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创业40载,新希望行至“严冬”

更新时间:2023-12-12 14:57:08作者:橙橘网

刘永好创业40载,新希望行至“严冬”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最强猪周期之下,上市猪企遭遇大面积亏损,就连行业大佬也坐不住了。

近日,在202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坦言,尽管新希望的家底厚,但是当前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客观存在。整个养殖行业已经在底部徘徊近三年,几乎全部养殖户都亏损,在这个节骨眼到底做什么选择,对大家都是考验。

财报显示,202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主营饲料和养殖的新希望累计亏损149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达72.76%,为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然而,造成新希望这一巨亏的局面,不单是受猪周期影响,与公司的激进扩张也有关系。新希望董事长刘畅曾表示,在生猪产业快速扩张后,管理能力未及时跟上,影响了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

这一背景下,新希望走上了“自救”之路。一方面,公司将一些猪场资源进行出清和资产盘活;另一方面,新希望推进73.5亿元定增计划,募资拟用于收购资产、升级猪场及还债。

成立至今,新希望集团度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年,这家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一度助力董事长刘永好登顶中国首富之位。但如今,新希望需要挺过寒冬。

拟定增逾73亿“自救”

猪价还在降。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12月6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63元/公斤,比11月29日下跌1.35%,创下7月末以来的新低。

另外,截至12月6日当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34,环比下降0.23%。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7.41元。

不少市场观点认为,短期内猪价依然承压。国金证券表示,2023年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行业供大于求的状态未能改变,预计全年养殖利润为负,展望2024年,预计明年上半年供需格局难有改善,生猪价格依旧低迷。

市场供过于求态势下,上市猪企的销售价格进一步下滑。新希望披露的11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公司11月份销售生猪167.59万头,环比增长13.89%,同比减少0.89%;生猪销售收入为23.8亿元,环比增长1.67%,同比减少31.65%。

相比销售收入和销售量环比有了起色,猪价依旧延续下降态势。新希望11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3.95元/公斤,环比减少6.44%,同比减少40.13%,并创下了年内新低。另外两家头部猪企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11月份的销售均价同样出现了同比和环比下滑。

对此,新希望解释称,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去年同期猪价上涨较快、基数较高,而今年以来行业产能相对供过于求。

猪价的持续低迷,使得新希望的财务报表也面临压力。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希望实现营业收入1067.48亿元,同比增6.3%;归母净利润为-38.58亿元,同比下降42.52%。

与此同时,新希望的负债率迅速攀升,从2020年末的53.06%攀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72.76%。2023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为969.97亿元,短期借款为164.56亿元,流动负债为577.61亿元。但公司货币资金为115.9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在此背景下,新希望开启了大笔募资。11月30日晚,公司发布了定增募资计划,拟募资73.5亿元,其中36.46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15亿元用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22.0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

当前新希望的总负债已逼近千亿规模,缓解资金链紧张成为当务之急。不过,有投资者担心,新希望的股价低迷,可能会影响公司推进定增计划。

12月4日,新希望股价盘中最低下探至8.83元,创2019年2月21日以来新低。仅在年内,该公司已经累计跌去了约25%。

此前,立讯精密、通威股份均因为股价过低而主动叫停了定增。12月1日晚,立讯精密公告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原因之一是公司当前股价处于低位,为保护投资者及全体股东利益,公司拟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而通威股份在终止160亿元的定增计划时也称,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为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拟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从大举扩张到收缩战线

除了外部环境的因素,新希望的亏损苦果,实际上在两年前已经酿成。

回过头来看,2013年是新希望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年过六旬的刘永好决定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交到自己女儿刘畅手中。

作为一个富家“千金小姐”,刘畅并非一个典型的乖乖女。14岁时她立志做社交名媛,初中的时候去做雅芳小姐,曾在成都春熙路开了一家首饰店。

1996年,16岁的刘畅被送出国求学。后来在北大的演讲中,刘畅透露,在美国时自己特别颓,染成黄头发、白头发表达不一样的自己。但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也让她学会了试着去理解自己的不一样,学着去接受自己。

2002年,刘畅回国之后以“李天媚”的名字低调进入了新希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经过多年不同岗位的历练,羽翼渐丰的刘畅走向了前台,开始执掌新希望。

此前,销售饲料一直是新希望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刘畅接班三年后,新希望自饲料行业正式踏足下游生猪养殖。

随着饲料利润的逐年下滑,新希望的商业模式进一步从饲料销售转为商品猪销售。2018年,公司立下了2020年出栏800万头生猪、2022年冲击2500万头出栏量的目标。

