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欧洲,更需对华合作

更新时间:2023-12-11 08:24:45作者:橙橘网

困境中的欧洲,更需对华合作



【英】马丁·雅克

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面对过去几年的动荡事件,欧中关系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韧性。过去一年,两个最具分歧性的因素——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在欧洲公众心目中的分量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中国是全球舞台上一支促进和平的建设性力量,这成为欧洲人态度缓和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体而言,欧中关系正在改善,就连英国也从敌视和妖魔化中国的立场转为对华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由于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英国认为有必要与中国建立积极的双边关系,任命前首相卡梅伦为外交大臣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当然,欧中关系的关键是德中关系,这种关系的根本基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经济。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德国,最有影响力、最始终如一的亲华声音来自商界。当前全球政治冲突加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商界相比,政界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增加。在华盛顿,更普遍的是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是政界在发号施令。在1980年至2016年的全球化时代,情况恰恰相反:政界通常是退居商界之后的次要角色。我们在德国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但由于中国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德国商界——从继续支持华为的5G技术到强烈反对向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仍然主导着德国经济政策的制定。

那么,欧中关系的前景如何,这些积极迹象能否持续下去并发扬光大?最大的负面因素或许是欧洲对所谓“去风险”的认同。这意味着欧洲将继续支持华盛顿将西方投资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举措,这也与欧洲愿意限制向中国出口某些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密切相关。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欧盟仍然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盟友关系,这将继续制约欧中关系的发展,尽管欧盟各国会在多大程度上听命于华盛顿的意愿是各不相同的。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们知道并且应该预料到的:尽管欧美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和明显的利益对立,但欧美关系仍然是深厚而长期的。

展望未来,需要强调的是,欧洲的中短期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首先是经济方面,欧洲经济或多或少处于停滞状态。20年来,意大利经济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事实上,在更长的时间内也是如此。英国经济目前处于零增长状态,而实际生活水平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没有提高。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经济现在处于衰退之中。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经济大幅改善的前景渺茫:这可能会带来深远的政治后果。经济增长乏力加上生活水平停滞,是政治分裂和极右势力在欧洲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维尔德斯和他的自由党在11月底荷兰众议院选举中的胜出,就是一个令人深省的警示。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法国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和奥地利极右翼也都在崛起。这些可能使欧盟内的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政策制定将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移民问题上,这在许多欧洲国家都是一个大问题。欧洲未来可能将变得更加内向、保守和动荡。

这对中国和欧中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很难预测。有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中国的电动汽车。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对欧出口将继续增长,它将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汽车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保护主义的呼声已经不绝于耳,欧盟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遭到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可能招致报复。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问题,很可能将成为许多欧洲国家的一个烫手山芋,尤其是作为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德国。第二个问题是欧中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自2016年以来已经增长了一倍多。

欧洲的前景不容乐观。持续停滞的经济意味着欧洲对世界的重要性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将继续下降。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合作应该更加紧密。这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中关系的发展,需要欧洲形成更强烈的共识,但目前这方面的迹象仍然不够。我们永远不应忘记,动荡的时代会带来新的潜在机遇,虽然也会伴随新的潜在风险。(作者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教授)▲

本文标签: 欧洲  德国  欧盟  法国  英国  华盛顿  对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