是硬刚?

让中信证券招致现场督导的,是一则引发外界争议的回复。



▲深交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

主营光电信号传输产品的联纲光电,其IPO申请已经于去年6月被受理。去年7月和11月收到了深交所的两轮问询,今年1月16日,联纲光电和作为保荐人的中信证券都进行了回复。

而深交所已经在1月29日给出了第三轮问询,按理说,就是例行的问询与回复,但没想到,这第二轮问询的回复,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掀起争议。

第二轮问询中,深交所提到拟上市企业技术创新型、业务成长性、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等问题。

联纲光电从股权结构上看,属于家族企业,公司实控人持股91.34%,再加上配偶持股,实控人家族合计持股达到98%,深交所于是就提出疑问,这要怎么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

联纲光电和中信证券在回复这一疑问时,列举了8家与公司类似存在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且于近期完成上市的案例,包括鼎龙股份(300054.SZ)、振邦智能(003028.SZ)、丰茂股份(301459.SZ)、华融化学(301256.SZ)、美硕科技(301295.SZ)、威力传动(300904.SZ)、银河微电(688689.SH)、浩欧博(688656.SH)。

深交所则认为“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于是拟对联纲光电项目进行现场督导。

就是这个举例子的行为,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以前都可以,为啥到我就不行”,是保荐机构“逼宫”交易所、“硬刚”监管。

舆论发酵后,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保荐机构在反馈回复中引用类似案例,是很常规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在“怼”监管。

不过,深交所提出现场督导后,3月23日,中信证券也是正常回应,表示将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督导工作,及时报送各类相关材料。

只不过,中信证券的股价似乎就没那么“配合”了。其A股3月25日出现放量下跌,还带动券商板块下挫,港股股价也未能幸免;26日A股和港股股价出现小幅上涨,27日又继续震荡下滑。

IPO保荐项目频繁引质疑

外界对中信证券的关注,更多可能来自对其过往保荐的IPO项目的质疑。

“带病上市”“一查就撤”,是IPO存在的典型乱象。

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3月24日,中信证券共有31家IPO保荐项目,撤否率为22.58%,其中,认养一头牛、大族封测、汉桐集成、中航石油、爱科百发、博纳精密、辉芒微电子等就属于主动撤回。



▲图片来自蓝鲸财经。

在这些主动撤回的公司中,认养一头牛被交易所“48问”,包括是否涉及传销、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等。

还有辉芒微电子,2021年12月申请科创板上市,在现场检查中快速撤回申请。去年5月,这家公司又转到创业板申请上市,经历过两轮问询,今年1月,中信证券申请撤回上市申请。

而该公司在第一次撤单时就说过,担心“内控不规范导致IPO被否”。作为保荐人的中信证券,难道不知道这一点?

如果再往前回溯,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的上市项目中,报价之乱、上市后业绩变脸、财务造假等更非个例。

以主营光伏逆变器的禾迈股份(688032.SH)为例,该公司于2021年12月上市,发行价竟高达557.8元/股,是原定股价的10倍。在当时的机构询价中,有基金给出逆天的798元的报价。

也因此,原本只想募集约5.58亿资金的禾迈股份,扣除1.72亿的发行费,一把获得55.78亿募集金。面对多出来的48亿,禾迈股份的管理层都发愁钱要咋用,当然也就愁了一会,上市当晚,就拿了45亿买投资理财。这公司上市前一年的利润也就1亿多,靠利息就能躺平哪!

此外,妖股*ST左江(300799.SZ)已经被证监会通报,其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该案目前正在调查中。

*ST慧辰更是连续5年财务造假,包括上市期间、IPO报告期,招股说明书和财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收入,被监管责令整改、警告和罚款。



▲2023年各大券商保荐费收入,图片来自大象研究院。

不过,这似乎不影响中信证券收保荐费,2020年收了约23亿,2021年为约38亿,2022年为约45亿,2023年降了一些,但也有约27亿,仍是券商保荐费头名。

“杀鸡儆猴”,压实“看门人”职责

现场督导,对中信证券到底有多大影响?

事实上,现场督导源自2019年注册制下交易所对IPO审核的需要,旨在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核查内容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核查发行人。

现场督导侧重于对保荐机构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核查和指导,而现场检查更侧重于对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信息披露行为的整体检查。

据媒体报道称,有业内人士近期介绍,这类针对保荐机构启动的现场督导,通过率往往只有5%-10%,通过率或低于随机抽查的IPO现场检查。

由此看来,联纲光电此次IPO可能要打个问号了。而且就算现场督导没有发现问题,也并不意味着联纲光电就一定能上市。

而对中信证券来说,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交易所需要通过现场核查,来评估中信证券在此次保荐项目中的执业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如果发现问题,对其声誉肯定会造成影响。

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发展很快,2022年的收入已经达到85.1亿元,承销规模一度超过高盛、摩根士丹利,市场上甚至出现“中国高盛”这种类比。

可以推测,如果仅仅是因为拟上市公司持股集中的问题,即使IPO项目真的被否,对中信证券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不过,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交易所对券商“一哥”的现场督导,能多少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这不可能是一家券商的问题。据时代周报消息,另一家头部券商申万宏源,“左手赚承销保荐费,右手参股并借转融通出借限售股”。

据前述报道,作为中自科技和中触媒的保荐机构,申万宏源都通过子公司申银万国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其首次发行战略配售,同时这两家企业的高管及核心员工也都通过专项资管计划参与了战略配售。不过,在股份限售期间,部分战略配售的股份以转融通方式借出,且在限售期满后被减持。

3月22日,上交所发布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广发证券在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决定对广发证券予以监管警示。当日晚间,深交所官网披露,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监管部门已经清晰传递出信号,从源头抓起,要不遗余力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作为承担IPO“看门人”券商,是不是也该切实负起责任?

本文标签: 持股  a股  深交所  ipo  中信证券  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