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紧急声明背后:风波不断,今年7个IPO项目撤回

更新时间:2024-03-29 20:06:58作者:橙橘网

中信证券紧急声明背后:风波不断,今年7个IPO项目撤回

3月28日上午,券业“一哥”中信证券紧急声明称,“近日,我们关注到有自媒体、个人账号等发布和传播有关中信证券的虚假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相悖,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也不利于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紧急声明的背后,是中信证券近日屡受关注。在被卷入联纲光电“硬怼”监管的风波后,3月22日深夜,深交所突发公告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3月25日,深交所公告后的首个交易日,中信证券股价跌4.88%至19.50元。截至3月28日收盘,中信证券股价为19.31元,微跌0.21%。

而在IPO监管收紧之下,中信证券今年以来投行业务也屡屡受挫。湾财社记者梳理Wind数据后发现,截至2024年3月27日,中信证券今年首发保荐家数为31,但已有7个IPO项目撤回。



7个IPO项目撤回

上述撤回的7个IPO项目,分别是大族封测、中航石油、爱科百发生物、认养一头牛、汉桐集成、博纳精密、辉芒微电子,撤回率达到22.58%。



与部分中小券商相比,这个数字不算高,毕竟有中小券商撤回率高达100%,但中小券商首发保荐项目数量较少,基数低,撤否率被放大。而头部券商由于保荐项目数量的基数较大,即便撤回数量比中小券商多,但撤回率仍相对较低。

从板块来说,撤回的7个IPO项目中,创业板数量最多,多达4家;上证主板则是2家;科创板1家。

从分布行业来说,医疗行业有2家,半导体行业2家,食行业品1家,能源行业1家,技术硬件与设备1家。

从撤回原因来说,大多与市场环境、公司发展现状等有关。比如说,1月31日晚间,大族封测的母公司大族激光公告,近日收到了深交所出具的《关于终止对深圳市大族封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关于终止本次分拆上市的原因,大族激光解释,自筹划本次分拆上市事项以来,公司积极推进相关事宜,组织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了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的义务。因当前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统筹安排大族封测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大族封测分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2月6日,上交所公告,决定终止认养一头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次日,认养一头牛对媒体表示,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材料,是基于公司发展现状、整体发展战略及市场环境综合审慎考虑的结果。

而在撤回前,证监会在给认养一头牛的反馈意见中,连提48个问题。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莫过于业务模式是否涉及传销、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等。

近年来,注册制开始实施后,发行人上市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动力也愈强,但项目本身的质量、中介机构的内控及材料准备充分度等问题均可能导致企业“带病闯关”。

但闯关并非易事。2021年1月,证监会发布实施《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工作的程序、方式及要求。显然,通过严格的现场检查,监管压力层层传导,对“带病闯关”形成有力震慑。

“带病闯关”IPO项目遭严格审查之下,企业主动撤回申报现象频频出现。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主动撤回申请的IPO企业中,有些是在被交易所多轮问询后方撤回申报材料,比如说上述大族封测在3轮问询后主动撤回;但也有企业甚至在撤单前未回复首轮问询,比如说上述汉桐集成。

投行业务成违规“重灾区”

2024年1月12日,刚一开年,中信证券就因投行业务违规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警示函。经查,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

而去年,中信证券及其员工还多次因业务违规遭监管警示,其中投行业务是违规“重灾区”。

2023年1月,上交所对中信证券两名保代肖少春、路明下发了监管警示的决定。经查明,肖少春、路明作为中信证券指定的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未充分关注发行人与关联方的合作事项,也未按要求进行核查报告;未督促发行人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发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合作事项取得进一步进展后才披露相关情况。

2023年5月,上交所下发了对中信证券及两名保代徐欣、宋永新的监管警示。经查明,中信证券作为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项目保荐机构,在2017年至2018年6月持续督导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未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并开展审慎核查,未能督导发行人有效防止关联方违规占用发行人资金。第二,对销售收入及主要客户异常变化核查不充分,未采取充分的核查程序。

而在此前的4月,中信证券及徐欣、宋永新刚刚因同样的事由被西藏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

在中信证券过往保荐的项目中,不乏严重财务造假等问题。比如说曾被市场冠以“史上最贵ST股”之称的*ST左江也是由中信证券保荐。

受益于市场追捧芯片概念股等因素,*ST左江股价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暴涨逾800%,于2023年7月14日达到上市以来最高价299.8元,此后一路走低。截至记者发稿时,已跌至17.14元。

2023年11月24日,证监会会对*ST左江立案调查。2024年1月29日,证监会通报*ST左江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表示已初步查明,*ST左江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该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依法严肃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ST左江全称为北京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9年10月上市,主要从事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相关的硬件平台、板卡的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

投行业务下滑幅度明显

3月26日晚间,中信证券公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600.68亿元,同比减少7.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 7.49%。

从细分板块来说,2023 年,公司经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2.01 亿元,同比下降 7.81% ;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46 亿元,同比下降 10.99% ;证券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3.95 亿元,同比增长 22.97%;证券承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46 亿元,同比下降 26.61% ;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80 亿元,同比下降 31.05%。

作为头部券商,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也备受外界关注。自去年下半年证监会发文将阶段性收紧IPO和再融资政策以来,IPO发行节奏明显放缓,上市新股数量锐减。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其中,在IPO方面,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政策收紧以来,券商的投行业务表现普遍欠佳,中信证券也不例外。从年报来看,2023年,其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62.93亿元,同比下滑27.28%,不过公司仍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较高。



湾财社记者采访中,有观点称,对于头部券商来说,由于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业务实力,或能通过其他业务来弥补IPO业务的损失。不过,IPO节奏放缓会较为显著地影响中小券商的承销业务。中小券商需要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拓展其他业务渠道,以应对IPO节奏放缓带来的挑战。

也有市场观点称,在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的背景下,短期内投行业务自然会缩量,但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未来投行业务将伴随市场回暖而逐渐回归常态。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