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新动能|在华一季度销售增6.2%,赛诺菲跑出中国加速度|万千气象看上海
2024-04-26
更新时间:2024-04-26 08:02:01作者:橙橘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实习记者王志高 上海报道
4月25日,国联证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这预示着,自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于2023年3月15日,通过竞拍方式取得民生证券34.71亿股后,两家证券公司重组整合进入实质阶段。
国联证券称,根据测算,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完成整合后,投行、固收、研究、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将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准头部券商。未来,随着投资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天花板的进一步打开,公司有望冲击行业前10名区间,挤进头部券商序列,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拟冲击券业前十强
国联证券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4月25日,公司已经与45名交易对方(民生证券股东)签署了本次交易的《合作意向协议》。其中,拟收购国联集团等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约95.48%的股份,最终以各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
截至目前,民生证券的估值及拟参与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方尚未最终确定。公司将于2024年4月26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去年12月15日,国联集团获批成为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时,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批复要求,稳妥有序推进民生证券与国联证券的整合,始终坚持市场化机制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国有股东资源优势、民生证券业务特色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实现“1+1>2”目标,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国联证券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固定收益及衍生品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而民生证券在“投资+投行+投研”方面探索出增长新引擎。在区域分布上,国联证券立足于长三角这一经济体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前景最好的地区,深耕无锡,辐射重点区域,民生证券分支机构则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整合将快速提升财富客户规模,实现区域互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在资源配置方面,通过本次重组整合,有望在资金、人才、业务等方面实现最优配置,推动双方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现“1+1>2”,从而推动跨越式发展。
国联证券称,根据测算,其和民生证券完成整合后,投行、固收、研究、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将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准头部券商。未来,随着投资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天花板的进一步打开,公司有望冲击行业前10名区间,挤进头部券商序列,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国联证券:落实新“国九条”等政策要求
国联证券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11月3日,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日前,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证监会也集中出台《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释放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强烈信号,指引证券行业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等措施,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国联证券称,在此背景下,双方开启整合进程,既是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和《意见》等各项政策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自身坚守业务本源,做优做强,打造一家业务特色鲜明、市场排名前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证券公司,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两家公司成功完成整合,将成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后,证券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业内标杆性案例。
此前,国联证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曾表示,投资民生证券一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拟打造无锡-上海两地协同发展平台,更好对接长三角金融、科创、产业资源,助力无锡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二是发挥金融支撑功能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效支持地方招引培育优质创新企业,帮助企业通过上市等途径提升价值,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国联证券称,据统计,2023年,江苏产业集群数位列全国第一,无锡入围产业集群数量前十名,国联和民生成功整合后,在服务区域企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可预见的将来,两家公司的整合,将极大巩固提升投资投行、研究销售等专业实力和客户规模,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持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落实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在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必将更好地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激励模式、培育创投生态等多重功能,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重点行业,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