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员工在脉脉爆料脉脉:公积金比例下降至5%,且未通知
2023-12-16
更新时间:2023-12-16 17:08:02作者:橙橘网
广州、深圳之后,一线城市楼市政策调整再现“大动作”。
日前,北京、上海先后推出楼市新政,对普通住宅标准、购房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进行了一揽子优化调整。
比如,在最受关注的购房首付比例上,北京明确,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则下调为城六区范围50%、非城六区范围40%。
上海也有类似调整:首套房首付降至30%;二套房首付,市6区和临港新片区范围为40%,其他区为50%。
众所周知,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楼市表现,在全国具有风向标意义。在这之前,各方都在高度关注北京、上海的楼市政策会不会有新的调整。现在,靴子总算落地。并且,调整的幅度还不小。至此,四大一线城市都可以说赶在年终前,完成了楼市政策的新一轮优化,为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走向,注入了积极因素。
政策松绑,为楼市回暖创造更好条件
总的来看,此番北京、上海的楼市政策尺度调整,比9月份实施的“认房不认贷”要更大。在降低购房资金门槛、减少房贷利息支出、降低住房交易成本等多个维度,都向市场释放了更多更直接的政策利好。本质上,这依然是基于楼市基本面状况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回应。
尽管上一轮楼市新政发布后,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楼市都迎来了一股明显的回暖潮,但尚未走出持续行情。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1月份70城房价数据,一线城市11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北上广深全部下跌;新房方面,除上海外,北京、广州和深圳房价环比也均下降。由此可见,目前一线城市楼市的整体温度并未彻底改善,政策的再出手,有客观需求。
就全国看,新房方面,11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只有9个,比10月减少了2个。下跌城市数则有59个,创下2015年2月(66 个城市下跌)以来新高;二手房方面,11月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0,除杭州二手房价格持平外,其余69城全部下跌。同时,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目前不少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都处于历史高位。
因此可以说,北京、上海在楼市政策松绑上再推进一步,不仅符合当前两城各自的楼市行情,也与全国楼市的整体大气候非常契合。
具体来看,降低首付,调整普通住房标准等操作,实际是下调了刚需群体,尤其是二套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上车门槛,这利于提升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同时,降低房贷利率,延长贷款年限等,则又可以从长远角度降低购房者的压力,对于增进市场信心和预期,也是有帮助的。
归结到一点,京沪是通过进一步的政策松绑,给楼市交易回暖创造更好的条件。考虑到一线城市楼市在全国大盘中的重要性,这种松绑也有望带来一定的传导和溢出效应。
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助于“稳预期”
市场所给出的即时反馈,已经显示了政策的针对性。如有报道称,新政发布首日,上海观望购房者连夜下单二手房,新房售楼处到访量翻倍。当然,这波政策带来的后续反应到底有多大,又能够持续多久,目前仍待观察。但有几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一,综合人口、宏观经济走势、内外部发展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尽管今年以来楼市政策不断加码,但要彻底扭转楼市的基本面仍存在难度。对于楼市的长期发展趋势,不管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都有必要建立理性认识。事实上,当前政策的发力点,也主要还是在一个“稳”字。
要提醒的一点是,别看一线城市楼市的松绑幅度比较大,但总体上依然是保持着合理的节奏,而非一步到位地全盘放松。这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相呼应的。
二,此番北京、上海的再调整,料将给更多城市带来更大的激励和示范。应该看到,当前哪怕是对于部分二线城市来讲,楼市政策继续优化的空间也还是存在的。现在一线城市都“坚定”往前走,其他二线城市继续因地制宜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顾虑,将要小很多。
比如,最近就有一个颇具信号意味的现象是,多座二线城市都公开回应:房企可按市场情况降价销售。这是否意味着备受关注的“限价令”已走到了调整的临界点?由此也不排除,这次北京、上海的政策调整之后,会有更多的二线城市作出“回应”。
同时,四大一线城市紧跟楼市松绑趋势,也向社会释放出一个直接信号:楼市的政策“底”会根据地产行业的变化乃至宏观经济走势不断作出动态评估。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姿态,本身也有助于“稳预期”。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楼市行情的变化,对于个人和家庭、地方政府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与之相对应,在看待楼市政策的调整上,同样应该有多元化视角。
比如,不应该片面地将这次北京、上海的楼市政策优化,理解为仅仅是“稳”楼市。其中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即两地的政策调整,都很有针对性。
最典型的就是,北京的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区分了城六区和非城六区,上海则是将市6区、临港新片区和其他区区别开来。
这种差异化施策,除了与不同区域的楼市状况,如库存量等相关,也考虑到了整个城市人口布局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比如,此前上海就明确提出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为“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独立综合型节点城市。同时,还先行一步针对性的下调了这些新城的落户门槛。这种情况下,楼市政策的调整也相应对新城进行“区别对待”,实际是一种一体考量,不仅是助力楼市企稳,也有利于引导人口、产业的优化布局,更好地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还要考虑的一点是,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在挖掘楼市消费潜力的另一面,实际也是更好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这与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定调,是一致的。
事实上,近几年来,“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也是有利于解决好这一问题。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楼市继续松绑,降首付、降利率等措施都齐上阵,同样可以看作是“组合拳”之一。据此,也可以说在调控政策的不断优化之下,楼市居住属性的回归在加速——一线城市也不例外。
这种趋势的影响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也将影响到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价值认知。由此带来的改变,也可能成为城市发展格局重新洗牌的重要推力。
海报设计:王璐瑶