两年后,新希望就赶上了超级猪周期。在猪瘟疫情、环保限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从2018年底到2019年10月中旬,生猪价格从10.1元/公斤涨至40.29元/公斤,涨幅达3倍。

一片涨声中,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背后的实控人上演了各种财富神话,社会资本大量涌入生猪养殖,新希望也不例外。

养猪需要建厂房,新希望的解决办法是收购加自建。据媒体统计,2019年,新希望对外兼并7家公司;2020年又兼并了12家。另据公开财报披露,2019年-2021年,新希望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资本开支合计超过700多亿元。

建厂需要资金,为此刘畅把做房地产的张明贵调到新希望出任总裁。在刘畅看来,张明贵“在房产领域擅长的资金周转、修建速度和质量保证等能力,都是养猪所需要的”。

经过一年多的大举扩张,2020年下半年新希望又进一步调整了目标:2020年800万头出栏目标不变,2021年挑战3000万头出栏目标,2022年确保出栏4000万头。

在2022年,新希望全年生猪出栏数已达到1462万头,虽然距当初设定的出栏目标仍有差距,但已跻身全国第三。

然而,2021年生猪市场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生猪价格回落后,市场价格与成本倒挂,卖的越多就亏的越多。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新希望连续亏损,期间累计亏损约149.1亿元,这个数据几乎抹平了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的盈利总和,这期间累计盈利164.4亿元。

今年6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面对投资者关于之前激进扩张的提问,张明贵坦言,当时,确实对规模快速扩张之后的管理能力稀释问题估计不足,如果真能回到过去,会在扩张节奏上更加稳健一些。

压力之下,新希望也开始收缩战线。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至今,新希望先后两次向成都国资出售18个在建和已投产的养猪场,回笼22.43亿元的资金。

12月初的机构调研中,管理层透露在资产盘活方面,会和部分区域性的民营、国企合作,联合推动产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今年全年计划退租50个项目,前三季度已经完成41个项目,后续还会推进。

此外,降本增效也是新希望的重点举措。11月份,公司在运营场线出栏肥猪的完全成本降到了15.6元/kg左右。

但是,对比当月的13.95元/公斤商品猪销售均价,这一成本仍在销售价格之上,出现成本倒挂。

刘永好攒的家底仍厚实

新希望养猪业务持续亏损,但还不至于让前首富刘永好伤筋动骨。

“新希望创业41年,穿过多次周期,见过很多风浪,我们有工具箱,有腾挪空间。”近期的发言中,刘永好称新希望船大家底厚,随便拿出一块来都是宝贝,并坚信冬天会过去,暴风雨一定会停止。

刘永好四兄弟下海创业,始于1982年。当时,兄弟四人都有令人艳羡的“铁饭碗”: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在新津县教育局工作;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刘永好是老四,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起步阶段,刘氏兄弟卖掉手表、自行车凑了1500元钱,从鹌鹑养殖赚下第一桶金,再依托四川这一养猪大省,转行饲料生产,叫板当时的龙头正大饲料。

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饲料推向市场,通过价格战一举垄断成都饲料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刘氏四兄弟的事业越做越大。

1992年,兄弟四人在大概一年时间内收购了30-40家国有饲料企业,把它们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也正是这一年,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希望集团组建成功。

1995年,刘氏四兄弟走向分家,刘永言建立大陆希望公司、刘永行创立东方希望公司、刘永美成立华西希望公司,刘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也就是如今的“新希望集团”的前身。

分家后,不同于其他兄弟远离资本市场,刘永好实业、资本两手抓。其中新希望1998年成功上市,成为内地民营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刘永好家族也数次问鼎中国首富宝座。

如今,刘永好已年过七旬,40多年商海沉浮,他建立起的商业帝国已十分庞大。官网显示,新希望集团拥有世界第一的饲料产能,中国第一的禽肉加工处理能力,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综合供应商之一。

金融领域,刘永好也大展拳脚,不仅发起成立了民生银行,参股民生人寿,在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公司等均有涉及,还坐拥新希望、兴源环境、新乳业和华融化学等6家上市公司。

家底厚实,给了刘永好应对经济周期的底气,他在今年数次强调,新希望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新希望要活120岁。

但是,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穿越周期、活得更久,就要面临转型的阵痛。尤其在各行业都承受不小压力的今天,更考验着新希望这艘大船的反应灵敏度,和当家人刘永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