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蛇口子公司拟申报发行租赁住房基础设施公募REITs
2024-05-28
更新时间:2024-05-28 15:42:06作者:橙橘网
5月27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
当天,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发起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新的体系要使所有国家受益,为全人类的未来提供金融稳定并支持经济增长,实现全球的经济繁荣。我们可以一起来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而且我们必须有坚强的决心来重建未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等知名学者分别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到如何建设金融强国三个维度,分析、建言当前形势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之路。
王一鸣:全球债务风险会持续攀升
王一鸣在会上指出,金融危机后,全球的基本格局是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疫情后的全球基本格局正在朝着更低的增长、较高的通胀、较高的利率、更高的债务转变。而人工智能未来能否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冲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下降、人力资本投资下降、资本扩张受到制约、利率提高等负面因素,都是不确定的。
王一鸣表示,当前全球通胀总体有所缓和,但也很难回到过去的低通胀时代。疫情以后的通胀抬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化在倒退”。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更高的债务,疫情后全球债务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规模迅速扩张。
王一鸣认为,由于通胀的粘性,未来利率依然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债务的成本会大幅提升,而要降低利率又受通胀约束,所以债务风险会大幅度上升。未来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面临两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空间也在收窄。此外,为抗击通胀,主要经济体已经在收缩资产负债表,但是利率又不可能大幅调降,这会影响到流动性,最终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影响到股市、债市,还会拖累全球的增长。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王一鸣称,通胀、债务、利率等基本变量相互交织,债务的风险会持续攀升,不能有效应对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李扬: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谈到债务问题,李扬在会上表示,学金融不要怕说债务,债务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至少在现在来看,如果经济主体愿意借债,从而愿意支出,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要看到杠杆率上升了,不假思索地认为情况不好,还要看背后变化的原因。”李扬指出,居民杠杆率的升势于2020年开始持平,主要归因于居民借款意愿下降。企业杠杆率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债务增速领先于经济增速,企业部门杠杆率被动上升。
对于当前存贷差较大的问题,李扬提出三点解释:银行现在不贷款或者少贷款、多买债;影子银行逐渐消失;大量金融活动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回归银行。对此,李扬总结称,中国金融业总体呈现向银行业为主的体制复归的趋势。
对于今年的宏观政策调控,李扬表示,尽管货币政策较为积极,但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不足,压制了金融杠杆率的上升。而从中央政府来看,如果年中不再调整预算,则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与去年基本一致。他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李扬表示,实体经济的问题要靠改革、要靠开放,不能够依赖太多的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
黄益平:考虑设置“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
黄益平在会上表示,建设金融强国,国际影响力是不能忽略的。这需要考虑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如何与国际制度、体制和规则接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此外,如何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也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如何在短期内提升金融强国的国际影响力,黄益平表示,可以考虑设置“全球南方绿色发展计划”,通过商业化、政策性工具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绿色经济时代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围绕我国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定义存在争议。但从国内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呈现“投资多,消费少”。目前来看,一些领域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不太能马上消化掉,这就需要想办法到国际市场上去消化,而发展中国家是有巨大潜力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看好中国的产品,同时面临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目标。如果中国的产品输出到欧美存在困难,就可以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是“没钱来买”。
校对:赵燕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